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holomew.simpson wrote:本文原發表在 '電...(恕刪)............如果所有的車都換成電充, 快充就必須要達到目前加油的同等級程度的服務.除非民眾能接受比目前體驗更差的車輛使用環境.有人會爭論說, 電車不必像油車充那麼短時間, 也不必充滿, 可以再跑多少k 就好, 也不必都去快充站 (在目的慢充,...等).................... 我每次出門得算公里數??我每次出門後都要花10~20分鐘去充電才能繼續下一個行程??我每次都要看看充電站有沒有空位,有的話,多多少少充一點也好??我買電動車是買來折騰自己的嗎???我買電動汽車只為固定行程的上下班用!!"長途旅遊"絕對不用電動汽車!!
1.我在電動車大國工作,目前我看到的跟版主回報一下電動單車電動機車 充電方式 晚上回家充電,白天上班的工廠停車場提供充電電動汽車充電方式 公有停車場 商業停車場 商業大樓停車場 住宅小區停車場 有安裝充電車位私人停位 有錢也可以自己安裝 或花錢買個旅充 不一定要有充電站所以 等台灣電動車數量達到一定成度時使用者與政府 會自己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2.目前電動車大國 使用補貼與牌照限定 車輛限行的多方面政策方式租一部 小面包車一個月租金不到6000台幣租一部 四噸的電動貨車一個月租金約10000台幣充一次電號稱能跑200公里有專屬的電動車牌3.對於版主者下面這段話, 請容許我吐曹一下~~~~~~~~~~~~~~~~~~~~~~~~~~~~~~~~~~~~~~~~~~~~~~~~~~~就我了解世界各國研究機構是有積極的在研究(如某大油商),不過 構想 -> 出研究室 要10年出研究室 -> 商轉 再 10 年商轉 -> 普及 再 10 年~~~~~~~~~~~~~~~~~~~~~~~~~~~~~~~~~~~~~~~~~~~~~~~~~~~~有利可圖且沒有政治干涉的情況下別說30年! 3年不到都能商轉
hot635241 wrote:以下有幾個台灣的困境1.電不夠用(這個其實大家都很明白)2.饋線容量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未爆蛋),目前既有線路都已經老舊,民眾不給蓋電塔,不給蓋變電所,饋線擴充困難,如果全面交通工具電動化,跳電事件肯定更加頻繁。3.再生能源造成電網更多不穩定度,目前雲林等地因太陽能系統加入,二次變電所的不平衡電流非常嚴重。電力品質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其實以只要讓民眾跳電跳到不行 三不五時就限電自然就會給蓋變電所了很多都是還沒影響到自己 就在那邊說風涼話 這也反那也反等到真的影響到自身權益了 就會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了看看那些抗議拆掉基地台後 手機整天拜天公哀哀叫的民眾就知道了
台灣的政策會隨著政黨而轉變...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太多了...而且台灣不是正在朝著綠能嗎?(我知道這根本沒什麼用)還有深澳發電廠(火力發電廠)..就是不用核能~2025非核家園..現在2018...=還有7年....七年後再看看到時候的政府怎樣作為囉~~再來就是..買Tesla的人數算不多..或許要等Model 3才能知道台灣汽車電動量大不大...所以這個議題大概要等到2020左右再談比較好...那時候車主或許陸陸續續拿到車輛...再來就是你說的超充問題...假設電量真的不足..只要政府跟業者說一聲就好了呀...某個時段不要提供超充的服務..因為電量要使用到工業或者家庭用電上就好了...不知道我這樣說的對不對...台灣會退步就是..政黨>人民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也就是說, 快充直接接上台電電網是不可行的.中間一定要有什麼緩衝平衡蓄充放電的設施.這種想像中的設施現在影子在哪裡?就我了解世界各國研究機構是有積極的在研究(如某大油商),不過 構想 -> 出研究室 要10年出研究室 -> 商轉 再 10 年商轉 -> 普及 再 10 年 要緩衝的話接超級電容就可以了,到處都可以買的到。現在在研究的只是如何提高能量密度去取代電池而已。不需要去等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