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源也買了不少


早期都很喜歡追求容量大的,充電速度可以到50W、65W,
結果後來都因為太重,所以都放在家裡,當做充電測試用。
真正會帶出去的都是輕便的。
前陣子入手的是這CIO 35W的這個,

體積很小,然後自帶線,充電可以達到35W。去年就開始集資了,但一直延期,都忘了它的存在了,才收到貨。而且缺點是太貴,要近2000台幣。
另外,在去年,坊間也開始出現了體積極小的口代行動電源,直接插在手機下的。


剛出的時候也都超貴的,都要1.5張小朋友以上,而且還慢充,實在買不下去…
後來看到有雜牌的賣不到一千,就入手了一個…

後來超後悔,這根本是電子垃X…這裡就不再多提了…
口袋行動電源,最常看到的品牌是Photofast跟iWalk,最近Adam也開始出了,年代不同,現在大家也都是18W以上的快充。然後市場良性競爭,大家的價格也都降到了千元以下…
講了這麼多,今天的主角iWalk Pro終於要出場了

不知道為什麼外盒上要寫4900,難到容量是4900mAh?

盒背上寫著台灣代理是Guxon,額定容量是2880mAh,也都有通過台灣的一些安規(不然就不能上架),我不是用iPhone,所以選的是Type-C的版本。
iWalk應該是目前同級產品最便宜的了,前幾天去光華,拍了一下日本橋的價錢(9月9日拍的),
Photofast是890

Adam也是890

而iWalk只有760

除非有個人品牌喜歡,不然一定是選便宜的。
當然若一昧追求便宜,可以選上一代的產品,

但建議還是買新不買舊啦,舊款只有5V1.5A,充超慢。
官網上是有寫「第五代」,但盒子上只是有Pro字樣

盒上還有防偽標籤

說明書、保證卡

內盒有折到,不過不影響

裡面就只有一條C to C的線

測了一下,是沒有e-Mark的。反正沒有要充超過3A,也算合理。

前面是有電量顯示的,一開始就有40%電量

一般電量顯示是會偏右的,因為左邊要留給100%時「1」的位置,結果它竟然沒有偏,等充飽後才發現,它1有特別靠左設計,連這種小細節都有注意。

打開蓋子,發現他的Type-C頭是有加長的,厚軍規防摔殼都沒問題

跟我手邊雜牌的相比

接下來就是一些充電測試了
先用倍思65W的充一下我的iPad Pro當對照組,可以到15W

然後用iWalk Pro測一下,見鬼了,竟然可以到17W,有時還會跳到19W。推測應該是充電協定溝通的問題。


意想天開的使用Type-C充電口來充看看(以往是不行的),結果有5V2A

再拿它來充一下我華碩的Notebook看看,竟然也可以,太神了!而且可以到20W,比官網標的18W還高。

同樣18W,其實要看是9V2A還是12V1.5A,能支援12V的比較好,因為有些輕簿筆電支援12V來充…
再測試充我的S23Ultra,可以9V2A=18W充沒問題

嘿嘿,再來測一下雙口同時充,一口充iPad Pro,一口充S23Ultra,此時應該是皆降為5V1.5A來充,總輸出是15W。

註:在官網上寫說只有lightning版才能雙口同時充,但剛剛測是Type-C版也可以。
然後測試對iWalk Pro充電,用Type-C孔,可以充到19W

對Type-C頭充,一樣可以充到19W

再來,我故意把iWalk Pro的電用光,然後對其充電,10:39分0%開始

10:48分時充到11%,粗估一下額定電量差不多3000mAh。

10:58分充到22%

11:09分充到33%,此時已降成15W充電

11:21充到41%,此時降到10W充電了,後面就沒在測了…

後來有測試,可以同時由Type-C孔對行動電源充電(10W),然後Type-C頭對S23Ultra充電(18W)。不過這個我就沒拍了。
這麼小的行動電源,可以做到18W或20W充電,又可以雙輸出、一出一入,也可以對筆電充電,價格又便宜,
最近的主力就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