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心率 vs 配速


yasutami wrote:
大家好,
老伙仔剛踏入慢跑圈一個月,以前除偶爾騎自行車外沒有什麼運動習慣,所以體力不是很好
跑了一個月,由8分速慢慢進展到7分速,最近偶爾低於7分, 心跳約在170bpm上下
跑完很累,但休息個半小時可以恢復
今天剛入手了epson的心率表,要設心率區間時,查了一些資料發現
以我49歲的"高"齡,170bpm差不多就已經是我的最大心率了(220-49)
若以資料建議心率最好控制在八成,那不就才136bpm...
以這麼低的強度,大概只能維持在7分速,速度恐難再提升

接下來,應該是不管心率去追求速度的進步? 還是應該降低跑速以策安全?
請跑者前輩給些建議。

...(恕刪)


1.首先確認心跳錶的準確性?
這款心率表是靠LED偵測.建議可以爬文了解這種感測的準確性有多高?

2.既然是老灰阿(沒有不敬之意)建議循序漸進.讓肌肉與各個關節慢慢適應.

之後慢慢再說~~~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加油版大,
慢慢來,循序漸進,
等到跑出心得,
你會發現自己變年輕了.....
有些LED還是很準的,所以如果差異很大,最好查查問題。
我圖裡這個還是強度變化很劇烈情況下和HR strap的對比,一般easy-run更不存在問題了。

希望樓主不要灰心,你碰到的不是什麼特例,大部分人都一樣,以下是我剛開始跑時的心率和配速。

下面是4-5個月后的,每周就周末跑兩次長距離(天氣不好則跑樓梯),tempo run也只是偶爾為之的。


所以你只要堅持堅持就是了,爭取讓你自己可以跑得越遠越輕鬆,心率超過區間沒事,不太多即可,安全為上,間歇跑就不用放心上了。
yasutami wrote:
大家好,老伙仔剛踏入...(恕刪)



我年紀和你相當,也常用心率錶量測自己跑步狀況。
我跑了二年多了,現在10k,跑速6分鐘的情況下,心跳大概150以下,冬天會降低140以下。
反正跑就對了,如果你每次都輕鬆跑,每周跑三到五次,以可以很輕鬆唱歌的速度跑下去,不需什麼間歇跑,,我現在的心跳應該就是你兩年後的心率吧!


另外,三月27日我參加了桃園航空城馬拉松半馬,也是很輕鬆且用跑走法跑4分半休息30秒,並以5:52跑速完賽。跑步跑出興趣,不要受傷最重要。我都很輕鬆自在在跑,速度自然而然就變快,心率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不用擔心也不要太急即可。


yasutami wrote:
大家好,老伙仔剛踏...(恕刪)


公式計算只是概估,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

其實心率的差異也很大,最好是透過實際量測來確定最大心率,

以小弟而言,35歲,靜止心率約50,最大心率大約是197,

每次跑輕鬆跑,心跳也是會飆到150~170之間,

心率區間的分配,我覺得耐力網用儲備心率法的計算還不錯,

您可以自己蒐尋參考看看!

但...用心率錶有時會不準...體力分配我還是習慣依靠身體給我的回饋。

關於心律的內容,建議開版大哥可以參考徐國峰教練的影片來了解
各級心律的意義


1,最大心率用算的誤差極大,最好的方法是用爬坡測試最大心率,早上睡醒時量安靜心率,這樣算出來的心率區間才有意義,不然都是求心安用。

2,不要忽略有氧區間的鍛鍊,一般人覺得想要節省時間,不喜歡不累不喘沒什麼成就感,又必須花長時間鍛鍊的有氧區間,寧願多跑跑tempus run, 這是完完全全, 錯得離譜的概念。

echoedinvoker wrote:
1,最大心率用算的...(恕刪)


這是真的 有氧區間真的要練 一直練T反而不會進步
最大攝氧量的訓練就是8成的有氧再加上2成的高強度訓練才會刺激到

我也有段時間只練T 結果副作用就是受傷+最大攝氧量往下降
echoedinvoker wrote:
1,最大心率用算的...(恕刪)


小弟的裝備 就手機 跟鞋子, 所以沒辦法測心跳, 現再慢跑 每次發現剛速度加快或者加遠會有點喘 多跑幾次就不喘了 這算有氧區間鍛鍊嗎? 還是說是有加快跑速 不喘才是有氧區間鍛練

小笨賢 wrote:
跑慢才會傷腳喔~~
間歇比較不會喔~~...(恕刪)


生平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人家開板大跑速約7分上下,你一直建議他跑間歇,你自己觀念錯誤不要害別人好嗎!!!!


回開板大,最大心律不是220-年齡這個公式這麼簡單的事(這個公式僅是從一些受測者的數據回歸而成)
個人的最大心律一定要用實際測試來取得。
您會購買心率表表示對於訓練是有熱誠的,切莫聽信錯誤的言論!
關於各級心律訓練建議您購買徐國峰的全方位馬拉松訓練這本書,裡面有您要的答案!!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