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 Eagle 使用心得

沒有像GPT那種串流式的對話,必須要一問一答。這眼鏡只能像操作Siri一樣,一問一答。我本來以為可以像GPT那種串流式,比方說我可以請他教我組電腦,馬上問馬上答,不過好像不可能,因為現在的語言模型都是線上的不是本地模型,根本不可能做到無時差。

比較希望眼鏡有像GPT這種串流式的對話

HTC VIVE Eagle 使用心得

我本來預想他可以當一個陪我一起看書的AI,一問一答的方式還是有點怪怪的


HTC VIVE Eagle 使用心得

玩一玩之後我覺得那個鏡片太礙眼了,因我本身有戴隱形眼鏡,原來是可以拆的哦,往前推就可以了。早說嘛,因為是墨鏡感覺就暗暗的。

HTC VIVE Eagle 使用心得

其實APP已經把他們預想可以用的場景全部都列出來了
HTC VIVE Eagle 使用心得

我覺得錄影應該是最方便的,畢竟他輕巧就戴上去就跟眼鏡一樣,不過錄影時不能操作AI。東西未來是有前景的,我在幻想眼鏡教我怎麼煮菜,一步一步教,是串流形式而不是一問一答的方式,不過這個可能需要本地的小模型才有可能達成。

改天去爬山來去問一下花花草草是什麼,其實手機也辦得到啊,只是眼鏡感覺就像你省掉了打開手機,再開啟APP,變成只要動動嘴巴就可以了。

另外我覺得那個語音真的要進步,這個時代的AI語音不是應該很像人講話嗎,有跟GPT語音聊過天的就知道我在講什麼,vivi的感覺就是很機器人。

另外我覺得HTC應該出是可以拆卸的比較好,就是我可以自己去買鏡框來裝,因為我看它其實就是兩只耳朵那邊是主要的電子機構,鏡框可以變成一種周邊,就像手機的保護套一樣
先這樣吧,改天再帶出去玩玩看,以下為AI幫我總結上方的內容

優點
1、免拿手機,直接語音操作:問問題或操作比手機開 APP 省去步驟,使用起來更直覺。
2、輕巧方便:外型就像一般眼鏡,戴上去即可使用。
3、錄影功能實用:因為輕便,可以直接記錄所見所聞,不用再手持裝置。
4、場景設計完整:APP 已經列出多種應用場景(如翻譯、查詢、導覽等),使用者不需自己摸索。
5、有潛在發展性:未來若結合小型本地模型或串流式 AI,能實現像 GPT 那樣的即時互動,例如邊煮菜邊教學、邊登山邊解說植物。

缺點
1、對話僅限「一問一答」:不像 GPT 那種串流式的連續對話,無法自然地進行「馬上問、馬上答」的深度互動。
2、語音體驗不足:AI 語音聽起來偏機械化,與 GPT 那種自然的「像真人聊天」的效果差距明顯。
3、AI 操作與錄影不能同時進行:錄影時無法使用 AI 功能,限制了多工場景。
4、依賴線上模型:無法即時、低延遲地串流對話,需要網路支援,無法完全脫離延遲問題。
2025-09-02 21:02 發佈
Mg7389 wrote:
沒有像GPT那種串流...(恕刪)


請問手機Line來電,眼鏡會先有語音告知誰來電嗎?然後眼鏡按一下觸控板就可以接聽是嗎?

他的AI識物功能強?如何看一台電視機他可以分辨是哪種型號與品牌嗎?例如看某個明星藝人或是某個植物,它可知道什麼名字嗎?

有算數功能嗎?例如前面有20支筆,問他有幾隻筆答得出來嗎?

有OCR功能?例如前面書上有幾行中英文數字,可以請他顯示在手機app讓我複製嗎?

以上,希望大大有機會能撥空解惑,謝謝
我有試詢問顯示器廠牌, 物品前面如果有廠牌名稱就會辨識出.
桌上平放幾支筆也可以精準算出, 但如果筆是放在筆桶裡面,會說出大概幾支筆.
穿戴式裝置現階段根本沒法做到本地端即時運算,僅能透過連線使用手機上的資源(含網路)運算...
多工問題,錄影時可能因影片流量已經塞爆藍芽的頻寬,所以只好分拆運作...
然後,主架構確實在兩支鏡腳上,但鏡框上有偵測器及鏡頭,不太可能做成拆卸式的呦~
至於AI 一問一答及語音的狀況,應該是 VIVE AI Plus 本身的問題,感覺似乎只能綁定 VIVE AI Plus ,如果能綁定其他 AI 如 GPT 或 Gemini 等,可能狀況就會不太一樣...
感覺版主把這款 VIVE Eagle 想像得太美好了
我怎麼記得宣傳是說

可以自己選擇自己要用的AI?

GPT 或 Gemini ?

想請問大大有測試過嗎?

另外比較想知道 翻譯的速度

可以請大大幫忙測試,一張日文菜單/英文菜單

大概要多久時間?

謝謝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