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前半季好幾個人有機會挑戰,最像今年的中華職棒.可惜那年罷賽而球季中斷,
之後幾年前半季也出現挑戰者,但後段無力,
終於在1998由McGwire創下單季70HR的紀綠,這年前半季37支來看,就很肯定能破了,
但McGwire的紀綠沒成為大障礙只維持3年,
2001年Barry Bonds 一舉推到73HR,而且打數更少
etry12768 wrote:
今年CPBL比賽用球的彈性係數為0.576,的確是近年最高,但仍在規範值0.532至0.578之間...(恕刪)
或許用球規範的區間,就是用來平衡投打對戰與比賽內容,
中職投手能力不行才是關鍵,但這並不是這兩年才有的問題,
既然已經知道這個情況,卻使用彈性係數接近最高上限的用球,
大概就知道,這個聯盟要給觀眾怎樣的比賽內容,
要說這對投手不公平,對打者也不一定公平,因為這樣的打擊成績反而會被認為有灌水嫌疑,例如另一棟樓王柏融就出現這樣的狀況,
隊數已經少了,比賽又是只看打擊的單一內容,投手戰,速度戰術之類的較少出現,棒球比賽的變化與複雜性少很多,
不知道別人怎樣,個人現在已經很難完整看完一場比賽,
建議華櫻用球2年約今年結束後,明年直接進口日職目前的比賽用球,
或許能給投手與打者較客觀與合理的評價,
不過重點還是,聯盟要給觀眾怎樣的比賽內容,
wisin0711 wrote:
終於在1998由McGwire創下單季70HR的紀綠,這年前半季37支來看,就很肯定能破了,
但McGwire的紀綠沒成為大障礙只維持3年,
2001年Barry Bonds 一舉推到73HR,而且打數更少
馬怪,搜撒,邦茲
這幾個人的記錄都僅供參考
我對不乾淨的數據都直接打星號
KoalaTsao wrote:
先把好球帶定義好
比賽時確實執行比較實在一點
這兩年好球帶是大問題
早年以前有個姓林(?)的裁判好球帶特小,大概跟現在差不多
凡投手遇到他,參考防率我看都直接加1.5

arjigo wrote:
因為這樣的打擊成績反而會被認為有灌水嫌疑,例如另一棟樓王柏融就出現這樣的狀況,
他是好打者,但如果因為這兩年數據就出國
應該會哭著回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