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Hti HT-301 手機紅外線熱像儀 好用方便的測溫工具

這酷東西竟然沒人評分?
謝謝樓主分享!!
還有請問是TYPE C的手機都能用嗎?
接口是否需要支援影像輸入(?)的功能?
downtodo
downtodo 樓主

這產品非必需品,大部分用於電路板維修,一般用不到,價格太貴了。

2024-04-27 14:59
~豪豪好~ wrote:
還有請問是TYPE C的手機都能用嗎?
接口是否需要支援影像輸入(?)的功能?


基本上是的有TYPE-C就能用,至於會不會挑手機相容性問題,那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有三星的手機,旗艦或低階都能用。

影像輸入,跟這沒關聯,不需要。我只知道低階的手機不支援影像輸出。

用了 3 年左右,溫差開始變大,得校正 -3.5°C 左右才行。
雖然溫度偏移了,但看個零件發熱還是很夠用的。
好用的 ThermView 不支援安卓 14,想更新看看的時候發現官網上不去,難道被開發者放生了?
現在只能用官方 APP(Play 版 Hti Image)了。
這台需要暖機,開機後10分鐘,當熱成像機體自身的溫度達到穩定量測會比較準,你可以以自身的體溫手掌心為基準,看看溫度是否穩定不會飄移,手掌心的溫度35度左右算正常。

剛開機的時候,你量測會發現,被測物的溫度會一直往下掉,需要等到熱成像本體的溫度達到穩定。

以人體溫度來當基準。




你無法跟幾十萬的熱成像比較,它們有精確的校正方式。

維修主板只是要看溫度差,準確度並不重要,馬上開機就能馬上使用。
我找到WINDOWS可以用的熱成像軟體,支援多款市面上的熱成像,效果相當不錯。

https://www.crxsoso.com/store/detail/9N0X5C7DWHFF




















受激輻射式微波放大器 wrote:
用了 3 年左右,溫差開始變大,得校正 -3.5°C 左右才行。



非致冷式熱像儀如何「對抗」自身溫度的影響?

既然無法像高階「致冷式」那樣用低溫來壓制內部熱噪訊,非致冷式熱像儀必須反其道而行,採用一套精密的「監控與補償」機制。

1. 內部溫度監控 (Intern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在攝影機的內部,特別是在鏡頭組件和感測器(焦平面陣列 FPA)附近,會安裝一個或多個高精度的溫度感測器。它們的唯一任務,就是持續、精準地監控攝影機「自己」的即時溫度。

2. 定期校準的「快門聲」(The "Clicking Shutter" of Calibration)
這是最關鍵、也是使用者能直接感知到的機制。您在使用這類熱像儀時,會週期性地聽到一聲輕微的「喀」聲,同時畫面會短暫凍結一下。這就是它進行內部校準的動作。

內部快門 (Internal Shutter): 在鏡頭和感測器之間,有一個微小的機械快門或檔板。

校準動作: 當進行校準時,這個快門會瞬間關閉,完全阻擋外界的紅外線進入。

建立基準點: 此時,感測器「看」到的不是外界景象,而是一個溫度均勻的快門檔板。由於攝影機透過內部感測器已經精確知道這個檔板的溫度,因此它可以讀取此刻所有像素的反應,並建立一個「雜訊校正圖」。這個過程稱為**「非均勻性校正」(NUC - Non-Uniformity Correction)** 或「平場校正」(FFC)。

修正誤差: 攝影機利用這個校正圖,就可以抵銷掉由當前機身溫度所引起的讀數漂移,以及每個像素之間固有的微小差異。

3. 複雜的補償演算法 (Complex Compensation Algorithms)
攝影機的韌體(Firmware)會將「內部溫度監控」和「NUC校準」得到的數據,代入一個複雜的數學模型中,即時地從原始測量信號中減去由自身溫度引起的誤差,最終呈現給您的,才是一個準確的溫度讀數。

這對使用者意味著什麼?
需要預熱時間 (Warm-up Time): 為了最準確的測量,非致冷式熱像儀通常需要開機後運行 5 到 15 分鐘,讓機體達到一個相對熱平衡的穩定狀態

週期性的畫面「凍結」與快門聲: 這是完全正常的,代表攝影機正在努力維持其測量精度。當環境溫度變化快,或剛開機時,校準的頻率會更高。

環境溫度劇變的影響: 如果您將攝影機從一個 20°C 的冷氣房,立刻拿到 35°C 的戶外,您會發現它會更頻繁地進行 NUC 校準,因為它需要不斷適應新的機體溫度來確保準確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