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新加坡政府對Tesla Model S課徵高排廢污染稅

willexander8 wrote:
新加坡這算法滿合理...(恕刪)


你確定?
新加坡政府說這台Model S P85能耗是444Wh/km, EPA測試數據是181Wh/km。假如新加坡政府數據是合理的,那P85的range應該不大於191km,但是這台車一堆車主測試過實際range都跟EPA數據類似:都是大於450km。國外論壇到現在還沒人知道新加坡政府是從哪得來這離譜的數據,竟然還被原PO拿來誤導。現在有人猜測是政府官員把英哩當公里算,假如真是這樣就真的糗了。(題外話: 不要一昧的稱讚新國政府甚至貶台灣,歷史告訴我們君主制遇到大多數的君主都是荒誕無能的,只有少時期能遇到明君。假如我們在新加坡,像我們這樣動不動就批評前總統,早就一堆人被抓去瘋人院思想改造去了)

加速快不代表耗能,那是ICE(內燃引擎)的舊思維,馬達驅動加速快本來就是他的優勢。要談耗能,內燃引擎才真的耗能 (70-75%的燃料都轉成廢熱),另外有人提到離峰用電的概念,那才真的點出關鍵。節能減碳大家都會說,但如何做到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你我夏天有冷氣吹)又能減低能耗量才正途。與其拼命蓋電廠還不如多花些精神來做些Smart Grid,甚至討論如何淘汰掉一些國內高耗能低產出的產業。畢竟絕大多數的電耗是工業用電不是民用。

國內外所有數據都證實EV取代內燃車可以節能減碳是無庸置疑的(雖然OPEC跟石油工業會花大筆銀子說相反的話:看看紐約時報跟FORBES被收買的離譜報導就知道),但是EV車價格真的不夠親民。新加坡政府課TESLA車主汙染稅而不是奢侈稅根本是本末倒置,假如你的目地是要節能減碳,政府應該鼓勵車商生產便宜的EV車種讓它普及化。像加州政府最近把高價EV的優惠取消就是這道理,基本上是要TESLA盡快生產便宜車款。

另外個人覺得油電混合是過渡產品,它是解決了怠速耗能的問題,但是一台車上需要有兩種動力系統其實還蠻笨的。但現階段有方案都是好的,溫室效應我們這代再不解決,可能就會來不及了。

柯文哲之前參觀TOYOTA跟TESLA說過兩邊都互相說自己的EV技術才是趨勢,對方的都不行,TOYOTA賭HFC是EV的未來,我本來也抱以厚望,但看完一圈國外測試報告後心涼了一半:製造/運送/儲存液態氫都有很大的挑戰(甚至比煉油耗能)。氫氣是最會diffuse的氣體之一,它滲入金屬或橡膠之後會加速物體老化/脆化,車上與加氫站的管線會有可靠度耐久度的問題。氫氣外洩不是開玩笑的,雖說理論上高壓氫氣會很快排掉,但是在半密閉空間如地下室/車庫/隧道內呢? 就我以消費者的角度而言,我是覺得BEV才是正途,這就是為什麼其他大車廠都往BEV研發,只剩TOYOTA在賭HFC。
先天性資訊失調症候群

奧德賽 wrote:
本來買油電車說自己環保的都是好聽
基本上還不是為了省油買的
如果不省油只環保
你看他們車主還會不會買
不過都是中了車商的話術罷了.(恕刪)

至少人家花錢選擇了對環境較友善的環保車輛
而你呢?
只會出張嘴,耍耍嘴皮子
冷言冷語的,你還有啥?
沒事上來發酸文,你媽知道你在這發廢文嗎?

yrna wrote:
而且直接把大馬力的車汙名化
公車跟卡車出現也變成罪過了...(恕刪)


如果你的大馬力跑車可以當公車和砂石車的話,我相信新加坡政府一定會給你補助的
拜託少亂扣帽子,這跟仇富根本毫無關係,我也沒有提到仇富心態,今天我又不是說有錢人買PRIUS不要給補貼,買較大馬力的車付出較高的稅金本就是理所當然,這就是現行的汽車馬力與售價稅制狀態,這麼大馬力的車相對當然比較消耗能源,如果真的要說也是罵新加坡歧視有錢人,跟我毫無關係.

yrna wrote:
這跟有沒有錢沒關係...(恕刪)
現在看起來最環保還是氫燃料電池車
其次是plug-in hybird
blhsing wrote:
大馬力電動車的車主與車廠實在沒有任何資格說自己環保。

momolinisgood wrote:
因為政府徵收碳稅,這些一定會轉嫁到用電戶,等於電價上漲
而政府收了這些稅,其實對減碳或減緩溫室效應也無能為力...(恕刪)


也可能是電價上漲,人人都節約用電,進而達成減碳目的。

最重要的部分是這兩點

JARYN wrote:
查了查 此Model S是2014年的版本
假設該車是當時電池容量最大的型號85kwh
算出以444wh/km這功率能行駛的航程
簡單的數學
85000➗444= 191.44km
然而此型號在各個測試下得出的行駛航程在
至少426 km(EPA)~至多500km(NEDC)

若為60kwh版本
60000➗444= 135.14km

簡單的說444wh/km這個數值很可能是有問題的

四則運算其實一點也不難
限制住人們 或者退一步說
限制住自己的
往往是自認最簡單的東西
也最有自信已經理解的事物

doco0454 wrote:
概念沒有問題,高耗能的汽車本來就該課徵多一點的稅。

有問題的是數據,那個444Kw/Km比美國能源部的高87%啊。

以下是美國能源部的資料:




Tesla Models (85KW)是 38kwh/100mi,新加坡測的是444wh/km,換算是71.44kwh/100mi(如有算錯歡迎更正)。


美國的數據, 來自 EPA 測試上千/萬輛國內或國外的汽車,用一個標準化的測試
每型汽車全都需要要進行這種標準化的測試

他們的測試方法全都有公佈,
https://www3.epa.gov/fueleconomy/regulations.htm#test

Tesla使用該試驗以達到 237.5 Wh / 1km

新加坡的數據...來自未知的測試

你會相信哪一個
新加坡政府看來真的是以常識在執政,值得嘉獎。

所謂環保電動車,許多都只是把問題轉嫁到其他地方,實質上對大環境沒有助益。

例如電動車裡的電池,在壽命終了時要不就得有非常妥善的管道及機制來回收,要不就是棄置來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要有一套無汙染的回收機制需要大量投資,羊毛出在羊身上,終究必須付出代價。
電池還有機會被回收,廢氣呢?強迫進入大家的肺裡。
電動車比油車環保是事實,跟動力大小沒有關係。
一堆理論都在自我感覺良好,中國美國都是笨蛋執意要發展就對了...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