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裝一台開利3.6KW來實測一晚10hr,耗電5度,開27度+eco模式,這樣的耗電水準如何,CSPF 6.25,這台跟之前換下那台日立的,我覺得寧靜度差不多。
簡單來說,CSPF (冷氣季節性能因數) 並不是用遙控器設定在某一個特定溫度(例如 26 度或 27 度)去測的。
CSPF 是一個更科學、更貼近真實使用情境的指標,它的測試是一個綜合性的評估,模擬了整個「冷氣季節」中,室外氣溫高低變化時,冷氣機的運轉效率。
根據台灣的國家標準(CNS),CSPF 的測試會在一個精確控制環境溫濕度的「實驗室」中進行,並模擬以下情況:
1. 固定的室內溫濕度: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實驗室內的室內側會一直盡力維持在「乾球溫度 27℃,濕球溫度 19℃」的條件。這代表一個相對舒適的室內環境。
2.變動的室外溫度:測試的關鍵在於,實驗室的室外側會模擬不同的溫度條件,以計算冷氣在不同負載下的運轉效率。
100% 負載測試:模擬最熱的時候,室外溫度會設定在 35℃。
中間能力負載測試:模擬一般天氣,室外溫度也會在特定條件下測試(這部分依機種設計而定)。
3.加權計算:測試完成後,會根據台灣地區整個冷氣季節(約從5月到10月)中,各種室外溫度(例如 26°C、29°C、33°C 等)出現的時間比例,進行加權計算。
這就是「季節性能」的由來:因為它考量了季節中不同熱度的天氣,而不是只看最熱那天的表現。這也讓變頻冷氣的優勢得以展現,因為變頻冷氣在不是全力運轉時(也就是室外沒那麼熱時),效率會更高、更省電。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
舊的 EER 值:比較像只在一個固定、炎熱的條件下 (室外35℃) 測試冷氣的「全力衝刺」表現。
新的 CSPF 值: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評估冷氣在整個夏天,面對不同氣溫路況時的平均體能與耐力,更能真實反映您一整個夏天使用下來的耗電情況。
因此,在遙控器上設定的溫度,是你希望達到的「目標溫度」,而 CSPF 是在實驗室模擬各種情境後,計算出這台冷氣達成製冷任務的「能源效率」。
即使同型號設定同樣的溫度,每個人所在的區域不同,室內與室外的溫度都不同,室內是否很多製造熱源的電子產品、室外是否通風良好,這些都會影響冷氣的耗電,很難去界定是否省電。
如果樓主的舊冷氣有紀錄用電,可以跟以前的舊冷氣來比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