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住在台北的鄉間好幾年了,每年夏天在城市熱島效應的邊界吹著熱風、到了冬天在風口頂著北邊的寒風、門牌又被認定是硫磺區(明明離很遠
舊的一對二的冷氣於107年安裝,R410A的冷氣能力5.6kW(室內機2.8kW+2.8kW)定頻,連結率100%、CSPF=3.61(能源效率五級)。使用於3.36坪、3.9坪的房間內,發熱條件為頂樓東曬、窗戶面北,過往吹起來都能達到指定溫度。但這組冷氣卻在111年居家辦公的夏天掛點,而這組冷氣當初不是自己找人安裝的,實在是不想花時間溝通、找保卡、經銷商、維修聯絡方式,加上電費考量、政府補助、想吹冷暖等因素,經家人討論後決定不修了,直接換新。
為了加速比價&減少的場勘的時間消耗,已經先丈量好室內外機的安裝空間,如圖:
- 外機安裝空間(上機)
- 室外機資訊
- 次臥安裝空間
- 書房安裝空間
目標機種比較:
接著開始進行爬文、比較、聽大家建議,曾經考慮過兩台1對1方案,但是後續維修&安裝尺寸可能很緊迫,最終還是採1對2方案。說實在非理工出身,對於買冷氣也是萌新階段,優點幾乎只能靠電視兒童的印象與各類評測來篩選,非常考驗媒體辨識能力...比較選手如下(不是太客觀,但作為一般消費者我盡力了):
大金:大關系列兩台一對一(經銷商說裝得下,但安裝報價爆預算)
日立 RAM-50NP (5.0kW -> 2.8kW+2.8kW)
優點 |
|
缺點 |
|
國際 2J56FHA2 (5.6kW -> 2.8kW+2.8kW)
優點 |
|
缺點 |
|
購買過程:
議題一:冷氣行or連鎖通路?跑了足甘心、黃色3C、一般冷氣行,不得不說作為消費者,明顯感受到資訊不透明、資訊不對稱帶來的落差。雖說網路上都說冷氣行安裝比較靠譜,但是達萬元的價差,我真的沒這預算。場勘當下有跟各家來場刊的師傅說明,因為銅管是包覆在裝潢內,所以要沿用舊管、舊電源線、排水也沿用,但是報價單卻有很大的價差,坦白說差在哪裡我不知道,但作為消費者,我很想給冷氣行做,但就是沒辦法掏出這麼多錢、也願意承擔未來因為安裝眉眉角角所帶來的問題,所以我選擇連鎖通路。
議題二:哪一家通路?
我的選擇標準是服務感受。
沒錯,就是服務感受,從門市詢問、安排場勘,足甘心全程都是同一組人馬協助,可以明確找到負責人。來場刊師傅也說得非常明確,包含提供丈量後的冷氣能力建議、管線安裝方式、所需時間、如何處理新舊機、安裝當下對於家具的相關保護措施,且後續安裝與場勘的師傅會是同一組人馬。因此即便足甘心沒有另一家連鎖通路約再九折的優惠,我還是選擇這家通路。
在店家裡面作為最後確認,外機型號為2J56FHA2、兩台內機皆為RX28NA2,結單。
至於目前連鎖通路有延長保固的部分,因所在地有硫磺問題,需要加價做處理,他們也很明確的拍相關施工照片並回傳給我。足甘心及施工單位對於安裝施工的保證也很明確,在延長保固內,如果是因為安裝問題所致,有任何問題都會負責到底,超出原廠七年的部分,也是提供保固,出保不囉唆。
- 外機正面
- 外機側邊
- 內機
安裝過程:
安裝當日,門市人員追蹤安裝進度,有來電告知師傅因上一案家延遲,有可能延後的情況,後續師傅也在來電告知的時間抵達,再次確認施工細節後,隨即開始拆舊機。- 外機拆除
- 內機拆除
- 拆下來的外機
如圖所見,107年安裝至今的外機,在格柵機櫃檔中,歷經風霜的樣子。底下的腳腳跟風扇網子、頂蓋基本上已經鏽蝕差不多了。散熱器雖然忘了拍攝,但仔細看起來有遮雨還是有差,沒有脆化的情形出現。
建築本身設計的機櫃部分,朝外的開口剛好落在目前各品牌外機,壓縮機的位置,貼商標的那邊,風扇出口基本上都被遮擋了一半以上,加上風向長年是往陽台吹,夏天風大的時候常常逆風聽到風扇的哀號,所以本次直接請師傅轉向安裝。
師傅的建議是說這樣熱風會吹向陽台,但我的安裝環境屬於頂樓,且陽台非常開放、無窗戶遮蔽,客廳至陽台的落地窗,基本上開冷氣也都會關閉;加上逆風的問題,過往室外機的熱氣也都還是吹往陽台方向,所以安裝方向乾脆順著風走,增加散熱效率。至於上下兩台外機的方向相反,會不會造成熱氣短循環,我想多少是會影響,但下面的外機供應客廳使用,一整年開的時數非常稀少(或者全家在客廳才會使用),主要都是上面的外機長時間運轉,故短循環造成的影響基本上可忽略。
- 防鏽處理後的機器
- 外機安裝
- 內機安裝
使用體驗:
在最冷的天氣安裝,除了完工當下的測試,實在是很難在日常中累積冷氣的使用體驗(等夏天囉),但是暖氣的使用體驗不少,作為一般消費者,我不像專業的版友們有電表或各類儀器可以測試冷氣(但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私信來我家測試),只能提供一些主觀感受性的使用經驗,以下供大家參考。- 外機體驗:
- 跟定頻相比,真的是安靜有感,除了看到風扇轉可以知道機器有啟動,幾乎要很靠近才會聽到機器運轉(暖氣模式),讓我想起小時候廣告某牌聽了再買冷氣,目前國際這台外機我聽了真的覺得買對了。
- 一對二如果不是兩台同時啟動,5.6kW外機單推動一台2.8kW內機實在是太大了,暖氣模式下,還是會跳停;冷氣部分夏天再試。
- 內機體驗:
- 省電一級,一對二不知道與實驗室數值差異多少,但我從原本的1500W電暖器、定頻一對二跳過來,應該是會省很多,目前台電app都還沒跳出來預設超量使用的推播。
- ECONAVI,我一直在找他的感應器在哪裡,後來看到YT拆洗才知道隱藏在進風口面板底下,但也懷疑他有一片白色塑膠遮蔽會不會影響偵測,後來測試真的不影響。當燈光變暗時,面板顯示也跟著變暗,不影響睡覺,日照感應也會根據天氣調節,避免不必要運轉(說明書寫的...);動向感應的部分可以指定自動、吹人、不吹人,設定吹人之後,風向會吹向人所在的位置真的很酷,但感應上不是分分秒秒隨著人移動(說明書上說要3-15分,才會移動過去),人沒有在活動的時候降頻來省電。
- 睡眠模式,跟其他家溫度慢慢調控不太一樣,說明書寫說一小時後冷氣調高1度、暖氣會降低1度 、風量都會變弱(個人覺得還沒睡著就被熱醒或冷醒),但日立的新舒眠似乎對睡眠更友善,希望國際在未來可以有更好的調校。
- 新的空調吹出來沒味道(沒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希望他的自體清、乾燥防霉相關功能,能發揮效果。但我的房間常年保持低溼度(習慣開除濕45%),前一台冷氣本來也是不會臭,再長時間觀察看看。
- NanoeX 48兆,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會有非常細微的放電聲音(冷氣正下方,稍微仔細聽會聽到,離遠一點就沒啥聲音)。PM2.5燈號跟數字顯示,我覺得比小米清淨機靈敏,開窗測試時,冷氣已經偵測到空氣變糟,但小米晚了幾分鐘才偵測到。
- 音量部分,撇除掉前項的放電聲,風聲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安靜(自動風量下,根本感覺不到風聲,但房間就暖起來了),從定頻轉過來著實嚇到(一直懷疑到底有沒有運轉,結果真的有、而且溫度上來很快),最大風也是相當安靜。至於機殼的膨脹聲音,只在寒流那幾天啟動的幾分鐘內有幾聲,溫度上來就沒聲音了。
- 風向除了前面所說可以偵測人在哪裡,他也可以避開不吹人,可以往天花板吹,整個房間的風是很柔和的;暖氣部分風向沒辦法90度往下吹,但房間暖起來的速度依然很快,不會很燥、且腳腳不會冷。
- 遙控器很大、很美,操作起來挺容易的,但是單開nanoeX清淨模式(純送風模式)時,沒辦法調整風向、風量,他會採用前面冷氣或暖氣模式的設定,邏輯有些奇怪,而且該模式下,遙控器面板不會出現溫度、運轉與否的畫面,就是空空的。
- IOT & Smart app,控制部份沒有出現網友們所說斷線、連不上、用電資料累積在同一天的bug,但是我真的不懂,用電資訊以日期為單位為何不能看昨天前天大前天的資料、以月為單位卻不能看上個月某一天的資訊、以年為單位只能看每月的資訊,更不要說所有電器的用電圖表都累積在一起計算,儘管底下還是有分開來,但是不能點進去細看每天的用電資料,實在是令人搖頭。(精打細算的人就是會在電費單出來的時候,回過頭去查某天的某一個小時,哪一台冷氣用了多少電啊,全部加總且無法回顧的用電統計真的不太行,請app開發部門加油好嗎)IOT的使用狀況是門市人員不會熟知的,客戶要買了才知道好不好用,儘管遠端控制冷氣很爽,但用電的那個部分拜託拜託改善一下吧(如果版上真的有國際牌的人員在看)。
- 遙控器基本功能
- 遙控器進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