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1 內建PM2.5濾網、活性碳濾網與基本初效濾網。
十幾年前在做全熱交換器,那時對外氣過濾的器材選擇還沒那麼多。曾經有設計過簡單的濾網+風箱,濾網上有把手,我想降低使用者自行維護的難度。在有框架的狀況下,使用者可以自行另外選購不同廠牌的濾網,達到維護設備的目的。

右邊是2009年我的淡水客人提供給我的使用照片記錄。
左邊為2010年幫七堵客人全熱工程規劃了濾網小風箱。
後來漸漸出現其他前置清淨箱可以選擇,不過這也意味要多花錢,需要更多空間作安裝。以前大家對全熱都不熟,要安裝通常都需要自行找出空間。而多了一個設備就是需要多喬一個空間,多犧牲一些天花板高度,以及需多安排一個維修口。

將HELP濾網與活性碳濾網整合進全熱機體內。
所以,我最先感受到台達設備實際上的差異,就是內建PM2.5過濾與活性碳過濾。
優勢2 具體積優勢的薄型機體,以及更小的耗材更換空間
台達的全熱交換器機體偏薄,住家常用的250 CMH機型,厚度為22cm。在維修口位置適當的狀況下,天花板內留淨高26cm就夠用了。這樣的機體厚度與大金的吊隱內機機體厚度很接近,也不像除濕機或吊隱內機還需要考慮有接排水管的高度,跟其他廠牌機體比起來是較薄的。設計師都會很盡量爭取室內高度,越薄的機體就代表木作天花版能做得越高!

台達的全熱耗材及中心的熱交換元件,機體加上更換空間,可以壓縮到剛好100公分。以往我們做其他品牌,通常會需要更多的空間才有辦法將熱交換元件與濾網給抽出。也看過不少客人家或是商業空間,做了全熱結果沒有留出足夠的濾網更換空間,結果裝完後多年過去了都沒辦法保養與更換濾網。

我們會建議將機器安裝在低天花處,比如說:玄關、餐廳區。而台達這樣100公分的安裝優勢,更讓我們在某些案件中,有辦法將全熱交換器給規劃在走道天花板內。(真的非得降天花板的情況下,設計師會將低天花落在視覺較少注意到的地方。)
優勢3 恆定新風量技術
在做過幾場的風量測試後,我們發現台達的全熱交換器工程的風量表現得都特別好,但又覺得疑惑。這裡需要簡單說明一下:管線越長、管徑錯誤、轉彎過多,都會讓全熱達不到該有的表現。但在部分管線很長、轉彎也多的案件中,台達全熱測出來的風量明顯沒有因此而減少。我跟原廠了解後,才知道台達全熱交換器有一個特別的技術叫做「恆定新風量技術」,在這簡稱「定風量技術」。

全熱交換器150~350 CMH進氣量的機型有搭載定風量技術。
定風量技術簡單說:會偵測風管阻力,當阻力越高時會提高馬達轉速,以確保風量充足,理想彌補平常風管工程後會產生的風量耗損。可以說做了台達後,風量表現這部分讓人放心。

有記錄才有檢討與改進。
優勢4 面板的選擇方便、多樣,可選配偵測型面板。
台達的全熱交換器有三種壁控面板可供選擇。
A 液晶控制面板 – 此為基本款的功能操作。
B 智能控制面板 – 較常用,重點為可監測室內PM2.5、CO2濃度、溫度、濕度。
C UNOnext 室內空氣品質偵測器 – 單價較高,少用。較適合需要可以網路監測空氣品質、或是智能調整空氣的單位。可提供APP遠端控制、查看空氣品質。
這三款面板在價位、功能上,區分明顯,能符合不同族群的需求。

選配的智能控制面板,可以安排在希望偵測空氣品質的位置。
優勢5 台達原廠的技術能力支援、產品的持續改款。
我曾經有做一場台達全熱交換器工程,使用350CMH等級的機器。做完後,客人對於音量的表現希望能再做改善。在先前規劃階段,設備不得已要安排在更衣室天花板中並且室內不是很高,以及因為是規劃吊隱式冷氣,全熱設備的音量有些會從線型風口這邊傳出來。
我們請原廠安排技術服務人員來支援。台達的技術人員在了解過狀況以及共同討論後,透過電腦設定,來微調風量,來符合業主理想的使用狀況。這樣的技術支援方式,讓我感到印象深刻。雖然說是特例,但起碼是知道有這樣的進階手段。
除此之外,做台達全熱這幾年,我們注意到它們的設備有持續在改款。全熱在台達的廣大產品部中只占小角,但它更新、改良的速度,已經完勝很多其他的大品牌了。
全熱的機體有改過,壁控面板也有改過。而我也提出建議,全熱機體的維修蓋開啟方式可以再做些改進、並且建議可以加入iFD空氣淨化技術。過去也問過幾多次關於風量的問題、關於設計方面的建議、或是到客人家交機,臨時電話詢問原廠面板設定的問題。能得到明確回覆,這點在我這個安裝廠商心裡是很加分的。只有持續地推陳出新與改進,商品才能夠保有競爭力,這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是不變的道理。
台達設備缺點1
在分享過不少台達全熱交換器的優點之後,我也要提一下它們設備的缺點。大風量所跟著帶來的,就是運作音量的提高。室內各出風口以及機體周圍,我們聽到的運作音量是較其他牌子來得明顯一些。
為此,我們也是持續地進行試驗與調整。我們主力採用的無毒PE管(HDPE双壁波紋管),若搭配消音風管,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風切聲。因此這幾年,幾乎沒有客人在反應運作音量了。
題外話,當時有個案件是在設計階段,就決定搭配消音風管。但施作完成、客人入住後反應,實在太安靜了,都不知道全熱有沒有開。但又怕消音風管拿掉會太吵,所以經過實驗測試。最終客人把書房及主臥的消音風管拿掉,理由是:有些微白噪音比較容易靜下心。(業主老婆則是說:這樣才知道錢花到哪去啦!)

消音風管胖胖的,不太美觀,所以通常安排藏在天花板裡。
除了全熱交換器,我們也做過幾次台達的正壓與負壓風機(新風機),運作的音量也是略大。對於聲音敏感的人來說,若要裝正、負壓機,有比台達更好的選擇。有鑑於最近也遇到一些消費者沒有選擇全熱,而是選擇用正負壓風機來做規劃室內氣流導引,這樣的狀況就也需要做留意。
台達設備缺點2
目前如果要手機直接遠端操作台達的全熱設備,要選用的壁面控制面板價格略高,面板全名為UNOnext室內空氣品質偵測器。這個面板價格會比智能控制面板再上許多。UNOnext可以監測空氣品質數據,透過wifi,將空品數據傳至雲端;還可以直接從網頁看到目前的各項空氣品質。這個面板的重點在數據觀測,有基本數值、也有許多額外數值是可以加購。

價格略高的UNOnext室內空氣品質偵測器,台達全熱若需遠端控制需用這個。
因此只要搭配一個螢幕連上網路,我們就可以秀出各項空氣品質的數據。對於像幼兒園、或是公家單位、商場、健身中心等等總之要注意空氣品質的場所,能讓來往員工、家長、學生、路人看到這樣的資訊,對綠建築是大大加分的。也還好,一般人不在家,也比較沒開全熱交換器的必要,因此我個人是認為影響不大。

此為線上可瀏覽的UNOnext即時數據顯示畫面。
全熱交換器可以讓能源效率提升、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讓我們在室內有更新鮮、更乾淨與更舒適的空氣。當住過有全熱交換器規劃的房子之後,確實很難回到室內沒有通風的狀態。在過去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將全熱交換器納入住家必備器材,在裝潢階段就提早請專業廠商規劃。以我們自己在台北跟新竹的觀察來說,在新房子的裝潢案件裡,前面十年大約20戶裝冷氣的客人,會有1戶選擇裝全熱交換器。這兩年則是提升到大約6~7戶,就會有1戶安裝全熱交換器。
空氣的品質與我們的生活舒適性息息相關。以前,我會將重點放在溫度以及濕度控制,這與生活舒適度有很大關係。但是後來我才想通一件事,空氣的"清淨度"與"健康"這是正相關。PM 2.5 的危害性是不能小看的,與PM2.5連在一起的疾病關鍵字可是過敏、氣喘、肺氣腫、肺癌、心血管疾病、肝癌、血液疾病等等。

天空灰灰的就是空氣品質又變差了。
"健康"與"舒適性"兩項要素,重要性的排序每個人可能不同,但"空氣清淨"也實在不能等閒視之。如果能夠兼顧,自然是最理想狀態。全熱交換器的重要性已經受越來越多人重視,同時顧到換氣以及清淨的需求,這是值得一併考量的。台達的全熱交換器是我們推薦的品牌,如果大家有全熱交換器的需求,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