Tesla的造車思路不是單純為了把車賣出去,而更關心車子的生命使用週期的升級策略;從Tesla的Auto Pilot,很多人都說傳統車廠很快就能跟上,但model3從前年上市給的自動駕駛芯片運算能力就超過100Tops,到今天了,一台BMW3系即使帶上全套自動駕駛能力,也不超過5tops的算力,這意味著你買了一台BMW3系,到你把它賣掉的哪一天,你在使用的功能上還是體驗上不會有任何區別,而model3的算力,即使今天Tesla已經宣布的自駕功能,可能都還用不滿整體算力的一半,但正是因為有充足的算力,Tesla可以不斷升級系統,這一件事傳統車企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知道怎麼做,因為傳統車企大量依靠經銷商,車子交到消費者手上的時候,車廠已經跟車主沒有任何關係了,跟車主有關係的只剩下經銷商。
正是因為整體造車、運營的思路不一樣,前面提的算力,以及整體的內外觀設計也就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很多消費者都抱怨為什麼Tesla都沒有實體按鍵,但多了實體按鍵,意味著這個按鍵以後是不能升級的,所以內裝設計都是為了以後可以大量升級而準備的,從底層的域控制器思路開始就已經逐漸顛覆傳統車廠的造車思維。
我在汽車行業20年,如今以Tesla為首的電動車變化,就跟15年前智能手機快速取代Nokia一樣,當Nokia還在造手機,也還是不少人在買手機的時候,以apple為首的企業已經在造移動裝置了,千萬不要以為今天的手機還是手機,因為你想一下,你的手機是拿來打電話的時間多還是拿著拍照、玩遊戲、上網的時間多???當年的Nokia還在手機上疊加功能的時候,卻忽然發現手機原來的屬性已經大幅衰退了。
maxwu123 wrote:
特斯拉自駕系統、超級(恕刪)
要看哪個國家吧..
在大歐洲地區, 看來 Tesla 超充數量 vs CCS2 (Ionity) 超充數量 相當接近...
看長遠一點, 歐洲 及美洲 的超充都接近統一了...
Tesla 的特殊超充規格, 有可能是阻礙 Tesla 成長的因素之一...
我們去看 新式規格 or 新興產業, 不能只是看台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