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30%~100%的意思是,官網宣稱30分可充20%~80%,實際約需40~60分
【狀況說明】
●隔壁有車,共享120kW (先到先贏,先到的吃了90kW,後到的就只剩30kW)
●隔壁沒車,卻無法跑出全速 (據說附近供電負載較高時會發生,或單純超充設備bug)
●排排排隊 (沒啥好說,希望大家養成健康的超充習慣,充夠用或80%就好)
【實際案例】(車主回報,除第一點以外皆取較差的經驗)
●16%~80%全速花40分
●凌晨超充沒車,充電速度僅72kW
●隔壁有車,剩30kW
●內湖超充大熱門,常客滿
●台中晚上11點排半小時
●台茂早上11點客滿
可惜以上都是零碎的資訊,若能完整記錄30次超充歷程(起訖電量和總時間,至少停留15分),和理想數據一比,就能更準確評估兩者差異
【個人推估】(每次起始電量不同,以"平均"來說)
●僅補充需要的電量(不佔用充電樁),『平均』在超充停留40分 (30~50分)
●固定充到80%,『平均』在超充停留50分 (40~60分)
●固定充到90%,『平均』在超充停留65分 (50~80分)
TeslaFi可記錄超充歷程,唯車主停留超過15分的次數不足

延伸閱讀:
《TESLA現實》維修及待料時間長
《超級充電站》部分超充限制「只能充到80%」
《超級充電站》美國開始宣導「40分鐘,離開超充」
《超級充電站》以TeslaFi記錄超充歷程
---
共同維護健康的超充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