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穿戴式裝置的話題持續不斷,其中以手環手錶做為載具,並以生活健康監控與運動記錄做為目的產品已發展多年,也是市場上種類繁多同時能見度也已相當高的產品類型!這類型的產品功能,較入門的款式會以每日活動追蹤為主,包含了每日步數統計、移動距離、消耗卡路里量以及睡眠偵測等,有些同時能與智慧手機配對使用,做為來電提示或是訊息提示的延伸;部份的款式則是內建了GPS功能,並搭配心率監控裝置記錄下更完整的運動數據,以提供運動者做進一步分析與訓練調整。綜觀近兩年來運動手環與手錶產品的發展,可以發現一個趨勢,便是在心率監控上漸漸以光學腕式偵測取代過去常見的心跳帶,因為透過手腕監測心率,記錄下的資訊已能符合多數運動者需求,而且不僅讓運動者配戴更舒適,還能進一步做全天候的心率監測,能讓使用者隨時掌握個人的身體狀態。而在歲末年終之時,筆者特別整理過去所實測試用過的穿戴式裝置中,所有透過手腕偵測心率的手環與手錶,希望讓所有想購入這類產品的網友做個參考!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下列產品回顧是依照各品牌做分類,而順序則是依照各品牌名稱進行排序】


adidas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以世界知名運動品牌的背景,其運動記錄裝置『miCoach』系列商品,從早期的『Speed_cell』與『X_cell』等穿戴在鞋子上的感測器,再搭配上miCoach的手機APP,都可以看出adidas相當著重在對於使用者的訓練記錄上,直到這款『miCoach SMART RUN』運動專用手錶的推出,算是將訓練與慢跑的概念做了整合。

這款產品在外型設計上,個人覺得相當符合其品牌形象,運動中帶有一些科技感,而且實機的質感在市面上的腕式穿戴式裝置中算是相當出色。錶面的尺寸大小,使用起來也很符合運動時進行操控與檢視,雖然錶面有水時觸控的效果明顯受影響,但對於其出色的操控性瑕不掩瑜,使用者介面也相當流暢而且清楚簡單。

在運動記錄功能上完整,同時也內建了GPS功能,但GPS軌跡的部份飄移的較為明顯些。而其心率監測上採用的是Philips所研發的光學監測晶片,實際使用起來在心率準確度上有不錯的表現,而且戴起來相當舒適。另外,採用彩色觸控螢幕雖然讓操作更為便捷與酷炫,但似乎也成為了miCoach SMART RUN的硬傷,因為電力續航力被大幅犧牲,如果目的是用來做訓練記錄miCoach SMART RUN的功能很適合,而且還內建音樂功能能搭配藍牙耳機使用,但若是要用來記錄全馬數據的朋友,電力的部份就無法符合需求了,而且它在重量與厚度上也還有些進步的空間。

這款miCoach SMART RUN 2014年在台推出後,因為上市的定價偏高,加上國內鋪貨的店點與貨量都很少,所以在能見度上並不高。在這款產品之後,去年adidas也推出了價格稍微低一些的『miCoach Fit Smart』,減少了內建GPS功能,螢幕也改為LED點陣式顯示,外型也改為更像運動手環的樣式,可惜這款商品筆者一直沒機會試用,未來若有機會再與大家做進一步的分享!

miCoach SMART RUN 詳細分享

============================================

Asus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2014年底時,華碩以智慧型手機延伸應用的概念,推出了Android Wear的智慧型手錶『ZenWatch』,雖然有內建了專屬的『Wellness』健康程式,但能記錄的運動資訊相當少,僅包含了步數與消耗的卡路里等,而且心率的監測方式是要將兩指放在手錶的錶面金屬邊框上,整體定位偏向商務功能,並不太適合真正的用來運動。而在去年年中時,推出以智慧健康管理為訴求的『VivoWatch』運動智慧手錶,內建了『VivoPulse』心率監測技術,讓使用者能直接透過手腕進行全天候心率監測,並且有更進一步的運動記錄功能。

VivoWatch的介面相當簡單,使用者在瀏覽資訊時也相當清楚易讀,對於初次使用智慧手錶運動的朋友來說沒有太多上手的障礙。而在心率監測功能上,VivoWatch的全天候心率監測算是相當實用,搭配上專屬的APP『HiVivo』與紀錄管理網站『ASUS Healthcare』,可以清楚看到全天心率數據,而在準確率的部份大部份的時間都算是準確,但是當使用運動模式進行記錄時,當運動一陣子手開始有流汗後,心率數值的偵測會稍微不穩定;而且沒有內建GPS功能,即便是搭配智慧手機的APP使用,也依舊無法記錄戶外運動時的軌跡;另外,在與手機搭配使用的智慧提示功能上,也不像ZenWatch那麼完整。

整體來說,個人覺得VivoWatch算是Asus進入運動健康領域的第一步,VivoWatch雖然定位依舊偏向健康監測上,而對於運動記錄的功能似乎還沒這麼完整,整體的配戴感與設計也比較偏向一般日常的手錶,所以若是想找一款能夠記錄日常活動追蹤與簡單智慧提示功能,同時對於運動進階數據沒有需求的朋友,就可以考慮這款VivoWatch,即便單純做為一般生活用手錶它的外型與整體質感也算符合其定價。沒意外的話今年下半年VivoWatch會推出後續機種,也讓人期待下一代在運動記錄功能上是否會再上一層樓!

Asus vivowatch 詳細分享

============================================

EPSON


2013年EPSON在台推出了首款專為慢跑而設計的GPS運動手錶,並且一次就推出三款(嚴格說應該是兩款,因為低階款式的兩支只差在配色),雖然在操作界面上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但以足以讓人見識到EPSON對於運動記錄領域的企圖心。2014年初的時候,慢跑系列的錶款名稱被賦予了正式的系列名稱推出了『RUNSENSE SF-710S』,不論是在操作介面、電力表現或是傳輸方式上都有顯著的提升。而在同一個年度推出了名為『PULSENSE』的全新系列,改以健康監測的角度做為切入點,上市了兩款透過腕式心率間測產品,分別為沒有螢幕的『PULSENSE PS-100』以及具有基本手錶功能的『PULSENSE PS-500』。『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而在去年中,便將慢跑與腕式心率監測結合,推出了名為『RUNSENSE SF-810V』的旗艦款GPS運動手錶。在手錶的整體質感上個人覺得相當不錯,是由日本生產製作,但僅推出一個紫黑的配色讓人沒有其它選擇。在心率監測上蠻準確且即時,定位的軌跡準確但定位的速度稍慢。另外,在電力的表現上算是相當出色,開啟GPS搭配心率功能使用,要用來記錄一場全馬是綽綽有餘!不過,在手錶的操作流程與介面,從第一款到最新的旗艦款都沒有很直覺,對於初次使用的朋友來說,需要多花點時間熟悉操作的方式;另外,在數據傳輸與管理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整體而言『RUNSENSE SF-810V』在運動記錄的功能上已相當全面,相信功能都能符合入門與進階跑者的需求,只要在一些操作上的小細節再做調整,再加上『SEIKO』的製錶工藝,相信產品會更加有競爭力!

Epson PULSENSE PS-100 詳細分享

Epson RUNSENSE SF-810V 詳細分享


============================================

GARMIN


在腕式穿戴式裝置已深耕多年,加上在車用導航領域累積的研發能力,GARMIN所推出的GPS運動手錶產品線完整且品質穩定,而且針對不同需求的族群,從入門到進階的跑者都有其相對應的產品可選擇。但在透過腕式監測心率功能的應用上,卻比其它競爭品牌慢了不少時間,是因為考量到腕式偵測的電力問題,以及使用ANT+搭配心跳帶能偵測到更進階的跑者動態資訊,但為了因應市場需求,直到去年五月在『2015 CES Asia』展場上,終於正式發表了旗下首款內建心率監測功能的GPS運動手錶『Forerunner 225』!『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Forerunner 225的推出,與adidas Smart Run一樣採用Philips的感測晶片,不僅在心率監測的方式上與過去Garmin的運動腕錶不同外,同時也加入了vivo系列的健康監測功能,能記錄使用者每日步數、移動距離、消耗卡路里,以及睡眠品質等資訊,可以說等於直接取代了原本的旗下中階產品線系列商品,也在銷售量上有相當亮眼的成績。

而在2015年年底的時候,Garmin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再推出同樣以腕式偵測心率的運動錶『Forerunner 235』搶攻市場,在心率感測上採用自家研發的Elevate光學技術,功能上不僅加入了與智慧型手機搭配使用的智慧提示,還在運動模式中新增了『自行車』的相關記錄,只要搭配速度感測器及踏頻感測器,還具備了廣播功能當做一條獨立的心跳帶,對於同時喜歡慢跑與騎程自行車兩項運動的朋友來說,而且在外觀質感上也有些微的提升。而這樣的全面功能對於消費者來說相信有相當的吸引力,但也算是直接取代了Forerunner 225,不免讓人聯想Forerunner 225是款功能有一定水準但是是急就章的商品,真正的主力其實是Forerunner 235啊!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而在『Forerunner 235』發表的同時,也推出了一款偏向生活健康監控的手環『vivosmart HR』,將原本的vivo系列產品也加入了腕式心率監測功能,同時能與智慧手機搭配使用做為智慧提示,也能進行全天候的心率監測。而且在運動功能上也與Forerunner 235一樣具備了『廣播功能』,能夠做為獨立的心跳帶使用,對於不喜歡戴胸式心跳帶的朋友來說,算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功能,像這次柯文哲一日北高時也是選擇以vivosmart HR進行心率監控。但個人覺得,vivosmart HR在與智慧型手機搭配上的相關智慧提示功能,確實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目前Garmin所推出過的手腕式心率監測產品,在運動記錄的功能上算是相當全面,但是在手錶外觀的設計上個人覺得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尤其是在錶盤上的壓花還有使用了大量的塑料材質(為了減輕手錶重量),確實容易讓人原本極度想敗家的慾望瞬間清醒一些。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雖然外觀設計好壞相當的主觀,但剛好筆者身邊就遇到不少朋友都說,如果是Fenix 3的外型設計賣這個價格的話就立刻買單XDD如果你也是喜歡Fenix 3外型設計的朋友也可以開始向老婆爭取預算了,因為Garmin也將推出Fenix 3的腕式光學心率偵測版,屆時也會爭取為大家做搶先開箱!

Forerunner 225 詳細分享

vivosmart HR 詳細分享

Forerunner 235詳細分享

============================================

MIO

來自加拿大的科技公司MIO,算是相當早便透過腕式進行心率監測的品牌,採用的是Philips專利的感測晶片,上市後也獲得了2013 ISPO年度產品大獎及CES設計與工程大獎。而一代的Mio Alpha,雖然在心率監控的部份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但手錶上的許多功能還是要仰賴智慧型手機配對使用,才能記錄到完整的運動資訊,而且最致命的缺點是在於沒有背光功能,如果是夜間在戶外運動會相當不方便。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而在第二代『Mio ALPHA2』的推出,便修正了不少一代的缺點,像是直接內建了加速度感測器,可以讓手錶在運動時不需再透過手機,也可以直接記錄移動距離、速度、配速以及卡路里消耗等資訊,同樣以燈號顏色與警示音提示使用者心率的變化,若再搭配上智慧型手機使用,便能進一步記錄運動軌跡,最重要的是這一代加入了背光的功能,目前最新的版本也加入了日常活動追蹤功能,可以記錄使用者的。不過,Mio ALPHA2並沒有ANT+功能,因此無法支援ANT+規格的運動產品做為獨立的心跳帶使用。

『腕式』心率監測運動手環手錶總回顧
而在Mio ALPHA2推出的同時,也有另一款功能與外觀都略為不同的『MIO FUSE』上市。在功能上MIO FUSE同樣能記錄每日活動量包含步數、距離、消耗的卡路里等,並且類似觸控的實體按鍵,在實際操作上比Mio ALPHA2更為簡單直覺,而且穿戴的舒適性相當出色。並且支援ANT+與藍牙裝置的運動記錄裝置,可以做為心跳帶使用相當的便利。另外也加上了睡眠偵測的功能,可以進一步追蹤使用者的睡眠品質以及睡眠時的心率變化。整體來說,MIO系列的兩項新品在電量表現上不錯,而且運動功能相當純粹簡單又好操作,運動時穿戴的舒適度也很好,個人覺得適合每週運動次數頻繁而且偏向健身訓練的朋友,因為在戶外慢跑的功能上沒有GPS功能,無法記錄許多關於慢跑的詳細數據,但如果在室內健身或是上間歇訓練課程時,可以藉由MIO簡單的錶面資訊了解心率的即時變化。

Mio ALPHA2 詳細分享

MIO FUSE 詳細分享

============================================

TOMTOM



同樣具有車用導航研發背景的TOMTOM,雖然較晚投入穿戴式裝置的市場,但是在產品上具有相當的水準,而且早在2014年上半年就已經將手腕式心率監測功能應用在產品中,其推出的『TomTom Multi-Sport Cardio』,除了是透過手腕監控心率,同時也支援慢跑、單車與游泳等多項運動記錄(游泳的心率無法記錄),定位的速度很快,而且初次使用就會發現其單向式操作介面相當簡單直覺,搭配上實體的四向按鍵做操控,在運動時操作相當簡單容易。不過運動模式下,使用者想根據自己習慣制訂顯示資訊頁面的自由度較低,而且在游泳的相關數據上並沒有相當的準確,同時在智慧型手機的APP設計上並不是很到位。

而在2015年十月底的時候,TOMTOM推出了一系列四款的『TOMTOM SPARK』GPS健身運動錶,其中兩款『SPARK CARDIO + MUSIC』與『SPARK CARDIO』是具備手腕式心率偵測的產品。SPARK系列最大的重點,在於加入了日常生活活動量的追蹤功能,另外同時內建了音樂功能,使用者搭配藍牙耳機就能一邊運動一邊享受音樂。以其中功能最完整的『SPARK CARDIO + MUSIC』來說,說真的實際使用起來,與『TomTom Multi-Sport Cardio』相比,穿戴的舒適性明顯有所提升,不過功能上來說整體的升級感並沒有到非常的顯著,但對於運動時需要音樂陪伴的朋友來說確實還是有不小吸引力,而且TOMTOM的訂價相對來說也更實惠一些。

整體來說,TOMTOM系列的腕式心率GPS手錶,在運動數據記錄上能符合多數跑者的需求,並且擁有出色的操作方式,但在數據管理與傳輸上,搭配的APP與網站個人覺得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而且在使用者自行制定資訊顯示的功能上自由度低,對於進階跑者來說可能會略為不足。相信這些部份TOMTOM願意再花點時間做調整,相信其產品在市場上會有更強大的競爭力!

Multi-Sport Cardio 詳細分享

TomTom SPARK 詳細分享

這次的總回顧,主要是以筆者個人實際使用過後的心得做分享,但還是有不少的遺珠沒有機會實際體驗到,像是fitbit charge hr、以及Jawbone UP3等,未來若是有機會也希望能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分享!最後也預祝所有長期支持小惡魔的網友新年快樂!
2016-02-05 13:40 發佈
我可能發現了一個 GARMIN Forerunner 235 的 bug,
原本 235 的背光時間為 8 秒,
把背光時間改 15 秒或 30 秒, 但背光還是約 8 秒就暗了,
後來我在臉書問 GARMIN TAIWAN,
GARMIN TAIWAN 竟然回覆我:
"您好,設定部分需收到衛星後才能儲存,謝謝"
需收到衛星後才能儲存...
需收到衛星後才能儲存...
需收到衛星後才能儲存...
(太驚嚇了, 所以要說三次, 難道改一個背光時間要出門定位一下嗎?)

雖然, GARMIN TAIWAN 這樣回覆我, 我還是覺得這是 bug!!!
有圖有真相

背光时间设置好像只在运动模式生效
請問未來有可能測這一隻嗎?
BASIS Peak
http://www.mybasis.com/
自己擁有心跳測試技術的公司,目前被intel收購
其實這些造型都還沒有非常喜歡的 再等看看好了
怎麼沒有 Fitbit Surge?全球第一大廠,連歐巴馬都是使用者,在台灣只能找人代購,沒人代理,是有什麼內幕嗎?

史提芬‧吳 wrote:
穿戴式裝置的話題持...(恕刪)


蠻有興趣~

不過目前看到的幾款

腕式的款式功能還有再加強!




‧°∴°☆﹒°☆﹒﹒‧°∴°﹒☆°∴°☆﹒﹒. °.﹒‧°∴°☆‧°∴°﹒☆ ☆°.﹒‧°∴°☆°
個人使用下來最靠譜的還是Scosche Rhythm+,佩戴也是最舒適的,寒冷天氣下幾乎不需要啥預熱,可惜只能作為手機和gps表的附屬物存在。

一般的慢跑其實對光電心率的要求並不苛刻,高強度的間歇才是判斷依據,Scosche的表現比MIO明顯更好。

史提芬‧吳 wrote:
來自加拿大的科技公司MIO...(恕刪)

感謝分享
最近剛好考慮入手心跳錶, 應該會從 TomTom 跟 Garmin 之中選一隻

不過 Mio 是來自加拿大嗎 ???
印象中應該是神達的子公司
宇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應該算是台灣公司不是 ???
(3C 產品 MIT 反而是我的優先選擇哦)
結論是沒有結論當作結局
太戲劇性瞭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