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今天中華職棒球彈性大? HR超多

stevechang wrote:
今天將二度把比賽用球華櫻990送北市大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檢驗,結果預計6週後出爐。...(恕刪)

有點搞不懂,18顆球去做以前做過相同檢驗,為何還需要6周的時間,可能極為困難複雜吧 ?!
檢驗完公布結果,球季就快結束了,就算有問題,要更換嗎 ? 那原來的成績怎麼辦 ? 球要換掉嗎 ?

第一次檢驗是要化解疑慮,既然說合格就繼續打下去,球季結束後再檢討,這次的時機覺得有點怪,

聽說華櫻球的合約要到期了,似乎有點廠商想解套或是要幫廠商解套的味道,
猜測合格的機率極高,而且也需要合格,不然會很麻煩,

其實就算又合格了,重點還是在比賽內容,
投打對抗與球員表現目前都偏向打擊者太多,又提供了接近彈性係數上限的用球,
適當調降用球彈性係數,平衡比賽內容,可能才是比較合理的作法,

arjigo wrote:
有點搞不懂,18顆...(恕刪)


嗯嗯~~懂你的看法,

就算現在的球規格是ok的(不管是近上限或近下限),

但依球季的表現現況來改變未來的規格,

不要重蹈今年的"異象"...

這點看法我也覺得不錯,的確是從"工具"的角度去改變賽事的攻守優勢比重,

我覺得很ok,畢竟攻守是輪替的,沒有誰佔便宜的問題。

(這就不像賽車運動..有時修改規章就只會讓特定車隊得利 ~~~)
etry12768 wrote:
今年CPBL比賽用球的彈性係數為0.576,的確是近年最高,但仍在規範值0.532至0.578之間
...(恕刪)

彈性係數標準和國際不知道有沒有差距
差0.01打起來差多少
這些一般人很難了解
不如聯盟就乾脆換一顆球算了
或是緊縮彈性標準
比如0.532到0.563
才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
arjigo wrote:
為何還需要6周的時間,可能極為困難複雜吧 ?!


流程上是要放在等溼環境中一個時程
所以要這久
stevechang wrote:
我覺得很ok,畢竟攻守是輪替的,沒有誰佔便宜的問題。

比賽我覺得ok公平沒問題

但談薪的時候,投手明顯吃虧,吃大虧,吃悶虧,還外加過勞

--
我覺得這時間點二次驗也是多此一舉
歪都歪了

驗了合格不意外
就算不合格,難到記錄真的通通旁邊打星號嗎?
http://sports.ltn.com.tw/news/paper/997817
報導非常清楚,2010開始調整,嚐到甜頭了,越調越誇張,大概是聯盟覺得一直破紀錄,,球迷會變多,新聞也會一直報導,才不會沒球迷,但是這跟吃禁藥是類似的,紀錄都要打星號,還有很多問題,聯盟真害。
rexjian wrote:
比較起來職棒開頭前幾年真的是投手王國,
單季10勝以上、自責分率3以下的先發投手,平均1隊至少2個。
職棒2年的打擊排行榜,
破3成的還不到5人。


還有一個因素
職棒元年打者又重新拿回木棒
威力自然減弱

會說重新拿回木棒
是因為早期全世界的棒球就只打木棒
民國60年前後金屬棒才被研發出來(所以紅葉少棒打木棒)
真正被台灣球界廣泛使用就要到民國65年之後了

很多球迷總愛說讓成棒,青棒"提早"打木棒
會影響打者進職棒的打擊能力
事實證明
就算高中就打木棒
也能產出質量極高的打擊者

像王柏融,陳俊秀,蔣智賢
都是高中就打木棒

提早適應木棒
讓他們的打擊技巧很早就成熟

早期成棒還打鋁棒的時代
春季聯賽的比分都是10幾比10幾起跳
每個打者上來都想打長打
可是進職棒全都變鳥棒

與其進職棒要重新適應球棒
不如早點打
才能依特性做適性訓練

至於木棒打全壘打
真的可以靠後天訓練的

etry12768 wrote:
今年CPBL比賽用...(恕刪)

這外角海,真的滿大的~哈哈
大家都忽略了一點.球的彈性係數大.不是只有影響到HR產量.強勁的飛球或滾球.更容易打穿防線形成安打.球的影響絕對占了很大的比例...

welung1224 wrote:
大家都忽略了一點....(恕刪)

這大家都知道


先發大概都爆光了...只剩幾個常出賽的中繼壓在4以下
希望這幾個能撐到結束




我是認為球彈性是過高的任何運動比賽講求公平,聯盟責無旁貸,既然打出去球會變強,那麼裁判好球帶就不應該還縮小,要讓投手有空間跟打者周旋,比賽才會精采,很多投手不管本土洋將投的都很無奈(尤其土地公...都不知道怎樣投了),讓中職投手都變成打擊練習機,這真的不公平
我比較好奇今年會出現幾個全壘打30+的球員?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