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從Tesla大降價風波來看進口車及電動車的成本結構


cdma2k wrote:
運費呢?...(恕刪)


恩! 我沒有去探究運費的多少
因為我假設這波降價前後運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我只是單純想探討
這次大降價風波
特斯拉美國公司算給台灣的報關價格到底降了多少
有打對折這麼多嗎?

Powerthrusty wrote:
假設國外車價是"1"
車商在報稅時是用CIF價,也就是出廠價+運費+保險費,但出廠價水貨商拿到的通常接近1是沒錯,大量購入可能可以到0.8左右,但總代理能拿到的,經常都是0.5以下,像是保時捷這種車子,又是分公司能拿到的出廠價,我會說不會超過0.4,依照你的公式來推論:
(((0.42*1.175)*1.25)*1.05)=0.64771875


我沒有用國外的車價來算台灣的報關價格
純粹假設最貴的Model X P100D 降價後閃過奢侈稅門檻, 來回推報關價格

電動車超過140萬部分 貨物稅減半

而他的級距應該等於2,001立方公分以上電動小客車, 所以減半後的貨物稅是15%
17.5%關稅X 15%貨物稅X 5%營業稅 來算

((((報關價格*1.175)-140)*1.15)+140)*1.05=299(單位萬, 剛好閃過奢侈稅)
算出來的Model X P100D降價後的報關價格是226萬台幣

同時從完稅價格299萬, 賣給消費者359萬來看, 抓台灣的管銷利潤是2成(車賣得少, 這部分抓高一點是應該的)
所以Model X P100D 降價前有超過奢侈稅門檻, 來回推報關價格
(((((報關價格*1.175)-140)*1.15)+140)*1.05)*1.1=555(單位萬, 用666萬管銷成本2成回推)
算出來的Model X P100D降價前的報關價格是約是370萬台幣
‧°∴°☆﹒°☆﹒﹒‧°∴°﹒☆°∴°☆﹒﹒. °.﹒‧°∴°☆‧°∴°﹒☆ ☆°.﹒‧°∴°☆°
eoskiss wrote:
我們可以猜測UX250h的進口報關價格約是99萬元(進口報關價格最貼近100萬的門檻的進口車)
因為是2000以下


UX250的報關價格要是99萬,和泰就是賠錢在賣車了,這台車CIF價格有60萬就嚇死人了............

eoskiss wrote:
所以Model X P100D 降價前有超過奢侈稅門檻, 來回推報關價格
(((((報關價格*1.175)-140)*1.15)+140)*1.05)*1.1=555(單位萬, 用666萬管銷成本2成回推)
算出來的Model X P100D降價前的報關價格是約是370萬台幣


只能簡單告訴你,用台灣市售價回推CIF價絕對是錯到家的,廠商並非以相同比例來做為國內車價............

這邊有張Polo的貨物稅完稅證明,當年2005年Polo新車價一台72.5萬,貨物稅政府收94060,回推價格如下:

CIF價:320,204
課完關稅價:376,240
課完貨物稅價:470,300
廠商毛利:254,700(未扣貿易推廣服務費跟營業稅)



簡單來說這種低價車,粗略扣去營業稅跟貿易推廣服務費,毛利都要抓到完稅價的50%了,那個越貴的車%只會上升不會下降...............
怎樣也推不準的,只有內部人士才會知道

從台美售價倍率來看,這次頂規車型的降價異常,很有可能是限時的,過一陣子就調回去了

weiwei0118 wrote:
UX250的報關價...(恕刪)


感謝weiwei大 再次分享最專業正確的資料 讓大家清楚了解台灣車商進口車成本

也希望大家不要一直被過去以訛傳訛錯誤的資訊蒙騙了



weiwei0118 wrote:
簡單來說這種低價車,粗略扣去營業稅跟貿易推廣服務費,毛利都要抓到完稅價的50%了,那個越貴的車%只會上升不會下降..................(恕刪)


以前當過電子業的特助
電子產品市場的零售價約是台灣的代工出廠價的兩倍到三倍
管銷真的很花錢
各級通路也要利潤
兩倍算合理的
健人就是腳勤
NQQegg wrote:
以前當過電子業的特助
電子產品市場的零售價約是台灣的代工出廠價的兩倍到三倍
管銷真的很花錢
各級通路也要利潤
兩倍算合理的


老實說汽車界的零件十倍百倍都有了,一個機油漏油螺絲墊片,成本有五角就非常高了,但幫你裝的時候一片賣你兩三百很常見.................

台灣的問題重點不在於你賺多少倍,而是在於市場沒有自由化,VSCC跟交通部把持著車輛進口的命脈,以建立制度為名實行過度保護主義為實,導致台灣國產車廠看到漲價契機,而將車價不停的往上調整,從加入WTO開始,平價車款價格平均約上調了30%,進口車那個調整更是嚇人,你覺得合理嗎?
去年底的報導, 這是今年Tesla 可以降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直在谈论明年将推出新型电池模块,用于Model3车型。“我们想出了一种新的电池设计,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并可能在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而且此类电池设计可让车辆更轻、更好、价格更低并且达到更长的续航里程。该项目正在构思中,将于6个月内开始运行。”

但是特斯拉显然不只是在电池模块层面改进其电池组。最近晋升的汽车业务总裁Jerome Guillen在采访中表示,特斯拉还在研发改进电池芯。自从特斯拉于两年前推出2170电池芯以来,此次是特斯拉首次提出要改进电池组和电池模块。

特斯拉正试图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尝试以3.5万美元的价格交付标准电池组。该公司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每千瓦时电池组的成本只要100美金。今年6月,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已经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电池组的能力密度和成本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该公司将于年底实现每千瓦时电池组的成本只要100美金。
Younger2006 wrote:
去年底的報導, 這...(恕刪)



VW集團買來拆Tesla後發現
VW的目前設計的電動車底盤比Tesla貴很多
VW的電動車底盤要重新設計..

歐洲汽車廠商拆解特斯拉 Model 3,吃驚並將參考其成本控制模式

即使在 Model 3 量產初期很難拿到新車,一些汽車廠商也不惜代價重金購入 Model 3,希望搶先其他廠商研究 Model 3。德國媒體 Magazin 報導,約在一年前,德國汽車廠商購入兩台 Model 3,雖然當時特斯拉還沒有在歐洲市場推出這款電動車,但兩台 Model 3 已運到德國,買家包括德國知名汽車廠商奧迪和保持捷。隨後兩台 Model 3 被拆解。

奧迪和保持捷的工程師對 Model 3 進行逆向工程研究時,對特斯拉在電動車成本的控制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一定程度改變了奧迪和保持捷電動車業務的發展戰略,不得不調整升級現有的電動車平台。因與特斯拉相比,德國汽車廠商的成本太高,後續推出的產品很難與特斯拉競爭。

之前奧迪和保持捷已宣布將在電動車業務展開合作,採用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PPE)電動車製造平台,計劃在 2020 年或 2021 年啟動新款電動車量產,但 Model 3 的設計和成本結構顛覆了歐洲工程師的想像,甚至比他們以為的更好。為了與特斯拉展開競爭,奧迪和保持捷需要考慮如何降低成本,可能導致下世代電動車製造平台 PPE 延遲量產

而奧迪公司的第一款電動車 e-tron 進度已比預計的遲,開發成本超過 20 億歐元,為追求獲利,這款產品在量產後至少需要售出 60 萬台,顯然對新款電動車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e-tron SUV 電動車原計劃在 2018 年開始交車,奧迪對外稱由於軟體設計問題,導致交貨延期。

特斯拉 Model 3 最低定價僅 3.5 萬美元,雖然還沒開始交車,但特斯拉已證明電動車具備進入大眾市場的可能,特斯拉是市場唯一一家量產遠程續航電動車,且獲利的電動車製造商,而對電動車市場野心勃勃的傳統汽車廠商,至今都還沒辦法讓電動車業務賺錢,看來 Model 3 注定是為整個電動車市場帶來巨大影響的車款。
健人就是腳勤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