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o alpha => rhythm+

使用分享...

用 mio alpha, 有時候心跳突然會變低, 然後再慢慢恢復,
搞不清楚是心跳真的變低, 還是偵測有問題... (有在吃高血壓藥...)

今天打球, 又變低(<80), 這次沒恢復, 持續了幾分鐘,
然後把 mio alpha 心率關掉, 重開, >140 ....

當使用 micoach app(android) 記錄時, 心跳錶關掉重開, 不會自動連結,
就要中斷目前記錄, 重新開始...
micoach app 是要抓到所有感應器, 才能開始記錄.
如果使用 gps, 就要 gps 抓到後, 才能開始...


endomondo app, 心跳錶關掉重開, 仍然不會自動連結.
但可以不中斷目前記錄, 去設定, 重新連結心跳錶.
endomondo 不需要抓到感應器, 才開始記錄...
所以, 我在地下室B3可以開 gps,心跳,開始記錄, 騎單車爬坡, 可以記錄心跳,
出地下室後, 抓到 gps, 就可以開始記錄速度,位置.
(micoach 記錄 gps, 要騎出地下室, 手機抓到 gps 後, 再按開始, 再開始騎..)

準備從 micoach 跳到 endomodo.

=>
rhythm+ 加 micoach,endomodo,runtastic bike Pro (ant+, 可以同時用多個app)
2014-09-06 13:06 發佈
Hi EC;
那是PPG (Photoplethysmogram)Heart Rate 的通病。
就是會lag, 受毛髮、膚色、皮膚厚度、外界光度、皮膚壓力所影響.....etc.

這個accelerometer 放在腳上、手上、或是胸口上去計算距離及速度是差不多的。
想要方便放在手上,精準度就得放棄一點。

但在PPG 領域上,Mio 已經算是做得不錯了。
最少他解決了光照的問題。





imaze wrote:
就是會lag, 受毛髮、膚色、皮膚厚度、外界光度、皮膚壓力所影響.....etc.




imaze wrote:
今天打球, 又變低(<80), 這次沒恢復, 持續了幾分鐘,
然後把 mio alpha 心率關掉, 重開, >140 ....


後來也發生過不少次, 重開, 沒調整任何地方, 心跳看起來就正常..
如果不注意它, 過一段時間會恢復...


像這個, 去年底的比賽的第二場, 到後面心跳突然變很低(應該不到100),
還在比賽, 過了約6,7分鐘比完休息(沒紫色bar, 步數0), 才突然要變高, 感覺才恢復正常.

那是還用 mio-alpha, BLE連線, 用手錶記錄...


現在是用 Rhythm+, 也是光學的, 感覺就好一點.
可以同時用藍芽連手錶, ant+ 連手機 :)
那天跟你打時, 手機放球袋, 然後在對面這樣打, 也記錄得到 :)

心跳看起來都是在120之上,比較正常些...


現在..
打球, endomondo+android wear(記錄步數)
飛輪, endomondo+micoach
騎車, endomondo+Runtastic Road Bike PRO(有 BLE 踏頻...)


這樣看來,rhythm+ 比較穩定?
本來有想買 Mio alpha的,現在看下來,又不確定了!
Wayneyohell wrote:
這樣看來,rhythm...(恕刪)


也有可能是 ant+ 訊號比較強...
mio 也有 ant+ 的, mio link(沒顯示), mio fuse(有顯示, 比較像 alpha)

不過...
http://www.joiiup.com/Shop/Fuse_CHT_Manual.pdf
如果 FUSE 和 ANT+ 裝備一起使用,戴在同一側手臂,有利於 ANT+ 的連接

(ant+ 的手機也比較少...)
(
新版的 alpha, fuse 之類的, 都可以先存到內建的記憶體,
不像舊版的, (rhythm+ 也是), 訊號一定要傳到手機(其它裝置)儲存, 那麼BLE/ANT+斷線, 也是有記錄
這個另一個好處是, 游泳也可以記錄... 不過在水中比較不準, 但看別人實測, 還是要參考的效果吧!
)
嗯.. 手冊有寫...
(
"
Mio FUSE 30米防水,游泳時可以佩戴
當在冷水下使用,及大幅度移動手臂時,心率準確度會降低
水下無線傳輸功能不能使用
"
(
BLE 或 ANT+ 都是2.4GHz 的無線傳送, 在水中是不能傳的,
所以像一代的mio alhpa, 或 rhythm+ 記錄都要傳到手機的,
alpha 還可以用看當時的心跳, rhythm+ 就不能用了..
)
scosche優於mio(我用過225和tomtom),也是我用過的光電產品中最好的。

以HR strap作為參照組的話
可以監測HIIT(40s work-time+20s rest-time),但rest-time不能太短,15s算一個極限值,這兩個時間如果更長,那麼難度也就越低。
可以輕鬆監測各類循環上下樓梯,衝刺上下坡,tempo run,波形一致度很高,但是相位延遲是不可避免的,大概2-3s的差異。
至於各類easy-run都是小菜,如LSD和MAF180之流。

mio的話也不錯,監測easy-run也是小菜,不過監測強間歇的話略遜,部分波形明顯有點走形。

另外scosche有非常大的佩帶和抗寒優勢,魔術帶的方式導致它比普通手錶更穩定,而且冬天(-5-5度)在不帶手套保溫的情況下可以正常工作,對225而言是幾乎不可能的。
ps:如果搭配手錶用ANT+協議工作的時候,最好帶一個手,不然信號偶爾會掉。



但是LZ提到的球類運動,如果把HR strap當成一個可靠參照系的話,我認為Optical產品都是監測不了的,實在太沒規律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