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Wii U 的主機性能反而勝過 Switch ?

matal wrote:
其實GamePad的用法有點像是3DS的下螢幕,當補助比較多,我記得馬賽1P時可以當地圖看(應該沒記錯吧),馬利歐世界有些關卡需要拿GamePad觸控


不少遊戲



不需要GAMEPAD,用PRO手把就能遊玩。

GAMEPAD不是必須的。
旋風突破管家 wrote:
避免誤會先說我不是性...(恕刪)

其實switch無法移植3a遊戲的議題
從switch發表開始,就一直被放大鏡檢視
去年E3期間這議題更是發酵到極點
一推跨平台的3A遊戲在E3發表,但只有switch是獨不佔的
時至今日,switch與3A遊戲的議題還在吵
但【無法移植】的論點越來越站不住腳了
先是Bethesda將ps4,xbox1的doom與移德軍總部移植到switch上面
到了今年E3,原本連任粉都不看好的巫師3竟然公布了switch版

換個角度想,假如2017年任天堂推出的新主機是台可以輕鬆移植3a遊戲的遊戲平台
這台主機會像switch一樣成功嗎?
看一下友機xbox one x的表現就大概就能猜到結果了
想當初xbox one x號稱可以4k/60fps運行遊戲
大部份的3A大作幾乎都有跨xbox one平台,並對xbox one x進行畫面強化
至於市場表現呢?根據npd的北美銷售統計,xbox1的銷量一直都是吊車尾的
somebady wrote:
其實switch無法...(恕刪)


並不是站不住腳,人不可能老是玩老遊戲要玩新的。當你買來一個遊戲主機跨平台部分不能第一時間跟其他平台玩家同時玩到新遊戲只能玩舊的對銷售有無一定影響? 當然如果你硬要說沒影響,又或者說全世界玩家都跟你百分之百「一樣」對那些遊戲都沒「興趣」,那就不用討論了@@

你說的那些遊戲移植大多是老遊戲(而且有的運行不穩定)

就拿你舉例的來說好了

巫師3 首發是2015,2017年NS發售後,隔了兩年2019才移植到NS

德軍總部2 是2017年的遊戲,隔了一年2018也才勉強移植上去
任天堂Switch版《德軍總部2:新巨人》IGN 8.5分:性能問題瑕不掩瑜

不僅不少2018 以前3A大作沒移植到NS,2018年以後的歐美3A大作呢?

包含已上市+還未上市的 PS4 X1 PC 跨平台遊戲,有多少個能第一時間同步移植到NS?而非靠雲端運作?

隨便數都超過10個......

極地戰壕5/孤島驚魂 5 Far Cry 5
戰地風雲5
隻狼:暗影雙死
荒野大镖客 2 Red Dead Redemption 2
空戰奇兵7 未知天際
全境封鎖2
惡魔獵人5 Devil May Cry 5
垂死之光 2 Dying Light 2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 2019
湯姆·克蘭西之火線獵殺:絕境
電馭叛客 2077

etc....

當然,上面那些舉例的作品,可能再過1~2年有機會移植到NS,看遊戲公司是否有能力移植良好,但大多數情況是無法移植。

另外關於你最後部分提到X1的問題,不是跨平台問題,銷售不好是因為沒有殺手級獨佔。PS4 NS 殺手級獨佔方面就做得比X1 好幾倍了,X1輸是輸在獨佔。

就我的理解,大部分只買一台主機的思維,會分成幾種:
1.比PS4 NS 的獨佔我喜歡哪一個?都喜歡→ PS4跟X1都有一樣多的跨平台遊戲,NS有一點→遊戲總數PS4看起來比較多→選PS4(台灣地區看起來PS4玩家居多,看討論區熱度PS4 就是比另外兩台高)

2.比PS4 NS 的獨佔我喜歡哪一個? →還好我對那些PS4獨佔與 跨平台遊戲沒興趣,我想玩NS獨佔 →選NS

3.PS4 NS 的獨佔我喜歡哪一個? →還好我對那些PS4 NS 獨佔沒興趣,玩跨平台足矣、還可以看4K藍光 →選X1

話說這位大大你真的有碰過PS4 跟X1嗎? 還是你只玩SWITCH?

個人覺得說實在替某主機極端護航就有失公平,盡量還是多接觸不同領域全機制霸才是王道(疑?)
旋風突破管家 wrote:
並不是站不住腳,人不...(恕刪)

其實最近發售的【德軍總部 血氣方剛】switch是與pc、ps4、xbox1同步發售
好像真的有些廠商剋服了性能差異,同步發售遊戲
當然我並沒有否認3A大作移植到switch要花比較多功夫
像dq11同樣是unreal engine開發的,switch卻整整遲了兩年
程式幾乎全部重寫了吧

我不覺得自己有做到【極端護航】的地步
一開始我不是就說了【我覺得switch缺少3a大作這件事,是可以討論的】
也有承認【一推跨平台的3A遊戲在E3發表,但只有switch是獨不佔的】

我想表達的是:只要有心,大部份的3A大作都可以移植到switch
目前很少3a大廠這麼做,純碎是因為這麼作它們覺得【不值得】花這樣的功夫
無法開發與不願意開發是兩回事

順便講一下,上次任天堂公布財布時,有回應過3A大作的問題
https://www.ptt.cc/bbs/NSwitch/M.1562056149.A.881.html
Q1. 如果競爭對手對出次世代主機,
和Switch性能大幅拉開,
以後廠商們要跨平台不就很困難?

A1.
古川:
廠商們考慮是否製作遊戲,
有很大原因是靠主機的銷售量來決定。
而且每個廠商的情況都不同,
還有很多複雜的原因都要個別討論。
總之我們也努力地支援多種遊戲引擎,
盡可能地讓開發者都能上手。

簡單講,目前任天堂官方還是抱持著【只要銷量衝上去,廠商就會考慮移植3A大作】的態度

就我週邊的同事而言,我是很少跟他們談電動的事,不過我聽過有人在電梯裡閒談ps4或switch的事
也有看到同事的小孩,在公司聚餐時拿出switch出來玩
ps4與switch那個才是主流,我還真不敢肯定
somebady wrote:
我想表達的是只要有心,大部份的3A大作都可以移植到switch
目前很少3a大廠這麼做,純碎是因為這麼作它們覺得【不值得】花這樣的功夫
無法開發與不願意開發是兩回事

簡單講,目前任天堂官方還是抱持著【只要銷量衝上去,廠商就會考慮移植3A大作】的態度


大大說得也沒錯,PS4 XBOX ONE 跟PC 一樣都是 X86-64架構,PS4 X1都採用AMD推土機方案訂製CPU,所以互相間開發移植遊戲很方便。某方面先天就是有利,NS 採用ARM架構,架構差異大,所以跨平台遊戲移植到NS 會比較麻煩。

當然銷量衝上去,遊戲廠商看到有利可圖,就會開始移植多點遊戲到NS,我猜老任可能還在努力希望目標是先想辦法打敗PS4 1億台總銷售量吧 ^^|||
somebady worte:
其實最近發售的【德軍總部 血氣方剛】switch是與pc、ps4、xbox1同步發售
好像真的有些廠商剋服了性能差異,同步發售遊戲


這個是誤解了,從我有印象來,德軍總部從來就不是吃效能的遊戲,
當初德軍總部就是以「簡潔」的遊戲碼,一般的電腦硬體可以順順玩的著稱的,

以前WII跟PS3也常常會有同步發行的遊戲,可是WII的畫面就是比較差,
讓任天堂不得推出WII U來應戰,
可是WII U會失敗的原因,不是遊戲的問題,
是野心太大了,想用「分螢遊玩」的方式,增加WII U的賣點,象N3DSL一樣的雙畫面遊玩,
沒想到CPU因為無法負擔兩個螢幕的運算,造成遊戲畫面還是比不上PS3,
一般的大型遊戲也無法「不降畫質」直接移植,就算移植,也因為畫質體驗不好,銷售量出不來,不符合成本,慢慢的就不出WII U版,也因為遊戲量也變少,導致銷售量不佳...

在台灣賣不好,主要是沒有代理商的推廣,以及遊戲幾乎沒有中文,不然以WII U可以相容WII的遊戲,
剛開始光玩可以玩WII的舊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賣點....

NS目前最大的問題,跟WII還有WII U一樣,就是廠商必須幫遊戲降低畫質,重寫程式碼,加上X86跟ARM的程式不同,所以「大作」要同步的機會不大,一般遊戲剛出來,都會有要需要「DEBUG」的問題,一家公司,通常養不起兩組人,「同時」寫「兩種」不一樣的程式,同時DEBUG,所以正常的做法,一定是先出PS4或X1的遊戲,然後經過1~2年的DEBUG跟DLC擴充後,才會讓專門寫ARM的小組「翻寫」NS的遊戲,再由第二組人馬DEBUG。

這也是為什麼任天堂一直強調NS的總銷售量,如果NS的銷量不夠高,就會陷入之前WII U的問題,改寫「舊」遊戲的成本因為銷量不好,無法回收,最後乾脆放棄NS的市場...

當初DC的問題是,是用了非主流的GD-R,不像PS2用DVD,容量更大,成本更低,又可以看DVD影片,所以剛開始賣得不錯,可是等DVD的PS2一出來,就輸了,那時候一台DVD PLAYER就要好幾千,好的要上萬,玩遊戲又可以看片子,C/P值大勝,況且日本人的家裡空間小,能少一台DVD PLAYER的空間也是一種誘因,
記得第一代的XBOX在日本賣不好的原因,有一個就是太大台,放不進原本的電視櫃....

在說PS3當初會打贏WII U的原因,因為當初PS3的開發人堅持一定要用BD光碟機,讓PS3一上市雖然比WII U貴很多,可是PS3是當時最便宜的BD播放機,很多人就是因為這樣,買了PS3,就跟現在很多人為了UHD買了X1X一樣

老實說,任天堂一開始選擇ARM又是用NVDIA的CPU本身就是一條艱難的路,一是這個CPU是舊的,剛出來的規格就是1080P,效能會有問題,而NVDIA在ARM這邊,也沒有什麼新CPU,也就是投入研發的資源真的不多,除非任天堂的目標是把NS的遊戲拿到手機上賣,不然再過兩年,甚至明年,這個CPU應該就不夠用,新遊戲要移植的難度會變很高,畢竟,後面,大家的目標都是8K了(日本東京奧運目標的是8K播送),明年新世代的遊戲器出來,支援4K應該是基本配備了....
NS銷售量好的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敢說岀來....
因為NS隨手就能遊玩的特性,目前沒有競爭對手,手遊未來可能是NS最大威脅。
NBA常看到的情形,打不過你就加入你,但NS狀況是在NBA打不過你那我就改打歐洲籃球聯盟。
bbctank wrote:
這個是誤解了,從我有...(恕刪)

我挑德軍總部出來講是因為當初xbox1的解析也不過達到810p而已
沒有達到1080p的水準
https://www.eurogamer.net/articles/digitalfoundry-2017-how-wolfenstein-2-scales-across-the-console-power-ladder

wii U發售時,不是ps3的晚期嗎?
怎麼會有人拿wii u與ps3比,還說wii u比不上ps3?
bayuneta的畫面wii u就比ps3好很多
在我印象中,除了capcom的bio 啟示錄外,不記有什麼遊戲是wii u與ps3同步發售的
有的話請補充說明指教一下
GamePad確實會吃掉wii u的一些圖型資源,但這不是wii u畫面表現不佳的主因
為了向下相容wii的遊戲才是根本原因

arm架構本身不差
隨著智慧型手機興起,進步的速度也超乎想像
去年apple的ipad pro已經宣稱圖型效能追上xbox one了
與其說arm開發環境比較困難,不如說x86的開發太容易太成熟比較恰當
bbctank wrote:
以前WII跟PS3也常常會有同步發行的遊戲,可是WII的畫面就是比較差,

有常常嗎?
有過,但很少。

舉例
戰國BASARA3
WII和PS3同步上市
在台灣
PS3版還比WII版還便宜。
以上,台灣市場。

somebady wrote:
wii U發售時,不是ps3的晚期嗎?
怎麼會有人拿wii u與ps3比,還說wii u比不上ps3?

WIIU發售之初,避免本家打到三廠遊戲。
任天堂減少遊戲發行量。

讓三廠遊戲盡情上市,但

極速快感、北斗無雙等等跨平台遊戲,
其評價,都不如已經上市許久的PS3和XBOX360版。
somebady wrote:
我挑德軍總部出來講是...(恕刪)


以一個一般玩家的立場來看,wiiU的失敗不單單是主機效能的問題
主機是綁GamePad賣的
但礙於科技關係,GamePad太大又耗電
無線距離也不長....上廁所不能玩
反觀NS.....是大便,小孩陪睡的好朋友

很多遊戲又綁wii紅外線棒加wii控制器
對沒有wii的玩家,光要玩2P成本高又麻煩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