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社區公用電插座, 是否有可能自費改接自家電表?

嗯~所以特斯拉不是跟松下買電池原來是自己開發的
奧迪還有賓士的電動車目前是跟LG合作 現在特斯拉有些車款也有用LG電池
特斯拉車主連這種事情都不知道喔 Tesla Partners With LG Chem And CATL For EV Batteries
對了 現在豐田跟松下也開始合作了喔
Toyota and Panasonic Decide to Establish Joint Venture Specializing in Automotive Prismatic Batteries

你讓我感覺好像看到那種狂熱特粉 巴望自己買的特斯拉飛天遁地無人能敵 其他家車都沒得比唷
對此 只能說你繼續用力吹捧吧 吹到股價破7000 ok?加油

TheATeam wrote:
跟進只是作作樣子 (恕刪)
微微55 wrote:
嗯~所以特斯拉不是跟...(恕刪)


你的知識過時了啦,特斯拉自己開發電池已經不是新聞了啦,過去兩年已經收購了幾家電池科技公司,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cnbc.com/amp/2019/06/26/tesla-secret-lab-building-battery-cells-to-reduce-panasonic-dependency.html

我能體認你奧迪粉眼看奧迪不爭氣的挫折感,畢竟我也曾是B5 S4的車主,巴望Audi能改邪歸正回到Turbo 引擎,把一代比一代增加的車重能減肥,終於等到了B9 RS4, 可惜特斯拉出了P3D,開過後就回不去了,特斯拉現在股價是相當無敵, 市值接近是BMW+VAG的總和難道你不知道嗎? 你能不能用力的黑看能不能讓他低一點,我還想多進一些呢
所以現在特斯拉有用自行開發的秘密電池了嗎?就算以後有
現在是在打買之前特斯拉用松下電池車主的臉喔 我不在意啊

現在就是特斯拉除了用松下也開始用LG的電池 跟奧迪還有賓士一樣

你買過甚麼車我沒興趣耶 誰不知道電動車的優勢在哪邊 所以不只德國車廠連豐田都要開始做電動車了
就等著看吧 上看7000喔 全球第一大車廠 厲害了你的特
TheATeam wrote:
你的知識過時了啦,特(恕刪)
微微55 wrote:
所以現在特斯拉有用自(恕刪)


所以這些車廠也開始走特斯拉八年前的老路? 你慢慢等吧
微微55 wrote:
嗯~所以特斯拉不是跟(恕刪)


Pana和tsla的giga factory介紹有寫到關於他們的電池是聯合研發的事項你了解一下厚?
Pana和tsla的giga factory介紹有寫到關於他們的電池是聯合研發的事項你了解一下厚?
Pana和tsla的giga factory介紹有寫到關於他們的電池是聯合研發的事項你了解一下厚?

↑怕你不能理解,特意幫你寫三次

關於文章,
你真的有看過內文嗎…?
你知道LG 化工和CATL供應哪裡嗎?
你知道台灣不能進口大陸車嗎?
你了解過giga SH只供應那些地方嗎?

台灣什麼時候買過LG/CATL貨的tsla了?台灣為什麼要關心一個自己不可能買到的東西?很會遷拖嘛,你厲害耶!
這麼厲害要不要在台灣找一台非松下,用LG/CATL的特斯拉出來?

還中國的特斯拉就不是特斯拉嗎?
噗。要不要我拿一汽奧迪換你的🇩🇪貨?不都一樣嗎?有趣誒你。

特斯拉電化學部門和pana聯合研究動力電池了解一下吼?pana生產和tsla自研有衝突嗎?對你來說很難理解嗎?還是說在你眼裡富士康生產iPhone,所以iPhone就不是Apple研發的了?噗


別激動
不用跳针
也不用問那個棒
思考迴路清新的你最棒棒啦👍🏻
就等著看嘛 這篇五年後回來看想必又是不同一番光景
德國車廠軟體都跟誰合作的?還真的以為他們自己弄喔

真的當其他公司工程師都塑膠?高通還有Google、Nvidia跟MobilEye裡面的都不是人才
當然可以 這很特粉的思維 反正幾年後回來看摟
上看7000啊 全球第一大車廠

TheATeam wrote:
所以這些車廠也開始走(恕刪)


中國的特斯拉就不是特斯拉就對了 豐田也開始跟神主牌松下合作了耶
現在要趕快抹臭松下吹捧特斯拉自己開發的電池就是了?
真的很特粉 非常可以

你們要不要統一口徑啊 一個嫌棄中國特斯拉的LG 另一個說神主牌松下過時了
到底哪個才棒?
不要哪一天其他地區的特斯拉也用LG電池那就真的尷尬了

重點也是你們特粉車友說其他車廠電池不自己開發受制於人 結果自己的特斯拉也是用松下
你現在開的車用松下電池嗎?問你這個問題就好

不是啊 我只是來問個電表 特斯拉車主是在激憤甚麼啊
看不懂耶 這麼喜歡跟非我族類的吵架?
max98111 wrote:
Pana和tsla的giga...(恕刪)
微微55 wrote:
就等著看嘛 這篇五年(恕刪)


不要語無倫次好嗎? 誰說過google NVIDIA mobileye都是塑膠?
問題在於成本, Porsche有能推出USD200K電動車的本錢 VW有嗎?
何況google waymo, mobileye的自駕都是要依靠HD map 的geo fencing,
你要期待他們的自駕方案真的要很耐心慢慢等台灣的圖資, 看十年內能不能
等得到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就算VW出了 ID3在台灣賣, 要環島要去哪裡充電?
要花多久時間? 你能回答嗎?

別太激動, 就事論事, 沒人找你吵架 呵呵
你中文是不是不太好 我納悶的是我也沒講特斯拉哪裡不好
怎麼會有個特粉看到我說要等PPE平台的車就開始激憤說別家多差 特斯拉又有多好 沒事找架吵
你要不要回去看你自己的文章啊

對了你上面講電池過時的話題 你還沒回答我啊
現在特斯拉有用新電池?你的特斯拉有用上馬斯克的秘密電池了嗎?沒有的話你講甚麼過時啊
自己就在開過時的電池不是嗎

我一直都在跟你就事論事啊

成本?這問題留給車廠煩惱啊 買車的擔心他們成本幹嘛
2025年VAG自己講了一半車型要電動化 就等著看你說人家是不是真的有心要做電動車啊

八萬多歐元的E-tron在歐洲蠻吃得開啦 在美國特斯拉主場也越賣越好
VW目前的ID.3那些大概都三四萬歐而已 也不貴

不是每台電動車都跟Taycan一樣高貴好嗎
Volvo的Polestar 2 也才五萬多歐 跟Model 3差不多價位

BMW現在主要就是跟MobilEye合作 奧迪還有賓士跟NVIDIA合作
你講軟體實力 奧迪車上包含MMI都是用NVIDIA的 車上導航圖資還是Google的
真的以為歐洲車廠甚麼都自己來不會找其他公司合作喔

你推崇的特斯拉以前也是跟MobilEye合作 現在這個版面上開前幾年舊車的就是用被你嫌棄的MobilEye
怎麼會有現在不合作了就把以前的合作對象都抹掉說甚麼過時還是實力差更遠的想法
唯有特斯拉自己開發的才是最高又最好

我真的很好奇這種心態

TheATeam wrote:
慢慢等吧 光有平台沒屁用, 電池不自己開發製造受制於人還是走油車零組件外包的老路很難
競爭, 再來完全沒有類似超級充電站設施規劃, 是否真心想開發電車市場讓人強烈懷疑, 賣少
少金字塔尖端客戶做做企業形象騙騙小孩還OK, 這還只是硬體, 軟體實力就差更遠了, 你讓我
感覺好像看到iphone推出時的Nokia粉, 巴望Nokia快快推出一款能競爭的機子, 對此, 只能說
good luck, 你繼續用力的黑特斯拉黑到他倒, OK? (恕刪)



我根本不關心這個問題耶 你要去問那些會開車環島的
我買電動車純粹是市區通勤 每天回家充電就這樣

就算現在沒有以後其他公司都不會新增充電樁喔?還是在台灣充電樁是只有特斯拉能建?

TheATeam wrote: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就算VW出了 ID3在台灣賣, 要環島要去哪裡充電?
要花多久時間? 你能回答嗎? (恕刪)
微微55 wrote:
你中文是不是不太好 (恕刪)


挖, 一下打了那麼多, 我沒說PPE不好, 你可以回頭再看一次,
我最多只是對你PPE的滿心期待潑了冷水, 是基於我個人的觀察
沒人希望看到Tesla一家獨大, 也希望傳統車廠能硬起來給消費者
多一點選擇, 市場才會健康. 只是到目前為止, 只有失望. 一直以來,
傳統車廠也出了不少電車, 但是都把電能驅動車當小媳婦, 規格性能馬馬虎虎
呼攏一下, 總比自家生產的油車矮了一截, 目的只是為了應付排汙交易法規
的compliance car. 開始時, 真正認真開發電動專用平台的只有BMW i3, Nissan Leaf,
GM Bolt. 這些充其量只能當上下班代步車, 根本看不到長途充電的基礎設施規劃. 到
現在還是沒有, 我也沒說只有特斯拉才能設快充, 但你無法否認, 只有特斯拉認真的在幹,
歐美DC快充還有第三方的Ionity/EV Go/Electric America(這個算VAG, 作弊被罰吐錢投資),
台灣的在哪裡? 你自己只用電車上下班不考慮長途旅行環島, 不在乎快充, 說的好像一個人
就可以頂起整個台灣市場, 到頭來, 這些車廠還是希望你繼續賺你買油車保養的錢, 像毒癮
一樣戒不掉

特斯拉的Autopilot 1是用Mobileye的方案, 但是為什麼會換成NVidia的硬體, V3又換
成自家的硬體, 很簡單, 沒一家能提供符合需求, 開發自駕的出發點設計理念不同,
加上Tesla一直以來就是要走垂直整合的路, 換掉Mobileye, NVidia不令人意外,
合作的車廠, 還是走外包老路有什麼用什麼, 被牽著鼻子走, 用HD map的自駕,
以台灣的市場規模, 遙不可及, Waymo現在也只能在Arizona的二級城市玩玩自駕,
Mobileye也只能在耶路撒冷玩玩Demo, 要推廣路還很遙遠,你硬要掰拿來比較,
建議你還是好好做些功課

說回電池, 你又只是看表面, 是特斯拉除了中國大陸是用松下電池芯, 不同的是,
在自家工廠的設備生產,甚至鋰電池關鍵原料鈷也是特斯拉自行簽約獲取, 為了保證不會
供貨短缺, 比起其他車廠時不時傳出缺料減產的新聞, 交車數量目標砍半, 打醬油跑龍套
的心態, 誠意在哪? 還把缺貨原因怪罪在特斯拉收購自動化生產設備商Grohmann
Engineering, 真是可笑. 那些說Tesla海量燒錢很快就倒的現在臉都腫的跟大餅一樣

你一直貼標籤說我是特粉, 我也不否認, 但是個會劈腿的特粉, 一年多前就訂了Taycan,
以為Porsche對車的輕量化總是有一套, 但是最後還是被他的車重續航力嚇到,
只有謝謝再連絡等下一代吧

微微55 wrote:
成本?這問題留給車廠煩惱啊 買車的擔心他們成本幹嘛
2025年VAG自己講了一半車型要電動化 就等著看你說人家是不是真的有心要做電動車啊


VAG 說的話你當聖旨啊? 它們說它們的柴油車排氣沒毒, 還拿活生生的猴子關在籠子裡
讓他們聞柴油廢氣, 你也相信?!
我前面講過了我不是來踢館我只是來問電表的 我從來沒講特斯拉哪裡不好
你先想清楚為什麼路上這麼多車在跑 如果大家都是買比較好的車 那路上應該全部都是某品牌的車才對
結果有這樣嗎?誰買車只是因為單純哪裡比較好

以後到電動車也是一樣 不會路上只有某個品牌的電動車在跑 現在就是很多人想買電動車但是不一定想買特斯拉 如果以後各家車廠都推電動車 一個社區裡面有五成住戶都想買電動車
你們現在想買特斯拉的車主因為充電樁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不是非特斯拉就是非你族類好嗎
整體市場電動化對你們想買特斯拉的人才是有利的 想清楚一點

為什麼有特黑 就是有像你這種狂熱特粉啊 別家車都不好 就你特斯拉最好又最棒
你現在講這些看似中肯的言論前面就不會吵起來啊 看一下你前面講甚麼好嗎

你自己回甚麼傳統車廠電池找第三方受制於人 結果你自己開的特斯拉還不是用松下的
被我反駁後說松下是過時產品?所以特斯拉去年Model 3的好成績用松下就是假象?
你在幹嘛我真的看不懂這是第一個

你又講不只硬體 軟體實力其他車廠也是遠輸特斯拉 你自己在開的特斯拉以前也跟MobileEye還有Nvidia合作過 你現在又講MobileEye跟Nvidia不好換掉不意外 結果後面自己又講你沒有把Google、Nvidia那些公司當塑膠 你在幹嘛我還是看不懂這是第二個

特斯拉今年號稱會有Level 3 我也相信會有 不過Nvidia有Level 3還比特斯拉早多了
只是因為法規加上只有頂規車型A8才有 所以很多地方根本沒開放 沒有像特斯拉這樣入門的Model 3就有NOA跟之後完整的FSD
我也很期待特斯拉有Level 3 以後數量夠多車主夠多會影響法規開放到其他車廠 這才是對大家有利的事情
Level 3以上不是只有特斯拉有好嗎 所以你還是看不起其他公司嘛 只有特斯拉裡面的工程師才是人才?

Model S Performance尺碼才是比較接近Taycan的 0-100也比Model 3 Performance快
你真的在意性能不買Taycan也應該買Model S結果跑去買Model 3在幹嘛我也看不懂 這是第三個

最後有一個明顯證據證明你論點是錯的 我不是來講特斯拉哪裡多差的所以我前面都沒有提到
去看一下E-tron出來後 歐洲市場E-tron跟Model X銷量的變化 還有美國市場Model X上市才幾年就開始衰退了
衰退還是發生在Model X大幅降價過後的事情 就已經足夠證明你講別家電動車都是來玩票性質是錯的
你的Model X在歐洲銷量已經輸E-tron了 有像你說的賣少少金字塔尖端客戶做做企業形象騙騙小孩還OK 還在玩票性質?

我有說過我把VAG的話當聖旨?不就說過了等2025年來看啊 等過幾年再回來這篇看
是不是會有PPE平台的車出來 現在已經有J1平台的Taycan還有E-tron GT
MEB平台的車今年也會上 是不是玩票性質在做電動車

PPE的車好不好我不在意 你搞錯了 PPE的車就算比賓士EQ甚麼的表現差我也不在乎
因為我不在意性能續航里程那些 我只在乎Wagon外觀好不好看 內裝設計感有沒有質感就這樣而已

最後我不屬猴 猴子怎樣被虐待我不關心謝謝
TheATeam wrote:
挖, 一下打了那麼多, 我沒說PPE不好, 你可以回頭再看一次,
我最多只是對你PPE的滿心期待潑了冷水, 是基於我個人的觀察
沒人希望看到Tesla一家獨大, 也希望傳統車廠能硬起來給消費者
多一點選擇, 市場才會健康. 只是到目前為止, 只有失望. 一直以來,
傳統車廠也出了不少電車, 但是都把電能驅動車當小媳婦, 規格性能馬馬虎虎
呼攏一下, 總比自家生產的油車矮了一截, 目的只是為了應付排汙交易法規
的compliance car. 開始時, 真正認真開發電動專用平台的只有BMW i3, Nissan Leaf,
GM Bolt. 這些充其量只能當上下班代步車, 根本看不到長途充電的基礎設施規劃. 到
現在還是沒有, 我也沒說只有特斯拉才能設快充, 但你無法否認, 只有特斯拉認真的在幹,
歐美DC快充還有第三方的Ionity/EV Go/Electric America(這個算VAG, 作弊被罰吐錢投資),
台灣的在哪裡? 你自己只用電車上下班不考慮長途旅行環島, 不在乎快充, 說的好像一個人
就可以頂起整個台灣市場, 到頭來, 這些車廠還是希望你繼續賺你買油車保養的錢, 像毒癮
一樣戒不掉

特斯拉的Autopilot 1是用Mobileye的方案, 但是為什麼會換成NVidia的硬體, V3又換
成自家的硬體, 很簡單, 沒一家能提供符合需求, 開發自駕的出發點設計理念不同,
加上Tesla一直以來就是要走垂直整合的路, 換掉Mobileye, NVidia不令人意外,
合作的車廠, 還是走外包老路有什麼用什麼, 被牽著鼻子走, 用HD map的自駕,
以台灣的市場規模, 遙不可及, Waymo現在也只能在Arizona的二級城市玩玩自駕,
Mobileye也只能在耶路撒冷玩玩Demo, 要推廣路還很遙遠,你硬要掰拿來比較,
建議你還是好好做些功課

說回電池, 你又只是看表面, 是特斯拉除了中國大陸是用松下電池芯, 不同的是,
在自家工廠的設備生產,甚至鋰電池關鍵原料鈷也是特斯拉自行簽約獲取, 為了保證不會
供貨短缺, 比起其他車廠時不時傳出缺料減產的新聞, 交車數量目標砍半, 打醬油跑龍套
的心態, 誠意在哪? 還把缺貨原因怪罪在特斯拉收購自動化生產設備商Grohmann
Engineering, 真是可笑. 那些說Tesla海量燒錢很快就倒的現在臉都腫的跟大餅一樣

你一直貼標籤說我是特粉, 我也不否認, 但是個會劈腿的特粉, 一年多前就訂了Taycan,
以為Porsche對車的輕量化總是有一套, 但是最後還是被他的車重續航力嚇到,
只有謝謝再連絡等下一代吧


VAG 說的話你當聖旨啊? 它們說它們的柴油車排氣沒毒, 還拿活生生的猴子關在籠子裡
讓他們聞柴油廢氣, 你也相信?!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