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Wei Tzou wrote:
這個我之前買過,後來...(恕刪)
我現在用bose假無線藍芽耳機,
電池續航力也只是普通,四、五個小時,
我用過就會充飽電放著備用,
不會讓電池處於低電量,
也不會充滿電還插著充電
鋰聚平常不用最好是50趴電量喔
滿電或沒電都傷

這次最大的敗筆以及學到的教訓就是‘超音波熔接‘或’防水膠合‘一旦拆解無法還原。
但是’一般‘消費者並沒有在購買前被告知無法換零件一旦電池(通常一年半)耗盡只能買新品。
’一般人‘的使用習慣是產品故障了會試著找出故障的零件,針對故障零件作維修更換就好。
保證書上有寫小小的字,如無法修復更換零件,以相同或類似品交換。
但是保證書都是收在包裝盒中,並不會標示在‘精美’的包裝盒上告知消費者。
有人回覆他買第一副airpod也不知道只能用2年,可見很多人第一次花高價買藍芽耳機都會吃虧一次,下次就不會買了,藍芽也只是比較方便而已。
藍芽耳機如此,有人提到藍芽喇叭也不做更換,喇叭比耳機大顆又比耳機高單價,那消費者會花6-7k去買一個撐不到2年的東西嗎?不做更換也滿弔詭
原因就出在‘防水’兩字,那我認真想問‘防水’手機是不是也不能換電池,因為一旦拆解防水膠就破壞了。那消費性電子產品真的要改名‘消耗性’電子產品。
有人說什麼小米行動電源也是消耗品...這我當然知道啊
因為他就是一顆‘電池’產品,他不是被裝在一個3c產品的一部分,所以電量耗盡當然整個淘汰啊....
會舉印表機的例子,因為‘印表機’之於‘藍芽耳機’,就好比‘墨水夾’之於‘鋰電池’,當耗材用盡一般人會想更換耗材,不會想整機丟掉買新機。
有人說一般人平均能接受耳機的價格是一萬塊....我也傻了....只能用不到2年的產品,每2年就要在消耗一副....
原來我跟社會脫節了....台灣經濟高成長消費力高...華映裁員2000人,東區名店相繼關閉都是假新聞...大家一年半就換一副一萬耳機不痛不養。
話題偏了...我的重點是業者賣這類高價消耗性一次產品,應該善盡告知義務,產品裡面的鋰電池最多使用2年一旦壽命耗盡無法更換,只能折價購買新品,先讓消費者知道再由消費者自行衡量是否購買。
或是把遊戲規則訂清楚,例如買第一副2000,過2年電池壽命耗盡可以以5折價1000續購一次,這樣平均花3000一年成本750比較合理,相信大家也比較能接受。
銷售者完全沒有任何告知啊。
就好像如果Toyota賣你一台電動車100萬,鋰電池耗盡告訴你必須以8成價80萬換購新車,大家都不能接受吧。
但是如果銷售前有善盡告知義務,讓你決定那麼你自己衡量過再消費,就不會感覺被騙。
GOGORO的商業模式可以成功,因為業者把負擔最大的鋰電池消耗品由業者負擔,消費者高度接受也才造成熱賣吧。畢竟現在大家都精打細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