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 悠遊卡的功能不像前一代一卡通可以查詢消費紀錄跟過站(如捷運站)紀錄,而且使用的時候必須跟GARMIN Pay 一樣先打密碼,進入卡片選單之後選擇悠遊卡才可使用。

而Active4吸引我的理由主要有三個:血氧偵測、更好的GPS晶片以及悠遊卡。
沒錯GARMIN終於把悠遊卡放在了主力機上,但這早該做的事情卻讓我們等了這麼久 。

實話說因為GARMIN每年都會更新Vivo系列,每一代之間的差距真的不大。尤其是active3跟active4對比,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假如你再往前跳幾代,比如說active一代或active HR拿來一比,你會發現原來這四年來vivo系列已經變化這麼多了。

而active4有著更大的屏幕、更強的GPS晶片以及更先進的感測器。雖然畫質還是一樣的感人,但最重要的還是這顆從MARQ系列下放的感測器,這讓active4也可以擁有旗艦規格的健康數據。

屏幕雖然從240x240升級到了260x260,但一般智慧模式續航卻比前一代少了2天。這對於長期觀看智慧通知的使用者來說,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大概就只有四天的續航力。而gps+音樂的全開模式雖然比上一代多了一個小時,但對於vivo用戶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隨著屏幕雖然變大,重量也上升到了50克跟945一樣。錶帶換成了22mm,這也意味著以前的錶帶都不能沿用。

右側的功能鍵也從一顆變成了兩顆,操作邏輯延續forerunner系列的OK跟Back。

玻璃一樣是康寧第三代,只不過active4的玻璃弧度高於不鏽鋼圈。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貼個保貼,不然我真的不敢想像


而運動介面也變得比較直覺,不管是更改設定或自訂頁面也比以前快速。結束畫面也改成上下來區別放棄跟儲存,比起前一代比較不會發生按錯的情況。


必須承認active4 並沒有讓我有太大的驚喜,除了大家敲碗已久的悠遊卡外 整體感覺就只是針對上一代來做優化而已。雖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感覺叫 Vivoactive 3 plus 會更適合對吧?UI的優化也僅限運動模式,相較於FENIX6系列的優化及電池管理系統,active4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且估計GARMIN 也不會透過軟件更新來導入FENIX6的優化。屏幕的響應速度總讓人感覺一頓一頓的,觸感也很吃指腹摩擦感特別明顯。

而且在日常續航也少了百分之25,所以我也想問問大家,作為一個用戶你覺得犧牲了續航、重量,但同時又用更高的價格來換取悠遊卡及畫質的微幅提升,你覺得值得嗎?就我個人來說,我寧願犧牲一點畫質來維持前代的續航,再加上行動網路。沒錯我希望GARMIN可以出一個行動網路版的active,哪怕會貴那麼一點點。可能聽起來active4有點令人失望,但樂觀點來講active4提供的全天候心率、血氧偵測以及運動數據,還是走在智慧穿戴的尖端。而且悠遊卡功能比起別國的版本,算是GARMIN給台灣用戶獨享的功能。但就差那麼一點點,如果有行動網路 Active4在我心中就是一個接近完美的智慧手錶了。所以我們還是再等一下看看Venu的表現吧!
補充網友waywayway 提問:
我整理了一下GARMIN各國官網上對於VivoActive4標示的續航時間後
發現位於亞洲的國家都是標示五天的續航,而歐美國家相反的都是統一標示8天
確實非常的異常而且這感覺不像是失誤,或許真的有差異也說不定(假設而已)
但我不能代表GARMIN官方來做解釋,詳細的情況可能需要GARMIN親自來說明
#順帶一提 只有台灣有交通卡的附加功能讚GARMIN真的很照顧自家人


至於續航方面 我親身通常都是以實測為主
我測試的模式是 :
1.上班時段智慧通知全程開啟(本人工作隨時要看訊息)
2.血氧開啟全天候(但我睡覺都拿下來)
3.每天戶外運動至少一小時(本人下班都跑10公里回家)
4.螢幕亮度70%(眼睛不太好....)
5.Garmin Pay 悠遊卡 信用卡 正常用(上班坐捷運下班靠雙腳)
以上功能到了第四天手錶睡覺前差不多只剩13%
但續航真的因人而異,其實我算是重度使用者
所以一般用戶應該可以多我半天到一天的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