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影片抖動的問題

剛剛看到一個外國的youtuber分享使用 action3跟hero11半年之後的心得
可以從8:00開始看,講到action3這種新的磁吸方式的特點。
讓大家參考看看了~

甚至如果台面有磁力,action3直接就能吸在上面,連任轉接頭都不用~
各位可以試試看~




另外一個youtuber也是分享新的磁吸方式的特點,可以從2:50開始看。


比較讓我意外的是 影片6:00提到 原來action3的電池容量比hero11還大,所以拍攝時間會更長。
(這大概也是action3 "只比" hero11輕10g的原因吧。
如果action3把電池容量做的跟hero11一樣小,應該會輕更多吧?)
action3的磁吸方式實在超方便,我是買GoPro11,光轉接頭就買了一堆配件,而且還要拆來拆去,非常麻煩,最後受不了還是去買了個磁吸轉接頭,但用起來還是不如action3的磁吸方式好用
SA949400002

真的!! 還沒用之前覺得是噱頭。 用了之後才知道真的好用耶.... 有種回不去了的感覺~

2023-06-07 11:10
SA949400002 wrote:
一個帶1/4的背包夾子 + 1/4轉action 磁吸mount (沒有額外螺絲重量) + action3
同樣是三者組成,沒有什麼差別。
(反而是多了磁吸秒拆秒裝的功能~ )

1/4螺絲的背包夾? 我還蠻好奇是哪一款
我手邊有
sony aka-cmp1: sony自家關節系統, 構造類似gopro只是不相容
pd capture + pov kit: gopro mount底板 + 1/4轉接座
背包夾通常會有調整角度需求
1/4不容易有重量優勢 (會多出關節到1/4螺絲這段)
一個是
座 - (關節) - 相機(內建fingers)
一個是
座 - (關節) - 1/4螺絲 - (1/4轉磁吸) - 相機

以輕量化來說
dji原廠那個磁吸轉接器應該是您的最佳解
座 - (關節) - 磁吸轉接器 - 相機
(oa-11功能類似但重不少)

SA949400002 wrote:
市面上並不是只有gopro mount系統,更多的是1/4系統。

是一般相機用比較多吧
1/4的運動相機配件自從sony退出市場後就越來越少了 (看dji原廠周邊就知道)
主要都用在360這類直鎖沒有調整角度需求的

SA949400002 wrote:
當初我PO背包夾文時還是用gopro的背包夾做轉接沒錯
後來我買了類似Ulanzi OA-12的產品,所以現在已經棄用那種gopro的背包夾了。

可是oa-12比dji原廠磁吸轉接器還重啊

SA949400002 wrote:
原來action3的電池容量比hero11還大,所以拍攝時間會更長。
(這大概也是action3 "只比" hero11輕10g的原因吧...

容量 1770mAh vs 1720mAh
電池重 34g vs 33g
整機重 145g vs 153~154g(拆掉folding fingers後<150g)
kouyoumin wrote:
可是oa-12比dji原廠磁吸轉接器還重啊...(恕刪)


你以為世界上只有oa-12?
Taoricup 出的才10g好嗎?

我算給你聽
action 3 + Taoricup = 155g
hero11本體就已經 = 155g 還要加 螺絲頭重量
如果要磁吸功能還要加一個磁吸case 100g 起跳

hero11是要怎麼跟action3比? 不管是重量或者體積?

-------------

至於1/4的背包夾,這很多牌子都有出,我也買了不只一組,但在此討論背包夾就扯遠了。
(難道運動相機的使用者一輩子都固定只能用背包夾這設備? 不至於吧?
所以扯這個沒意義~ )

回到運動相機本身的體積重量就好~
結論就是action3 比較輕 + "並且體積" 小~ (不要忽略這點 體積也是我的重點。)

這就是事實與結論。
信不信就讓消費者去評斷吧~
(我一直跟你討論 也不能因此讓action3變更輕,他就是145g這麼重)

您喜歡hero11就繼續用啊~
我們沒有阻止你~
反正我們就是喜歡體積小又輕一點的設備。
(其實我喜歡action3還有其他的優點 例如磁吸,操作方式,只顯示單一螢幕...等等的優點。
我其他PO文有提到,總之action3真心是好用!!!)
SA949400002 wrote:
你以為世界上只有oa-12?
Taoricup 出的才10g好嗎?

結果您卻買重的??
光轉接器的重量差異就比主機還大耶

SA949400002 wrote:
我算給你聽
action 3 + Taoricup = 155g
hero11本體就已經 = 155g 還要加 螺絲頭重量

後者是153~154g
然後既然要把螺絲算進去
後者的螺絲可以直接當關節軸、軸的另一端就是本體fingers(算在主機重裡了)
前者呢? 關節軸(or球頭)的重量? 1/4螺絲(通常帶止滑座)的重量?

SA949400002 wrote:
其實我喜歡action3還有其他的優點 例如磁吸,操作方式,只顯示單一螢幕...等等的優點。
我其他PO文有提到,總之action3真心是好用

我從來沒反對它的優點呀
只對重量計算有意見罷了
就像早期gopro(或osmo action一代、one r/rs)要加框才能固定
實用上就是免不了那個框的重量
kouyoumin wrote:
結果您卻買重的??
光轉接器的重量差異就比主機還大耶


後者是153~154g
然後既然要把螺絲算進去
後者的螺絲可以直接當關節軸、軸的另一端就是本體fingers(算在主機重裡了)
前者呢? 關節軸(or球頭)的重量? 1/4螺絲(通常帶止滑座)的重量?...(恕刪)


抱歉我已經get不到你的論點了

就算hero11本體153~154g 再加螺絲頭重量好了 (請注意 螺絲頭是"必須"品)

action 3(145g) + Taoricup(10g) = 155g
是怎麼樣轉接器的重量差異就比主機還大?
action3是又哪裡比較重?

同時我覺得你越扯越遠。
扯到額外不需要的設備的重量了,什麼關節軸(or球頭), 止滑座..... 的重量
(這些不是"必需"品,而是看個人需求加減使用)。
真的扯遠了。

我們簡化問題吧,最輕巧的情況就是action3與hero11套矽膠套,綁個繩子掛在身上。
這應該就是兩者都最輕的設定 (比什麼背包夾都還輕)。
結果呢? 結果就是action3比較輕~
結案,謝謝各位~

SA949400002 wrote:
就算hero11本體153~154g 再加螺絲頭重量好了 (請注意 螺絲頭是"必須"品)

只有鎖到配件上時螺絲才是必需品
既然鎖配件了就不得不考慮配件差異
可調整角度的1/4配件先天就會比gopro mount多出一節
(如同前述, 您一開始用的原廠轉接器組合差不多就是最佳狀態了)

SA949400002 wrote:
是怎麼樣轉接器的重量差異就比主機還大?

明明有10g的轉接器您卻還是選擇22g的轉接器?
看來12g的重量差異對您根本不是問題

SA949400002 wrote:
我們退一步說吧,最輕巧的情況就是action3與hero11套矽膠套,綁個繩子掛在身上。
這應該就是兩者都最輕的設定 (比什麼背包夾都還輕)。

那樣掛沒辦法固定拍攝方向吧
而且您沒想到掛繩可以直接穿在folding fingers的孔
連矽膠套都不用
kouyoumin wrote:
只有鎖到配件上時螺絲才是必需品
既然鎖配件了就不得不考慮配件差異
可調整角度的1/4配件先天就會比gopro mount多出一節
(如同前述, 您一開始用的原廠轉接器組合差不多就是最佳狀態了)
...(恕刪)


為什麼一定要調整角度呢?
我現在都夾在肩膀上,角度就是固定向前,這個高度更接近眼睛的高度,我覺得挺好的~

kouyoumin wrote:
那樣掛沒辦法固定拍攝方向吧
而且您沒想到掛繩可以直接穿在folding fingers的孔
連矽膠套都不用...(恕刪)


看你做什麼運動吧 戶外健行實際這樣使用 覺得還行~
(繩子不要用太長,機器大概在喉嚨下方,其實還算穩。
如果繩子用很長,機器跑到肚子,那當然會很晃。)
而且我覺得矽膠套是必須的,所以說要用什麼配件這是很主觀的,因此不用去討論配件重量 因為每個人不一樣。
(最多就討論到轉接器重量 這還能理解,畢竟沒個 轉接器 就沒辦法固定到設備上。
但討論設備重量就有點過了~ )

(另外我還是要再次強調,除了"重量" 我更介意"體積"。而action3體積比較小,這點沒錯吧?)

(其實action3本體隨便一個有磁力的平面就可以固定,根本不用固定的配件。
完全不講武德。)


SA949400002 wrote:
為什麼一定要調整角度呢?
我現在都夾在肩膀上,角度就是固定向前,這個高度更接近眼睛的高度,我覺得挺好的~

背包夾幾乎都有調整角度的機構吧
不能調的我只想到pd capture搭標準底板(或類似的仿製品)
不過那不太適合運動相機(裝上時鬆鬆的易碎震, 大底板對小相機來說也很突兀)
所以我有加購pov kit
不知道您用哪一款?

固定角度另一個問題是不容易調水平
開數位水平校正頗傷視角和畫質

SA949400002 wrote:
看你做什麼運動吧 戶外健行實際這樣使用 覺得還行~
(繩子不要用太長,機器大概在喉嚨下方,其實還算穩。

掛脖子的話建議試試頸掛支架(最簡易的就好)
可以避免機器朝上拍、也比較不會亂晃

SA949400002 wrote:
(其實action3本體隨便一個有磁力的平面就可以固定,根本不用固定的配件。
完全不講武德。)

角度剛好的話的確很方便

回到原題
hero 10(應該)還沒有導入gyro compensated exposure
30fps依晃動程度可試試max shutter angle 45°(即快門最長1/240秒)或90°(快門最長1/120秒)
我退役的9和10目前當行車紀錄器(開gps校時和日期時間overlay)
30fps搭45°對路面震動大多都還堪用
原廠預設值是360°(以30fps來說最長1/30), 低光晃動時會很悲劇
手動固定快門的話又很難對應光線變化
直接上labs韌體qr code掃一下一勞永逸
還記得去年底 我說要買運動相機 就買DJI Action X代 不要考慮 GoPro這爛東西。
當時還有很多GoPro鐵粉跟我爭吵。

時間就這樣默默過了一年。
現在整個網路的聲論都同意GoPro不行了。
要買就買 DJI Action X代 跟Insta360 Ace Pro。

不勝唏噓阿~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