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Wii U 的主機性能反而勝過 Switch ?

matal wrote:
以一個一般玩家的立場來看,wiiU的失敗不單單是主機效能的問題
主機是綁GamePad賣的
但礙於科技關係,GamePad太大又耗電
無線距離也不長....上廁所不能玩
反觀NS.....是大便,小孩陪睡的好朋友

很多遊戲又綁wii紅外線棒加wii控制器
對沒有wii的玩家,光要玩2P成本高又麻煩


除了體感、PARTY的遊戲,需要強制使用到WII控制器,
大部分的遊戲並沒有強綁WII控制器。

例如:瑪利歐派對有,
但瑪利歐賽車、瑪利歐3D世界、新馬U、明星大亂鬥等等沒有強綁

WIIU主機發行半年吧,已經開始販售遊戲同梱版,
主機+遊戲+WII控制器+紅外線棒,買起來比較便宜。
somebady wrote:
我挑德軍總部出來講是因為當初xbox1的解析也不過達到810p而已
沒有達到1080p的水準
https://www.eurogamer.net/articles/digitalfoundry-2017-how-wolfenstein-2-scales-across-the-console-power-ladder

wii U發售時,不是ps3的晚期嗎?
怎麼會有人拿wii u與ps3比,還說wii u比不上ps3?
GamePad確實會吃掉wii u的一些圖型資源,但這不是wii u畫面表現不佳的主因
為了向下相容wii的遊戲才是根本原因

arm架構本身不差
隨著智慧型手機興起,進步的速度也超乎想像
去年apple的ipad pro已經宣稱圖型效能追上xbox one了
與其說arm開發環境比較困難,不如說x86的開發太容易太成熟比較恰當


如果是拿初代X1 來說德軍總部2解析度問題的確是,
但你那篇文章是2017年10月的,但到XBOX One X 2017年11月發售時《德軍總部2:新巨像》僅在Xb1X上能達到4K解析度
雖說不是原生,但畫質被提升至4K表現比PS4 PRO好


現在的X1X 跑 碧血狂殺2 (荒野大镖客 2 Red Dead Redemption 2) 可以完整4K在跑,被評價比PS4 Pro畫面漂亮多了。(然後碧血狂殺2 PS4 X1 兩個版本,我也都買了 Orz....)

說到向下相容,XBOX ONE 各版本都能下向相容Power PC架構的 360遊戲(雖然不是全部),X1X也沒有因為向下相容導致X1遊戲畫面變爛。故WIIU 畫面不好,是因為為了向下相容WII 而表現變差這理由有點說不過去。 而且WII U、WII(連最早的GAMECUBE) 同屬POWER PC 架構、360 PS3 也是 Power PC 架構,向下相容會比X1 向下相容360 更容易。

另外拿IPAD PRO來比喻,其實這樣比喻怪怪的,應該反過來說2018年了行動裝置 晚了五年,APPLE Ipad pro 終於追上(?)遊戲機 X1 S (X1S性能等同2013年的初代X1) 的水準,還未到達X1 X ,然後更新的遊戲機2020又要發售了

另外吐嘲下這樓歪的真嚴重 XD

Xbox One S: ~1.4 TFLOPS
iPad Pro 2nd Gen (A10X Fusion): ~0.5 TFLOPS

New iPad Pro with all-screen design Is most advanced, powerful iPad ever A seven-core, Apple-designed GPU delivers up to twice the graphics performance for incredibly rich and immersive AR experiences and console-quality graphics.

按官方描述,如 A12X Fusion 的 GPU 為上一代的兩倍,那麼估計 A12X GPU 可達 ~1.0 TFLOPS,在 TFLOPS 數量級上是達到了 Xbox One S。但這只是運算速度,沒有記憶體速度等資料,也未有(不會有)Xbox ONE 和 iPad 相同的 GPU benchmark 程式,實際性能很難作比較。 Xbox One S 是 2016 Q3 的產品,iPad Pro 3rd Gen 是 2018 年 Q4 的產品,對比較近期的 2017年Q4的 Xbox One X ,其 GPU 性能已達 6 TFLOPS。同年代家用遊戲機的性能超越移動設備,玩遊戲的性價比更高,這應該是不會改變的。

題外話,有趣的是APPLE發表會上沒拿PS4 來比喻而是拿XBOX ONE S 來比喻,
我再猜除了同為美國產品比較親近美國人(?)外,另外一點其實北美市場XBOX ONE 銷售總台數只輸PS4 一點(至於銷售量北美地區原因又是個話題了)



北美地區銷售量2018年12月年底雖然是舊資料但多少可以看出目前市佔當參考


XBOX ONE 總台數幾乎靠北美地區市場貢獻。(X1雖然遊戲性不對亞洲乃至全世界除北美地區以外的玩家胃口,但個人覺得X1有趣的地方是系統可以當一個準電腦裝WIN10 APP、線上處理WORD文件來玩 XD)

現在PS4已經破億了(2019年6月30日止),Nintendo Switch 的全球累計銷售台數已知達到 3474 萬台(截至 2019 年 3 月底),看起來超越XBOX ONE 應該沒問題,但NS想超越 PS4 1億台 則有待商榷(如同bbctank大提到的跨平台開發遊戲狀況到NS的情況),而且PS5 XBOX 下一代也都快出了,又是新一輪賽局。

話說這樓還能繼續歪到這裡。
旋風突破管家 wrote:
如果是拿初代X1 來...(恕刪)

第一、就裝機量而言,ps4與xbox one舊版的玩家,還是比ps4 pro與xbox one x多
使用者體驗不能一天到晚都用xbox one x的4k畫質為基準,大部份的人其實是用1080p遊玩的

第二、xbox one可以向下相容360的遊戲是因為微軟財大氣粗,與堅持不賠錢賣主機的任天堂是不一樣
wii與ps3 360的cpu雖然都是power pc架構,
但兩者架構差很多,wii是powerpc 750改良而成的,而ps3與xbox360則是以power pc 970改良而成
用intel的cpu比喻,就好比pentium與core 2 duo的差異
如果您以為同樣是power pc架構所以向下相容會比較容易,這完全是外行人的看法

第三、我用ipad pro比喻或許不是很恰當,我只對您之前講的:

任天堂一開始選擇ARM又是用NVDIA的CPU本身就是一條艱難的路,一是這個CPU是舊的,剛出來的規格就是1080P,效能會有問題,而NVDIA在ARM這邊,也沒有什麼新CPU,也就是投入研發的資源真的不多

有意見,講得好像nvidia的arm cpu不會再進步了一樣
實際上nvidia還是有在持續開發arm cpu,只不用由手機平板轉戰為自動汽車駕駛系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E%E7%9D%BF
最新Xavier效能甚至可以比美舊版的ps4
ps4、xbox one都可以出支援4k的改良機,難道任天堂就不行嗎?

第四、switch截至今年6月的總銷量是3687萬,拿ps4截至6月的銷量與switch截至3月的銷量比較很奇怪
somebady wrote:
第一、就裝機量而言,ps4...(恕刪)


感覺比喻也是有點怪,所以 powerpc 750(Macintosh G3) 跟 power pc 970 (Mac G5) 差異差到不能裝同一個Mac OS作業系統 嗎? 而且用intel的cpu比喻 pentium與core 2 duo..... 有差異差到不能裝同一個windows 跑一樣的遊戲? (當然,老的U跑同系統肯定性能差異)

如果你是說 POWER PC 比 INTEL X86 才是差很大。 而且我也不會亂說別人外行不外行,在求知的領域上我永遠是個學習者,永遠的外行,人腦有限能吸收到資訊是片面,所以才需要討論版交流,常有人拿片面資料說他專業,交流不知道為何容易歪掉變成互相罵人的版?

其實都在用POWER PC 架構,印象中PS3 360 WII 跨平台遊戲好像反而比較容易第一時間互相移植,除非遊戲太要求效能。


因為NS 我匆忙間找不到六月的,並不是不願意找。而且我自己有NS,我黑NS有啥利益跟好處從索尼微軟那邊拿嗎? 而且黑某某某主機很無聊,全機制霸玩到各種主機的遊戲才是正解(?)

總之大大找得到資訊也可交流提供。並不是故意要拿舊資料 比新資料 。我想大家都知道上述資料也只是參考,不完全準確,我可能說的不夠清楚,前文2018年底銷售上面那句話也有提到大意舊資料僅供參考,但至少有個對比

就算資料差三個月,也不是差好幾年的數據,不會突然短短三個月NS再多變出6000~7000多萬台 超過PS4, 超英趕美 吧 ?

另外第三點你引用的話不是我說的,你回文應該回錯人了,而且也沒人說NVIDIA 不會進步吧(?) N家顯卡跟AMD 還在互相廝殺得很激烈,競爭才有進步,有進步才有競爭。為什要自動轉換別人意思?

應該要公正看待每台主機壞的跟好的方面,沒有100%完美主機,只有主機廚才會非要爭哪台主機最棒,比如極端索粉、任粉不能接受索尼、任天堂任何負面新聞一樣 或者抓著對方的負面新聞,只看片面資訊不放,非要分高下眼界過於狹隘了吧 (手機也是,到現在還有人在戰 安卓IOS哪個好 ? 都買不是更好 )

跟大家討論也順便自己在查資料更新腦袋裡的資訊,靠大家把錯誤的資訊剃除掉,學習到不少,感謝各位大大們。
somebady worte:
第一、就裝機量而言,ps4與xbox one舊版的玩家,還是比ps4 pro與xbox one x多
使用者體驗不能一天到晚都用xbox one x的4k畫質為基準,大部份的人其實是用1080p遊玩的

都說明年的遊戲目標都是8k了,您還在提「4k是小眾」??
事實上從今年開始,電視沒有4k會「很難賣」,海爾的65吋4k電視,才2萬,飛利浦的43吋4k也才8888,
跟fhd的電視才差1~2千,您會買fhd的電視??

而且用4k電視玩1080p的畫面,其實是一件很難過的事,就跟用fhd的電視看那個舊第四台訊號的480p一樣難過...

人家日本政府的目標是東京奧運用8k訊號「播送」,是「電視節目」上8k,不是「遊戲」上8k,也就是明年是8k元年,因此微軟跟sony才會規劃新的遊戲機要能支援8k的效能,因為新的遊戲機規格至少要走3~5年,不然重新設計的成本太高了,根本無法回收....

說真的,sony的ps4 pro就算了,微軟的x1x以現在的遊戲效果(4k 60fps)來看,如果要組一台達到4k 60fps順行的電腦,光一張顯卡的價錢就超過一台x1x,微軟是有資格用x1x再撐個2~3年的,可是這樣,就變成當初xbox one效能沒有ps4好,一路挨打到x1s才贏過ps4 pro(也造成ps4 pro的銷量不如預期.....),這個問題才是現在只支援1080p的ns最需要擔心的...


somebady worte:
第二、xbox one可以向下相容360的遊戲是因為微軟財大氣粗,與堅持不賠錢賣主機的任天堂是不一樣
wii與ps3 360的cpu雖然都是power pc架構,
但兩者架構差很多,wii是powerpc 750改良而成的,而ps3與xbox360則是以power pc 970改良而成
用intel的cpu比喻,就好比pentium與core 2 duo的差異
如果您以為同樣是power pc架構所以向下相容會比較容易,這完全是外行人的看法


其實不會比較難,因為以前的mac全部都是power pc的架構,全部可以相容,而且power pc的架構就是arm的前身,arm都可以向下相容,為什麼power pc不行??

pentium可以跑win98與core 2 duo也可以裝win98,這不是向下相容嗎??

不要忘記了,wii u是可以支援wii的遊戲,而且ps2剛開始的機種是支援ps1,ps3剛開始的機種也是可以支援ps2的而且那者都是用很「基本」的方式支援....

arm架構沒那麼神,如果arm真的好用,現在的mac就不會用intel的cpu,用x86-64的系統,就是arm到最後會有極限,效能就是會上不去,所以apple才會換,iphone之所以用arm,不是因為arm比較快,是因為arm架構比較省電,比較適合行動裝置,這個可以從在電腦上跑安卓模擬器跑手機遊戲可以證明,2萬多的電腦,可以在掛win10、安卓模擬器、天堂m可以6開、8開、10開,手機的效能,了不起4開,
另一個例子是之前華碩的zenphone 2,用x86架構的 Intel Atom Z3580,用模擬器轉寫的方式運作安卓5跑安兔兔,分數比2014的s801高,只比同期的s808(2016)低一點,但也因為是用模擬器轉寫,導致很多app不相容,intel也因此放棄了手機cpu的市場....




somebady worte:
有意見,講得好像nvidia的arm cpu不會再進步了一樣
實際上nvidia還是有在持續開發arm cpu,只不用由手機平板轉戰為自動汽車駕駛系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E%E7%9D%BF
最新Xavier效能甚至可以比美舊版的ps4
ps4、xbox one都可以出支援4k的改良機,難道任天堂就不行嗎?


2019年出的cpu可以比美舊版的ps4,舊版的ps4 cpu是2013年11月的AMD Jaguar,就「只支援1080p」,連2016年11月出的ps4 pro都只能跑「假4k」,請問這有什麼好期待的??

nvdia的顯卡跟cpu,現在的重點都不是遊戲表現上,而是在ai運算上,在大數據的應用上,在遊戲機上根本沒有開發,原本說要開發的Tegra X2,到目前也沒有發布的時間,連「預計發表」的計畫都沒聽說,
說難聽點,不要說nvdia,連高通目前都沒有可以支援4k遊戲的cpu,連2019的Computex上的展示機都是用pc來運算...

Computex 2019 :高通展出結合 60GHz 與 PC 主機串流的 4K 無線 VR 頭戴設備,強調高階平台仍有助提升體驗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44351

前面說過,2020年應該是8k元年,可是arm架構到今年都還沒有支援遊戲4k的gpu,難怪最近任天堂要發表ns lite,看樣子任天堂是打算讓switch放棄家機市場,為掌機鋪路,讓ns像n3ds一樣專攻掌機市場(ns lite連電視輸出功能都閹掉了...),arm架構的優勢是「省電」適合行動裝置,這可能是當初任天堂選擇nvdia晶片的主要原因了....

感謝somebady的討論,讓我又多做了很多功課,也讓我更理解為什麼任天堂要出ns lite這種那麼尷尬的產品,也更清楚各家廠商的佈局策略,對市場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其實wii u已經是任天堂都放棄的失敗主機
它的主機性能怎樣,畫面表是不是輸ps3,我都無所謂
但有人覺得【同樣是power pc架構所以向下相容很容易】的觀點,實在太瞎了,忍不住吐槽出來
現在人似乎被wintel的生態養壞了,認為向下相容是理所當然的事

另外ns 6月份的財報,查不到資料感覺得不可思議
nintendo官網就有了,就算您對nintendo官網不熟,也可以去查wiki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B%BB%E5%A4%A9%E5%A0%82Switch
當然ps4與switch的裝機量差距就擺在那裡,三個月的差距不算什麼
但給人的觀感就不太好,明明已經領先者集團,連3個月的數據小便宜都要佔,是不是【太小氣】了

版上許多人好像對4k的未來想像太美好了,4k要普及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
第1點、就是空間問題,雖然4k電視價格下跌很多,但要體驗4k與1080p的差距,尺寸至少要46吋以上
對於居家空間不大的國家影響很大,像日本的4k電視普及率就比美國低很多
第2點、則是性能問題,就算現在nvidia最強的卡皇RTX 2080也無法保證在開啟光追特效的前提下,運行4k/60fps(只能保證1080p/60fps) ,大家覺得ps5的性能會比RTX 2080強多少?
還有容量問題,ff15的4k材質升級包,就讓遊戲容量快突破100GB了,
現在容量最大的BDXL也不過128GB而已

我其實不反對4k,畢竟時代要進步嘛
但完全無視4k的難題,是不是太天真了?
somebady wrote:
其實wii u已經是...(恕刪)


這位b大大也說「因為以前的mac全部都是power pc的架構,全部可以相容,而且power pc的架構就是arm的前身,arm都可以向下相容,為什麼power pc不行?」

s大則是說「wii是powerpc 750改良而成的,而ps3與xbox360則是以power pc 970」

所以我也說,同樣是powerpc 750(Macintosh G3) 跟 power pc 970 (Mac G5) 差異差到不能裝同一個Mac OS作業系統 嗎? 根據資料標示他們都能裝同一個作業系統Mac OS X 10,如果不是因為方便向下相容,正常來說是無法裝同一個作業系統,如同樓上bbcbank大表示的

同樣是power pc架構所以向下相容很容易,power PC 跟wintel不同,大大覺得很扯? 那有請大大把為何不容易移植的資料提供一下 ?有無資料可佐證,這裡我實在查不很難移植的問題。



總之大大你不是補上了嗎?六月份數據 :)
這沒啥貪小便宜的事吧 ? 就說舊資料只是一種對比參考翻譯:不是很準確,詳細數據請再深入查詢。翻譯完這句,這位大大還是要誤解,那我也沒輒了

4K 普及不遠囉~ 今年最便宜4K HDR 電腦螢幕 已經跌破萬元

而且你說4K困難等問題,我們來替換一下。把4K替換成1080P,時空搬回2003年~2005年,當年2003年PS3發售那一兩年內 很多電視電腦螢幕還未達1080P。

有一群人的論調跟你一樣,說1080P普及很困難(2019年的說法就變成4K很難普及) .....網路搜尋下2005~2008那一段時間的網路討論。認為很難普及的人認為,沒有啥1080P影片給電視電腦吃,再說電視節目大多還沒到1080P......。結果手機相機相繼都支援1080P錄影,不到5年差不多2013年(也是PS4 X1發售的那年)就已經普及的很徹底,你想買到非1080P的新螢幕反而已經很困難.....歷史的教訓總是一再重復,人總是記不住歷史。

今年發表的手機很多都能4K錄影,但也相信很多人的螢幕還停在1080P沒錯,遲早因為需求會讓大家替換掉螢幕。2020 日本那邊要進入8K時代,同時間PS5 XBOX下一代幾乎可以推定支援4K。我們可以現在開始觀察變化,今年2019我們可以觀察到2024年,看看這段期間螢幕銷售變化 :)
當年Wii u能做到雙螢幕遊戲體驗,十年後的今天,任天堂只能發展出強化版的掌機?
你要怎麼說NS強過wii u?單就畫面?
過了10年NS強過wii u的只有畫面?
稍微整理一下過去遊戲機是如何做到向下相容的
GBA <==> GB 直接在GBA裡多塞一塊z80 cpu處理GB的遊戲
NDS <==> GBA 直接在NDS裡多塞一塊ARM7TDMI處理GBA的遊戲
3DS <==> NDS 找不到相關資料,有資料的話麻煩告知一下
PS2 <==> PS 兩者都是基於MIPS架構
PS3 <==> PS2 直接把ps2的cpu塞進ps3裡面
GameCube <==> Wii cpu直接超頻,相容度幾乎100%
Wii <==> Wii U 將Wii cpu超頻+改成3核
xbox 360 <==> xbox 模擬器模擬
xbox one <==> xbox 360 模擬器模擬
註:微軟在2003年收購了Connectix,這家公原本是推出power pc與x86模擬器virtual pc的公司

可見向下相容是件很麻煩的事,理想的狀態當然是用模擬器直接摸擬,但目前好像只有財大氣粗的微軟作的到這點
再不然就是在主機裡塞一塊舊主機的cpu,但這樣的話成本又會增加
堅持不賠錢賣主機的任天堂當然只有第三條路,舊主機cpu超頻+改良
如果不用堅持向下相容,同樣成本,wii u的cpu效能至少可以翻一倍
還是您覺得自己比任天堂的硬體設計人員聰明,可以設計出比wii u強又能100%向下相容的cpu
3DS好像是用兩個卡槽做到向下相容。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