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特斯拉上海工廠大外銷:日本、韓國也將輸入中國製造 Model 3

據了解,針對海外市場的中國製 Model 3 預計第四季開始正式生產,將會率先銷往日本和韓國市場;而第一波消息傳出的時候,是先點名澳洲、新加坡與更多歐亞國家,日韓並不在列。


節錄 ddcar

對岸的車禁止進口
決定權在國貿局
會管制進口的 理論上是保護國內產業
只是台灣哪有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不開放 只是爽到Toyota罷了...
2020-10-02 23:29 發佈
Tesla在中國上海廠的產能預估擴張到100萬/年(Model 3 + Modle Y)

外銷到鄰近國家是理所當然的事。

只可惜在台灣,看的到,但吃不到。

只能花大錢買貴松松的美國進口特斯拉。
lschen2 wrote:
Tesla在中國上海(恕刪)



中國製的,裝的是LG, CATL, 或是BYD 的電池,低價版的甚至裝鋰鐵電池....

美國製的,裝的是Panasonic 電池

如果可以選,當然秒選Panasonic!
JL wrote:
嗯中國製的,裝的是L...(恕刪)

便宜就好,
要買還要等車等很久,
快點擴廠大量生產。

電池有保固,
一顆也沒多少,
里程開越多越划算。
JL wrote:
嗯中國製的,裝的是LG(恕刪)



你什麼時候幫他簽訂BYD的供貨合約的?
JL wrote:

中國製的,裝的是LG, CATL, 或是BYD 的電池,低價版的甚至裝鋰鐵電池....

美國製的,裝的是Panasonic 電池

如果可以選,當然秒選Panasonic!



這個說法無法認同,大陸最新採用的是寧德時代生產的無鈷電池--磷酸鐵鋰(LFP)電池。整體來說,磷酸鐵鋰電池成本低、安全性高、電池壽命長、快速充放電穩定。

Panasonic 的鋰離電池需要用到鈷酸鋰做正極材料,不說這種電池的有易燃易爆的風險,鈷礦是稀有金屬,截至去年全球已探勘的鈷礦儲量是700萬噸,全球鈷的需求量從去年的14.3萬噸,到2027年將成長至31萬噸,這意味著未來20年左右,目前已探勘的鈷礦將面臨枯竭,以後更難開採。

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鈷需求量變大,鋰離電池的成本會變得更高,全世界的電池工廠或電動車廠都積極發展『無鈷電池』,所以特斯拉採用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LFP)電池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即使這種電池較鋰離電池增加30-40%重量,但整體效能和安全性比鋰離電池更佳。

磷酸鋰鐵電池的特性摘要:
優點:
➤可以大電流放電。
➤工作溫度範圍大,但可以保持電池的結構安全。
➤當電池內部或外部破裂,仍然不燃燒、不爆炸,也不會因為過度充電或放電及短路等操作不當而引起燃燒或爆炸,使用安全性高,這是鋰離子電池沒有的特性。
➤過度充放電也不會損壞,這是其他鋰離子電池沒有的特性。
➤經過充放電 500 次以後,電池容量仍然大於 95% 以上,鋰離子電池只有80-90%。
➤可以快速充放電,電化學穩定性高。
➤材料成本低。
➤環境污染輕微:鐵對環境的污染輕微。(鈷具有放射性之同位素)

缺點:
➤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只有傳統鋰離子電池或聚合物鋰電池的 60~70% 左右,比起鎳氫電池能量密度仍然提升了 70% 以上。

先不論大陸和台灣的車價,採用磷酸鐵鋰(LFP)電池車重增加,性能參數相同,行駛里程增加59KM。如果每次充放電按80%行駛里程計算。磷酸鐵鋰(LFP)電池在行駛18.72萬公里後,仍然有445KM左右的續航里程,鋰離電池只剩下327-368KM左右的續航里程,中間差距77-118KM。

Irish Coffee wrote:
➤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只有傳統鋰離子電池或聚合物鋰電池的 60~70% 左右,




所以同樣體積重量的model 3 , 只有美國版的60~70%續航能力!
因為電池容量小,所以同樣使用程度,電池循環數比美國版概略多30%!

我OK,您先買!
JL wrote:

所以同樣體積重量的model 3 , 只有美國版的60~70%續航能力!
因為電池容量小,所以同樣使用程度,電池循環數比美國版概略多30%!

我OK,您先買!


你只算同等體積下的能量密度,但實際上,大陸生產的MODEL 3用磷酸鐵鋰電池,車重增加,性能參數不變,而且車價更低,續航里程從409KM增加到468KM,何來只有美國版的60~70%續航能力一說

電池循環數計算多30%是錯誤的算法,500次的深度充放循環次數,是檢測電池蓄電的衰退能力。磷酸鋰鐵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比較,充放電次數是大約 4-5 倍,放電率大約 8-10 倍(瞬間產生大電流)。但是衰退只有5%(鋰離子電池是10-20%)。

不止是特斯拉已開始採用磷酸鐵鋰電池,豐田、GM也即將採用,這幾家車廠不會是傻子吧!

我在等MODEL Y進來吧!不急,新房子明年底才交屋,車位已經預留充電座電源。
中國的續航里程算法跟台灣網站標示的不同,
三元鋰版本的SR 在中國的工信部測法是445km (台灣標示WTLP是409km)
磷酸鐵鋰版本SR中國標示468km, 實際上只有多23km, 但重量卻多了100多公斤

而中國的測法自行百度一下就知道, 會跟實際使用有不少差距, 車重, 市區走走停停, 磷酸鐵鋰是否真有優勢很難說.

Irish Coffee wrote:
這個說法無法認同,大(恕刪)

國標工況法(CATC)跟WLTP工況不能直接對比
如果都用Panasonic電池的SR+來看,各種不同工況的續航力分別是
NEDC 460km、CATC 445km、WLTC 409km
所以用上磷酸鐵鋰(LFP)電池的SR+續航力為CATC 468km,
的確是比Panasonic電池的SR+續航力長
你後面這一段計算就要變成(紅字是改過的部分)
Irish Coffee wrote:
先不論大陸和台灣的車價,採用磷酸鐵鋰(LFP)電池車重增加,性能參數相同,行駛里程增加23KM。如果每次充放電按80%行駛里程計算。磷酸鐵鋰(LFP)電池在行駛18.72萬公里後,仍然有445KM左右的續航里程,鋰離電池只剩下355-400KM左右的續航里程,中間差距45-90KM

只不過......,目前Panasonic跑16萬km的損耗大多只有5~8%
上面這用10~20%計算可能偏離太多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