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待人基本的道理,共好是我處事堅持的原則。
15年後2023年的今天,有人從浪跡天涯走入家庭,15年前車聚時的話題是改鋼圈改排氣管,今天則多了心靈成長與投資理財。原本的德國車鐵粉男孩們,到底是什麼車可以讓大男孩們15年後再度車聚?
原來就是台灣停售超過兩年內在大幅進化新版本的Model S & Model X。
直接寫在前面: 三位車主家裡都還有非特斯拉且等級不低之歐洲車。拜託不要吃飽太閒來嘴什麼豪華不豪華,以下純主觀視角,不喜直接上一頁。

【特斯拉第一台原創作品:Model S】
也許你有聽說過Elon Musk有一個Master Plan三部曲,作為發展永續能源的白皮書,其中第一部曲Master Plan I公開於2006年裡面寫到:
- Build sports car(2008年Roadster跑車僅生產兩千多台, 多項零部件借自Lotus)
- Use that money to build an affordable car(就是Model S, Model X)
- Use that money to build an even more affordable car(就是Model 3, Model Y)
- While doing above, also provide zero emissio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options
這是當年法蘭克福車展上Model S有類似進氣車鼻的原型車:


而這是2015年Model X上市前的概念車, 也是有類似進氣孔的車鼻:

Model S也是第一台特斯拉原創的設計, 設計師是Franz von Holzhausen。 如果你還不認識他,趕快筆記起來:就是他與Elon Musk並肩,從 Model S/X/3/Y 甚至Cybertruck,拖車頭Semi,第二代跑車Roadster II一手包辦的特斯拉首席設計師。他在世界車壇歷史有絕對性的重要性。

【上市後獲獎無數的 Model S/X】
Model S上市後獲獎無數,其中之一是在2012年拿下了MotorTrend "Car of the Year". 自1949年以來,MotorTrend每年都依據當代的標準嚴選出年度風雲車。作為第一台純電車拿下該獎意義非凡。
而在2019年時, MotorTrend編輯們自70年間92台各級距年度風雲車中,,選出其中八台影響世界最深遠的8台車,最後Model S決選勝出,贏得"Ultimate Car of the Year"殊榮。

MotorTrend說明得獎原因是 Model S 實現Elon Musk將電動汽車視為未來交通方式的觀點。且顛覆唯有內燃機車種才能統治車界的論述,並向汽車行業表明電動汽車也可以行駛很遠的距離更可以顛覆高級車市場。
MotorTrend評審說: Model S 不斷發展,也是近十年來發布的唯一一款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的車輛之一,Model S 獲得年度終極汽車獎,實至名歸。

2015姐妹車Model X正式上市時,則取消了車頭鼻子般的造型,深化極簡的設計語彙,世界唯一標誌性的Falcon Wing 鷹翼門,特殊可動式機械結構搭配傳感器,比固定式鷗翼門更進化,讓狹窄空間上下車與進出第三排時更加寫意輕鬆。2016年Model X獲得了德國最權威由 Auto Bild(Auto Express)評選的Golden Steering Wheel Award 金舵獎。

2016年Model S迎來第一次的外觀小改款,改款後的Model S與姊妹車Model X有更相近的家族極簡前臉: 上:原款. 下:新款

Model S & Model X 的定位是Tesla的大型房車與休旅車,她們的尺碼均為五米上下,屬於主管級等級車輛。Model S尺碼5021mm,介於舊款BMW 5(4963mm)與新款BMW i5(5060mm)之間。
Model X尺碼5057mm,介於X5(4922mm)與X7(5181mm)之間。Model X 獨特的座椅選擇,有五人座,六人座,七人座三種選項。
【持續打破車壇紀錄的特斯拉】
去年歐洲最具權威EURO NCAP撞擊測試,MODEL Y以超高主被動安全標準打破官方現有紀錄,震撼車壇。

但是這紀錄只保持了數月,消息傳來Model Y後來又被另一輛車以些微差距所打敗,到底是誰有這麼大本領? 原來是進化後的師兄Model S。從下表你可以發現,S/Y明顯與第三名後面差距明顯。


不僅僅止於安全,二度改款的Model S Plaid來勢洶洶要挑戰性能之王的地位,即便不是一般定義的大改款,但是她不斷精進上個月又再度打破另一項紀錄,直接殺到德國車的家門口,再次讓PORSCHE坐立難安。
2019年8月,Porsche Taycan Turbo以7分42.34秒的成績創下紐北電動量產最速,不過Tesla Model S隨後以7分35.58秒再奪回桂冠,之後更強的Taycan Turbo S又以7分33.35秒再度成為電動車最速,現在特斯拉終於又再次搶回這個頭銜,以7分25.231秒完成了一圈,王者歸來。


這次再破紐北紀錄的利器之一就屬美國官網販售,要價$20,000美金的賽道套件,當中附有碳陶瓷制動系統和新的車胎、輪框,碳陶瓷制動能夠單獨購買,售價是 $15,000 美元,車胎與輪框一組單獨購買則是 $6,000 美元。而車主需要先裝有碳陶瓷制動系統才能夠解鎖 200 MPH 的速限。就是這套賽道秘密武器,讓她奪回紐北最速電動車寶座。

即便外觀沒有大變動,但透過不斷的測試與優化,Model S 達成了世界最低的風阻係數的車,而且與一般全靜態的測試手法不同。Model S是在輪子動態的狀況模擬實際行駛情況:

【特斯拉車庫風集團交付流程】
不論你是實體與業務訂車或是直接上網訂車,後續通常上是以Email或官網平台與特斯拉來聯繫,付款與交車時間。終於盼到這一天黃道吉日,陪老朋友交車。自從Model Y開始交付以來,台北的朋友交車地點已經該為堤頂大道大都會傢俱B4,如果早到或是要用廁所,請上四樓休息區:

你不會遇見你的業務,你也不用找你專屬的交車室,這裡也沒有哈根達斯或下午茶甜點。

業界唯一:集團式結婚概念,一種效率擺中間,尊榮擺兩邊之標準特斯拉車庫風"獨特"交車流程 。

現場播放著蠻小聲的教學廣播,與一位走動式服務的交車小哥,有任何問題可以問他。

一字排開的Model X是今天的主角,同時段另一頭還有一堆Model Y也在交付,小哥看我來這麼多次非常眼熟還以為我是網紅,他也入鏡了

兩台Model X Plaid,認明Plaid方格徽章,世界最速SUV沒有之一。

這是今年最新的Ultra Red中文名稱烈焰紅,也是特斯拉第三種紅色,選配要價$97,000僅限定Model S/X選用:

Plaid版本卡鉗為紅色處理

這一台Model X Plaid還選配米白色胡桃木飾板,,選配價$65,000。椅面兩側深色滾邊為Plaid專屬。

Model X Plaid限定六人座配置,Long Range車型標準配置為五人座,選配七人座$113,000 六人座$210,000。


這次Model S/X萬眾期盼下終於上市,更快更省配備更好,光是標配大三元:氣壓懸吊/通風座椅/AutoPilot跟車輔助,三秒多的加速,就明顯給Cayenne小改款山高的壓力。

在我這幾年教育與以身作則宣導下,買保時捷只買Turbo的D先生終於迎來他人生第一台純電車,他正在端詳他的Model S,他應該是我朋友中少數開過車種比我還多的愛車狂人之一。

Model S為現場最稀有車款,大概每場次都僅有三台或以下,問D先生不直上Plaid的原因?Model S Long Range已經夠快了,加速已經超越M5/RS6等終極性能車,且每年保費可以省下不少。重點是:「低調」。

交車完畢換一個現場,幾個老朋友三十幾度高溫話夾子停不了,左邊剛提新Model S的D先生也是G Car車主,終於等到他滿意的特斯拉可以加購做上下班通勤用。中間新提Model X的R先生原本是Cayenne E3車主,先前買了Model Y Performance後中了特毒,半年時間又加購Model X。
而右邊綠色車牌的Model S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資深特斯拉車友:A先生,他家裡還有一台EQS,他也和我們分析了一些EQS與Model S的優劣處與秘辛。

這次Model S, Model X改版,車頭兩側改為類似Model 3/Y的處理方式,這張照片可以看到Model S已經搭載矩陣LED,而Model X還尚未搭載。

車尾部份兩車燈組都有更新,Model X不論Long Range或Plaid依舊有固定式尾翼。若是Model S Plaid則會多一條碳纖維尾翼。

這次新年式Model S 車尾已經把Tesla "大T" logo取消,改為黑化飾條加上銀色Tesla文字

Model X也是一樣的處理方式,要分辨新舊款從這裡看最快

這次魔改的重點就放在了內裝,Model S/X中央螢幕終於改成橫式17"高解析度2200x1300劇院級螢幕,全新設計的沈浸式音響系統22隻喇吧,920W輸出,主動降噪與自動隨播放形式調節輸出。Yoke方向盤是視覺上的重點,兩側雨刷撥桿與排檔桿全部取消,再一次落實極簡的風格。

Model S尾箱有座椅傾倒快速釋放鍵:

電動車最能顯現車廠電機集成實力的就要看他Fronk的大小:Model S::89公升(Model X:183公升)。

新款Model S/X,內裝全新設計,Model S後座座椅傾斜角度更大,兩車後座中間也新增了一個小螢幕,可以控制空調並具備影音娛樂功能(不能打電動家長請放心且能從前座強制關閉後螢幕)。後座空調與前座一樣改為無導流葉片,以螢幕觸控控制的“隱形”空調。

行李箱上層擋板可以折疊縮小尺寸: 下圖為對摺一半時

下方拉開擋板還有另一個不小的儲物空間

在更新後內裝細節坦白說有進步但還是與德國競品相比炫目複雜程度還是一些差距,但特式風格就是極簡,端看你接受與否。

Model S低趴的姿態與掀背造型算是此級距獨樹一格的跑房車產品

選配21" Arachnid輪圈$145,000. 後輪295/30

前輪265/35

C柱下方後輪上方的肌肉線條讓車尾更顯立體有張力

流線修長的線條即使靜止也難掩Model S的跑格,風阻係數僅有0.208Cd

標配的氣壓懸吊有多種模式與車身高度可以設定


Model S隱藏式把手, 接近車時才會解鎖並水平伸出

轉頭再來看看Model X,鷹翼門一開,保證你就是整條街氣場最旺的一哥

Model X內裝佈局與S大致相同

這台Model X是標配的20"Cyberstream輪圈

後座娛樂系統位置稍低,不過聊勝於無


Model X第二排椅背可多段調整,且傾斜角度很大,可以輕易調整出最Chill的姿態

【上路實測 Model X】
R先生熱心借我體驗Model X一天,原本我是有點排斥Yoke(應該說有點怕),不料大概開個半小時後就可以輕易上手,不論是山路或是高速,Yoke本體都十分直覺與順暢,重點是開車姿態超帥。
坦白說方向燈與喇吧改在Yoke上面肯定不是最佳解,因為萬一你在彎中Yoke轉動時,你若要打方向燈與按喇吧,在旋轉中的Yoke上找出按鍵有一定難度,如果你有幾台車輪流開也許換來換去會比較容易失誤

巡航時另一種Yoke握法,非常愜意,但現在Yoke必須以$30,000選配。選不選看個人適應程度 !





另一個業界首發的螢幕換檔,又是一次特斯拉激進的進化,關於這個改變實務上不難操控,學習成本很低,但坦白說有排檔桿還是最佳解, 滑來滑去必須以聲音或視覺才能確認換檔成功。上車綁上安全帶後會偵測環境自動偵測行駛方向自動入檔(可設定取消)。

另一個極“減”的主義就是取消全車USS感測器,改以視覺測距,也是業界首創。神奇的是測距還很準。(編:現在已改成3D建模輔助描繪周邊環境)

Model S/X螢幕左方那條就是螢幕掛檔的地方:往前就往上滑,後退往下滑,P/N點選圖示處。且螢幕有三個角度可以水平電調。

若你要導航資訊靠近駕駛也可以調整螢幕內容排列方式

遇到一個也是來自美國90“年代經典美式SUV大師兄,30年間車壇迎來翻天覆地的巨變。幾乎沒有任何線索可以想像,30年後的車長什麼樣子又有什麼功能。

鷹翼門在偵測上方較低時,僅會部分開啟,若確認安全你可以手動強迫全開

空拍視角,搭配黑色很像蝙蝠翅膀的肌肉線條。

Model X有搭配四具電動門,駕駛進出可以實現全自動化免碰門。



這次改款另一個重點就是電玩迷期待的Steam遊戲平台,號稱與PS5同級的性能(官圖)

目前只有搭配獨立AMD GPU的Model S/X,可以透過玩具盒裡的 Steam 遊戲平台進入介面,並且登入自己的帳號後,就可以下載自己已經購買的遊戲,再透過無線搖桿的連接特斯拉車機系統,新款的 Model S 和 Model X 都配備有 10 teraflops 處理能力的新款主機。(官圖)



【優缺點】
最後來談一談新版Model S/X優缺點:
優點:
1.) 內裝新增三螢幕並更新為橫式,方便閱讀與觀賞影音。
2.) 氣壓懸吊路感極佳,標配冷熱通風座椅,大幅提升舒適度與行路性。
3.) 最新世代自動駕駛電腦HW.4.0。也是目前台灣唯一搭載HW.4.0的特斯拉車款。
4.) 標配AutoPilot輔助駕駛,便利性安全性領先。
5.) 車界軟體之王就是特斯拉:最好用的UI與最聰明OTA,你的車每週每月都在進化,都有驚喜。
6.) 環島84座超充便利性業界第一,持續增加中,智能與車機APP或導航連線。
缺點:
1.) 內裝豪華度與細節處不足,與德國英國頂級車有明顯差距。
2.) 一些邊角與接縫處存在些微公差。
3.) 純視覺後選配EAP/FSD部份功能尚未開放。
4.) 外觀更新程度小與舊版差異度不大。
5.) 取消撥桿與排檔使用上, 較不直覺且需學習與適應
【結語】
Model S在2015/2016時拿下當時純電車世界銷售冠軍。雖然Model S與Model X並沒有使特斯拉開始轉虧為盈,但她們的銷售促成了Model 3與Model Y順利研發並量產,最終Tesla開始轉虧為盈,特斯拉市值衝上了車界第一,Model Y在2023年的現在,全球銷量更超越油車成為世界第一, 不只是車界,人類移動的歷史正被改寫中。

心有多寬,視野就會多大。
不論你喜不喜歡特斯拉是你自己的選項,
尊重與共好是我的選項。
沒有完美的車,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車。
你若有興趣研究特斯拉,我的三篇推薦閱讀:
【奶奶也開特斯拉!?】Model 3 LR 台北開箱
【加州電車聖地解任務】Model Y體驗+Tesla Fremont 加州遊記
【終於:我的特斯拉】沒買Model Y!?毛孩友善聰明好玩 Model 3深度開箱
以上給喜歡特斯拉的朋友。
若有興趣討論請直接回文。
工作忙碌恕不回PM。
2023/6月,寫於台北
其實我原本沒有要換車, 但試駕過新版MS/MX後, 剛好親戚想要接手M3 RWD,
於是乎, 就.....換我開箱了.



最後感謝, 協助我訂車, 與不厭其煩解釋最新優惠, 給我超級好服務的卡羅Carol. 雖然說線上訂購很容易, 且我這是第四台特斯拉, 但能有一位資深且優質的車主顧問供諮詢, 成就最完美的訂購體驗.
延伸閱讀
【遊記類】
【英國汽車文化現場解任務 PART I】JLR工廠/臥鋪火車/蘇格蘭天空島之旅
【英國汽車文化現場解任務PART II】Mini牛津廠&British Motor Museum巡禮
【加州電車聖地解任務】Model Y體驗+Tesla Fremont 加州遊記
【F-Pace勁豹與雲海之旅】探訪眠月線與新中橫景觀公路
【義大利超跑聖地解任務 PART I】法拉利博物館+工廠巡禮+試駕
【義大利超跑聖地解任務 PART II】PAGANI博物館與工廠參訪
【義大利超跑聖地解任務 PART III】Museo Lamborghin參訪+試駕+FICO
【BMW慕尼黑超級工廠之旅】附 BMW On Demand M4試駕
【阿爾卑斯山】橫越四國兩千公里的GRAND TOUR含(Porsche Museum 私人導覽團)
【德國自駕浪漫旅】3座汽車博物館2座工廠1次看遍(含R8超跑工廠私人導覽團)
【開箱類】
【日本汽車文化解任務】開箱Prius PHEV x 富士山 x 東京
【德意志鐵粉的特斯拉 !?】新Model X/S 雙開箱
【終於:我的特斯拉】沒買Model Y!?毛孩友善聰明好玩 Model 3深度開箱
【Q8 & RS4雙開箱】有一種堅持叫做對AUDI的愛
【Defender 110 P300 HSE開箱】標配歷史 越野精神傳承
【奶奶也開特斯拉!?】Model 3 Long Range 台北開箱
【AUDI Q8慕尼黑開箱】2019德義漂流散記(附A6 AVANT開箱)
【就是這個光】Audi A7 45TFSI Quattro 台北開箱
【雙V6開箱】LS350 & RX350 輕熟愛車男走自己的路
【超跑開箱】AUDI R8 V10 PLUS 德國中置NA最終章 !?
【S-Class跨世代雙開箱】 S450 & S350 世代傳承之變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