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pps.microsoft.com/detail/9n0x5c7dwhff?hl=en-US≷=US

雖然溫度偏移了,但看個零件發熱還是很夠用的。
好用的 ThermView 不支援安卓 14,想更新看看的時候發現官網上不去,難道被開發者放生了?
現在只能用官方 APP(Play 版 Hti Image)了。
受激輻射式微波放大器 wrote:
用了 3 年左右,溫差開始變大,得校正 -3.5°C 左右才行。
非致冷式熱像儀如何「對抗」自身溫度的影響?
既然無法像高階「致冷式」那樣用低溫來壓制內部熱噪訊,非致冷式熱像儀必須反其道而行,採用一套精密的「監控與補償」機制。
1. 內部溫度監控 (Intern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在攝影機的內部,特別是在鏡頭組件和感測器(焦平面陣列 FPA)附近,會安裝一個或多個高精度的溫度感測器。它們的唯一任務,就是持續、精準地監控攝影機「自己」的即時溫度。
2. 定期校準的「快門聲」(The "Clicking Shutter" of Calibration)
這是最關鍵、也是使用者能直接感知到的機制。您在使用這類熱像儀時,會週期性地聽到一聲輕微的「喀」聲,同時畫面會短暫凍結一下。這就是它進行內部校準的動作。
內部快門 (Internal Shutter): 在鏡頭和感測器之間,有一個微小的機械快門或檔板。
校準動作: 當進行校準時,這個快門會瞬間關閉,完全阻擋外界的紅外線進入。
建立基準點: 此時,感測器「看」到的不是外界景象,而是一個溫度均勻的快門檔板。由於攝影機透過內部感測器已經精確知道這個檔板的溫度,因此它可以讀取此刻所有像素的反應,並建立一個「雜訊校正圖」。這個過程稱為**「非均勻性校正」(NUC - Non-Uniformity Correction)** 或「平場校正」(FFC)。
修正誤差: 攝影機利用這個校正圖,就可以抵銷掉由當前機身溫度所引起的讀數漂移,以及每個像素之間固有的微小差異。
3. 複雜的補償演算法 (Complex Compensation Algorithms)
攝影機的韌體(Firmware)會將「內部溫度監控」和「NUC校準」得到的數據,代入一個複雜的數學模型中,即時地從原始測量信號中減去由自身溫度引起的誤差,最終呈現給您的,才是一個準確的溫度讀數。
這對使用者意味著什麼?
需要預熱時間 (Warm-up Time): 為了最準確的測量,非致冷式熱像儀通常需要開機後運行 5 到 15 分鐘,讓機體達到一個相對熱平衡的穩定狀態。
週期性的畫面「凍結」與快門聲: 這是完全正常的,代表攝影機正在努力維持其測量精度。當環境溫度變化快,或剛開機時,校準的頻率會更高。
環境溫度劇變的影響: 如果您將攝影機從一個 20°C 的冷氣房,立刻拿到 35°C 的戶外,您會發現它會更頻繁地進行 NUC 校準,因為它需要不斷適應新的機體溫度來確保準確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