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陸日本他們都會有人把市面上的空調產品買回來拆解分析給大家,偏偏我們台灣就沒有,可能是因為這個油水太深了,今天就挑選日立跟國際的最頂級系列來拆解開讓大家看看內部的用料設計如何,至於為什麼挑這兩個品牌,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倆的產品設計跟用料趨勢越走越像,下面再分成消費者的角度跟冷氣師傅的角度來看
對於消費者來講:這兩間的售後服務還有備料都非常的長,即使該型號沒有零件可以換了都還有代用零件,以日立來講,他的家用壁掛系列的零件其實就分為現在有漸層烤漆的尊榮、之前的尊榮/頂級,其他的旗艦、精品、超值…都是共用同一個模子只是功能配備的差異;國際的話其實也只有RX,其他的QX、LJ、K系列都是共用同一個模子,兩家的室外機也已經好幾十年外觀都維持一樣,當然裡面的中隔板對應變頻機板、還有底盤有改過因為現在新機型壓縮機都越換越小顆所以腳位會不一樣,馬達架馬達的4個螺絲鎖點也有改過因為從最早以前的銀色鐵殼直流馬達,到後來的黑色塑封馬達,再到現在的白色塑封馬達螺絲孔也有不一樣,再來最近在一堆品牌都開始玩鎖料這招,他們兩間的服務站都還是歡迎一般民眾也能進去拿材料,所以想DIY的民眾去服務站基本上都可以拿到料件來自己做更換,雖然沒辦法拿到跟經銷商一樣的價格但是也是公開透明在合理範圍內,絕對不會像有些品牌是你他媽經銷簽約金的金額越高叫機子的價格還有拿料的價格也相對越便宜的問題,而且這兩間日系品牌也是真正在台灣有開發部、生產線在做冷氣的,第三家就是冰點冷氣了,其它沒點到的不是整機都大陸機美的、格力、美博叫來賣,或是大陸公板機零件來台組裝貼牌,好一點的像東元變頻機板是自己做的這樣
對於安裝師傅來說:這兩個品牌絕對是最好安裝的,當出問題要清洗冷氣或維修保養拆裝這兩個品牌的內外機機體結構設計也是最容易的,還有這兩個品牌拿共約機或方案機其實很便宜,28級的一台大概1萬初頭就有了,71級的也大概3萬5解決,所以要賺錢就靠提兌,而且因為是在地化的品牌,機子的功能性對應到價格相比大金、三菱電機/重工、夏普、東芝、富士通CP值就高上很多,當然富士通有台家用Z系列大概是能撐得上檯面的冷氣了。
這次寫文章風格稍微改變一下,首先先來看新聞時事
現在的7-11鹽水意麵要價79元

以前的7-11鹽水意麵65元,是所有微波爐食品內最便宜的一款

好事多的凱薩肌肉沙拉生菜換成一般萵苣,雖然售價小降,但大量採購萵苣的成本一定比蘿蔓低,一定還是賺,我就問蘿蔓的產季又到了內容物會再改回去嗎

接著一樣好市多的牛肉捲改豬肉捲,用屁股想都知道豬肉成本比牛肉低,那售價降了嗎

接著來看市面上的鴨血因為產量少價格高通常混入其他阿薩布魯的血
黑心商人2/鴨血產量只占全台1/10 混合雞血成業界公開秘密
其他產業的看完了我們回歸本業來看看空調的產品
首先來開箱兩家最上位的機種,至於外觀大家各有所好這邊就不多做評論了
- DSC_2587
- DSC_2589
- DSC_2590
- DSC_2966

接著我們從內機迴風處開始看起
日立的濾網內還是有兩小片廣告效果大於實際功能的PM2.5根光觸媒濾網,你他媽要嘛做的跟夏普的Airest一樣,不然其實可以拿掉比較務實,還能減少100元的成本不香嗎?國際的初級濾網自從改nanoe X說要吸附髒污就又改回大孔徑的濾網,實際上使用發現那些標榜一些神奇離子清淨的功能其實只是讓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沉降到環境物體或地面被吸附住而已,所以測出的數值就會很低
初級濾網尺寸日立跟國際的疊再一起發現尺寸根本一樣(國際有缺角稍微少了一點而已)

- 長
- 寬
- 日立兩片雞肋的濾網
- 國際無噱頭用的濾網
迴風口的面積
日立:正面62*18+上方62*15=2046平方公分
- 正面長
- 正面高
- 上方長
- 上方寬
國際:正面61.5*14+上方60*16.5=1851平方公分
- 正面長
- 正面高
- 上方長
- 上方高
另外補充一下,現在為了求要有更好的熱交換效率台灣通常都做四折式的蒸發器,可是大部分正面最下面那折要不離水盤很近,不然就被外殼的濾網框擋住,然而氣流一定走風阻較低的地方,導致最後一節鰭片流過的氣流就很少,等於形同虛設,這次日立改款就有對這問題進行對策改善
- 日立的還有四公分寬度
- 國際的一個指頭不到
橫向導風板日立是一體是有做一點小小的翼截面,國際的分成兩片,大片白色的有凹凸紋路防結露,拆裝上一定是日立的略勝一籌,而通常導風板做的越大越長,又有翼截面的厚薄設計,送風的指向性也會比較好,就像日規機為什麼機體都做那麼厚,有些機款就是利用機體延伸出來的面積讓氣流產生邊界效應,達到更好的送風指向性
日立導風板設計及驅動
- 下風處
- 上風處
- 下片長度
- 上片長度
- 左右風向連動
- 水平導風單一馬達
- 水平導風單一馬達
國際導風板設計及驅動
- 雙片獨立水平導風板
- 下片長度
- 上片長度
- 左右獨立導風
- 水平導風板馬達
- 白色水平導風板左側馬達
導風板跟步進馬達的連軸處日立改成十字形連接的,之前板上有人問怎拆卸,其實還是一樣中間支持處解開往下壓導風板彎曲變形再兩邊向內抽就起來了,只是日立這十字軸的卡比較緊,國際的還是維持跟日規冷氣慣用的一圈金屬環,拆法也是相同
出風口尺寸
日立:63*6=378平方公分
- 長
- 寬
國際:63*5.5=346.5平方公分
- 長
- 寬
顯示部日立用彩色液晶顯示,國際是八段加燈號顯示,美學方面肯定日立完勝,國際的看起來比較凌亂,但隨時抬頭就能看到PM2.5數據,不用像日立的要拿遙控器翻蓋按數據出來

室內機上部日立也學起了國際做了個帽子凸起來,如此一來從下面往上看室內機高度就能顯得比較小

- 日立
- 國際
前蓋日立有漸層銀色加透明烤漆,國際維持白色底殼加透明面板組合而成

前蓋可動面卡榫設計都蠻粗的,比較不會掀到斷掉,可動機構日立的做在殼體上,左右傳動齒輪連桿是金屬的,國際的則坐在面板上,左右傳動齒輪連桿是塑膠的
- 日立(左)國際(右)
- 日立傳動聯桿
- 國際傳動聯桿
- 日立掀蓋
- 國際掀蓋
翻到機背日立在機體置中的位置有個做內接銅頭頂起室內機的撐桿,不得不說這設計真的一絕,國際的就要自己找膠布或保麗龍來墊
再來日立改款的機背水溝變比較大,國際的就一般大小,兩者的傾斜方向剛好相反
最後要讚美一下日立這次改款終於把蒸發器銅管引出向下的塑膠蓋板改為跟國際一樣可拆式的,這樣一來再換蒸發器直接抽起就好不必在那邊折銅管穿過底板洞穴通道,裝新的蒸發器也是

安裝背板的部份兩家都有在上面做機體尺寸距離、配管位置、中心點的記號,日立後來也學國際在下側左右兩邊做了可彎折的設計對應裝潢場配管預留的橫向開口可以鎖付在角材上

室內機的側邊可以看到日立的深度稍微默默地變比較厚,當然跟日規機還是天差地遠,國際的就是非常符合台式風格的尺寸設計,個人感覺日立似乎有意要把室內機的厚度做深像日規機看齊,但是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冷氣師傅沒辦法一次接受那麼大的變化,變化太大就像富士通Z系列、國際GX系列那樣台灣師傅大家都不推罵的要死,會有各種理由什麼設計太複雜、太難安裝、重心太前面有的沒的都跑出來了,所以日立先稍微設計的厚一點試試水溫,當每個日立的經銷商師傅都沒有發現安裝上有什麼困擾好像也還好的時候,隔15年產品改潮換代再設計更厚一點,到那個時候的更新一輩的年輕冷氣師傅可能又覺得那樣的厚度跟結構設計好像也還可以接受的時候,時間如此一點一滴的過去,台灣過了45年後慢慢就會普及現在日規機那種設計,這就是台灣人比較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對照在政治的表現上面不也是這樣嗎?把時間軸焦距拉遠就會發現蕃薯氣候是晴朗的天空8年,又變天成大草原8年,季節輪流交替
再來可以看到日立的灰色塑膠底板根白色的前殼是有一個段差的設計,這樣從機構的角度來看可以消除因為塑膠射出的公差造成組裝起來的間隙以及減少機體震動或熱脹冷縮產生的異音,不過不知道的消費者就會以為組裝沒卡好
另外日立這側面看久了感覺真的是在學2015年日本日立推出的X系列,只是台灣的這款靠近掀蓋面板延伸到出風口只有做微內縮的線條讓視覺感富有層次沒有像日本2015年的X系列是一條黑色的裝飾
- 國際RX側面
- 日立NT側面
日本日立2015年度X系列
再來把外殼給拆了,注意日立的要記得先開電源蓋把可動面板步進馬達的排線分離

外殼移除就會看到下面這樣

首先看到WIFI模組,日立的還是外掛設計,國際已經整合在一起了
- 日立WIFI模組
- 日立WIFI模組固定
- 國際WIFI晶片
看到顯示機板的部分,日立用的是彩色液晶顯示,真心覺得這顯示螢幕可以應用到洗衣機的顯示面板上搭配觸控按鍵,以前80年代台灣很多洗衣機跟音響常用單色或彩色的真空管顯示幕,洗衣脫水注水顯示面板還會有相對應的動畫,可惜那個在顯示比較耗電而且會微溫發熱,後來真空管慢慢過時改成LED紅光燈號指示,陽光下根本看不清;看到國際的RX一樣用LED燈珠顯示搭配八段顯示器顯示溫度跟懸浮微粒濃度,外加有兩顆紅外線眼睛感知人體動向及輻射熱源
- 日立液晶顯示
- 國際LED顯示加感測元件
兩家的負離子送出位置都在出風口右下方,日立的就是兩條電線,國際的有個弧形板加放電針,另外國際主打的奈米水離子送出位置就在風道右側的黑色圓型管道那
- 日立
- 國際
日立負離子高壓放電模組就在內機控制機板上白色方塊上頭寫著高壓注意的東西那

國際的則在圖片中機板黃色排線扣上黑色方塊的模組,下面有貼OK字樣的小圓貼紙內是奈米水離子的放電針及產生器,右邊小塊機板是他的高壓模組

再講講跟安裝要緊的設計,國際接控制線的線槽到正面出口有微向上彎曲又向左側縮減,要是電線先剝好壓完端子再穿進來到出口處會有點小卡住,就沒向日立整個線槽是通暢的那麼好用
- 日立控制線出口
- 國際控制線出口
比較一下兩家控制機板的設計跟線路布局
國際的就一塊的設計從交流電的輸入整流穩壓變壓到弱電訊號的控制都在同一塊板子上,所以整體線路布局比較簡單,除了送風馬達排線組還是從右邊穿過中間的洞繞到左邊給馬達還有負離子的正負極電線連接插頭卡在送風馬達跟電源板的中間,這兩處拆卸跟組裝腳路比較卡外,其他大概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反正就是一個字,順~
- 基板鐵蓋
- 內部配置
再看看日立的,這次他把電源供應跟弱電控制分開成兩塊板子,連接線組左邊右邊有些從中間的洞穿,有些從外側跑,防火鐵板分成好幾塊,還有負離子的紅色跟綠色電線連接插頭怕垂在那運轉晃呀晃的產生噪音,所以原廠設計用束帶束在內機底座的卡溝上,要把整塊機板給拔了還要剪束帶,裝回去也要再拿新的去束電線,整體設計感覺就是亂,一個電源板連接線組左邊右邊中間外側跑來跑去的,這是在考驗我組裝樂高的功力嗎?所以拆日立最新款的反而思路要比較清晰,況且台灣日立這尊榮系列功能性大概對應日本日立最低接的D系列而已(當然外觀是有頂級的感覺),沒有濾網掃除、再熱除濕電磁閥、攝影鏡頭、遠/近紅外線、濕度顯像儀、獨立控制的導風板,少了那麼多的線組照理來說應該要簡單明瞭才是阿
- 基板防火鐵蓋
- 右側的弱電控制板
- 左側的電源板
- 電源板配面有打膠
日立複雜的配置
- 鐵殼分好幾塊
- 中間洞口線組穿進穿出
- 機板繞外側的線組
國際基本上就是這一把線組
- 線組集中同一方向
- 負離子接頭夾在中間
- 馬達線要跨越中間的縫
這兩家現在都有顯示PM2.5數值的功能,所以都有檢知的模組,經過拆解發現兩家用的竟然是一模一樣的模組,差別在日立的檢知孔沒被用黑色膠帶貼起來,當用久了內部鏡頭髒污可以用棉花棒進去擦一擦,國際的用膠帶貼起來如果用久了跳故障負離子的弧形板清完了還不行就把整個外殼都拆掉找到機板左上方的黑色方塊撕掉膠帶一樣用棉花棒清一清
- 日立PM2.5 sensor位置
- 日立PM2.5 sensor探頭
- 國際PM2.5 sensor位置
- 國際PM2.5 sensor探頭
拆下主水盤來看一下兩者設計的差異,依目前使用下來發現日立現在這水盤基本上就是有水就流掉,個人猜想可能是因為為了不要讓水盤積水,這時就少了水封幫助鰭片跟水盤間隙的氣密,所以日立才再水盤底部做了許多橫向的擋片幫助氣密以及避免滴下來的水被風鼓的負壓抽出從出風口噴水,如此一來就不會淹一層水在那邊造成水垢淤積,國際還是把保溫的保麗龍做在內側用膠跟塑膠水盤黏合

日立水盤多了銀離子抗菌劑抑制水垢的,自己使用觀察了很久發現這水盤設計到根本不會淹水這抗菌劑其實感覺就沒那麼必要了

再看到水盤延伸出來支持橫向導風板的轉軸,日立還是跟很多廠家一樣設計了這個塑膠軸套,這個缺點是在清洗拆卸導風板時沒注意收好可能會不翼而飛

國際的就不會有這問題存在

比較一下兩者的尺寸
日立
- 長
- 寬
國際
- 長
- 寬
後水盤的部分,日立一樣有許多橫向擋片來氣密,國際則是貼了一條發泡海綿
- 日立
- 國際
有些人會遇到明明冷氣很乾淨但卻會漏水出來有時就是後水盤導流到主水盤的末端出口鳥嘴在作怪,所以也來比較一下兩家的設計,真的會逆流的話就在末端插一根電線解決
日立
- 後水盤洩水口
- 機背水盤洩水口
國際
- 後水盤洩水口
- 排到主水盤
前面有提到機背水盤日立改的很大就來看看有多大,日立的有3.5公分寬;國際的大概1公分,其實這個機背水盤應該可以拿掉,直接在風道的背面貼上保溫才就好了,不然掛洗冷氣這水盤根本洗不到,像人家大金URURU SARARA X系列還有A系列的室內機下面也有迴風口路徑一路往上到風鼓上面增加回風氣流,這時風道的背面為了要保溫就是卡上保麗龍來對應
- 日立
- 國際
再來我們在把蒸發器給拆開來就會像下面這樣

日立的蒸發器尺寸體積:63.5*(11.5+11.5+10.5+5)*2.5=6112立方公分
- 長度63.5cm
- 第四折11.5cm
- 第三折11.5cm
- 第二折10.5cm
- 第一折5cm
- 19段
- 鰭片厚度2.5cm
- 兩進兩出迴路
- 7mm管徑
國際的蒸發器尺寸體積:64*(14.5+9+8+6)*2.55=6120立方公分
- 長度64cm
- 第四折14.5cm
- 第三折9cm
- 第二折8cm
- 第一折6cm
- 19段
- 厚度
- 三進三出迴路
- 管徑7mm
然後日立常講R-32冷媒會易燃易爆R-410A最安全,經過兩年的沉寂把之前打32冷媒的廣告都給刪光了自己2022年也用上R-32冷媒,然後說接頭是高規R-32冷媒管接頭,其實這就是講給不了解人聽的,實際上日立內外機用的接頭跟國際一樣都是大陸HJ出產的接頭跟閥,反正兩者用的都是翻砂鑄造(厚的R-410A/R-32適用)袋型螺帽,基本上根本不會有問題,之前國際那個新北市炸壓縮機的根本他新機出廠壓縮機線圈就絕緣不良了,安裝好試機壓縮機一啟動內部線圈產生火花,管內又是氣密系統外加R-32確實有微燃性不氣爆才怪,原廠跟新聞扯那什麼高壓沒開,若真如此那每次在拆機或移機做冷媒回收泵集先關液管都來不及等冷媒完全吸回室外機存放關閉汽管修理閥,這時全日本大陸台灣大概炸的轟轟烈烈了,冷氣師傅個個減少,所以有些廣告新聞還是看看笑笑就好,原廠當然不會承認是自己製造的疏失呀,這就是人心醜陋的一面,國際那也只是剛好新品不良可能廠內趕台數也沒測試到而已,像之前國中小的冷氣國際就有一批室外機的凡而內部管路沒焊接好,一拆箱整個都冷凍油,不過大家還是都能體諒一下啦,畢竟政府要求期限內要裝完,生產的趕生產,安裝的拚到午夜做通霄的,大家都有壓力難免會失誤阿
- 日立
- 國際
風鼓的部分兩家都沒有做一些減少噪音的片形、降低風阻的高爾夫球面或加強風量的特殊構造,就是中規中矩很一般的表現,不過兩家都有在風鼓做抗菌的塗料,然後每次碰到日立要拆風鼓都還要換2.5mm的六角旋絲棒,國際的一支十字的就從頭拆道尾了,接著就來比較一下尺寸的差異
日立:
- 長度64公分
- 直徑11.5公分
- 固定螺絲2.5mm內六角
國際:
- 長度64公分
- 直徑11.5公分
- 十字固定螺絲
最後來看風鼓的馬達,兩牌都是採用大陸Nidec的電機,兩台都有在馬達的外圍多做了一個塑膠殼避免特定轉速產生的振動或電磁異音
- 日立
- 國際
內機看完了來看外機
首先放幾張美照讓大家欣賞一下兩牌湊在一塊相親相愛的感覺
- 相親相愛的傢伙
- 正面
- 右側
- 左側
- 背面
- 上方
看到出風格柵的部分,日立有做順向導風的設計,而且拆掉出風柵可以看到風扇導環有內凹沖壓一圈控制渦流的,用意是減少噪音,國際的就一般,建議國際可以對策維持這個出風罩造型,不過風扇是正轉的就把橫向格柵改成像大金那樣是有順向流的設計,不然那雙葉的風扇在轉本來就有一種啪啪啪啪的聲音了,出風罩應該要針對流體力學設計一下相互制衡,或是改成日本國際那款圓形的吹出柵就有導流設計,不過就比較沒有日式的方正美學了
- 日立
- 國際
接著來看廠牌貼紙,這時就要噴一下日立了,從以前還沒被美國爸爸收購時日立龜殼紅標下那張透明底DC INVERTER的貼紙大概在室外曬一年就會開始泛黃,到後來被美國爸爸收買改成變頻日立冷氣INVERTER的橢圓貼紙還是一樣泛黃(尤其越久越黃,就像整天都沒喝水尿出來的尿是黃褐色那樣),整體看起來就很噁心,那張紅色廠標表面也是會裂出很多細紋,人家旁邊的國際廠標歷久彌新,下面那張iNVERTER的貼紙還有右側的規格貼紙也是透明底的就沒這問題,連我都好奇他們開發的難道都不會在路上走跳抬頭隨便看一下自家優良出品的冷氣實戰後會變成這副德性需要對策改善一下嗎??難道日立養的200人開發人員團隊都只是來上下班為了賺錢在社會上混口飯吃,對自家冷凍空調產品一點熱忱都沒有嗎?連這種品牌形象問題都不重視
- 日立
- 國際
看到外機防水蓋的設計,日立的直接在端子座相應位置鎖一塊鐵板結案,所以安裝要拆的螺絲就只有一顆,國際把那塊防火花的鐵板做在機體上,安裝要拆的螺絲就有三顆,兩者都有達到相同的目的,但就安裝工事來說日立是稍微輕鬆了點
- 日立(左)國際(右)
- 日立(下)國際(上)
順著拆卸手順先打開上部蓋蓋,兩者的配置都大同小異
- 日立
- 國際
其實這時有發現國際外機整個殼體跟日立相比似乎比較軟,整體的剛性沒有日立來的好,好奇是不是國際的鋼板用的比較薄,乾脆拿出游標卡尺來量厚度
側板組立:日立0.71mm;國際0.84mm
- 日立
- 國際
導環前面板組立:日立1.03mm;國際0.92mm
- 日立
- 國際
冷媒閥側板金組立:日立0.65mm國際0.79mm
- 日立
- 國際
室外機底盤:日立1.09mm國際1.08mm
- 日立
- 國際
量完數據發現日立跟國際應該是採用相同厚度的鋼捲下去沖壓才對,甚至國際的還比較厚,可是偏偏國際的外機結構體就是比較鬆散,後來前前後後看了很久發現日立的螺絲頭用的比較大顆,且螺絲鎖比較多,連正面導環靠壓縮機邊側邊也有三顆螺絲固定,冷凝器靠壓縮機邊也有兩顆螺絲跟側板組立做鎖付,接著重點是日立鋼板的沖壓造型深度比較深,且形狀多變,造就整體剛性比較強,國際的話他的正面導環到壓縮機邊是合上去而已,冷凝器只靠跟壓縮機與風扇區那個防音板鎖付,上蓋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讓雨水往四邊流下除了有沖壓三條紋路還有做一點弧面的設計,人踩上去竟然就下陷凹掉了,尤其國際冷凝器旁邊的風扇馬達架,上部的橫向固定板右跟冷凝器勾在一起,那個兩葉的風扇雖然照流體力學的角度來說通風組抗較低,相同轉速下風量比三個扇葉的大了點,可是他的震動比較大,這時又跟冷凝器勾在一起運轉久了雖然冷凝器壓縮機邊上面有條泡棉抑制震動,但久了可能被壓到扁掉了間隙跑出來就會隨著壓縮機頻率跟風扇轉速的不同出現滋滋滋滋滋滋~~~的異音,這應該也要對側改善一下
板件的設計,上蓋部份兩個廠牌收邊都有做內凹反折,差別在日立反折比較大國際比較小
- 日立
- 國際
在導環前面板部分日立的造型就比較多而且衝壓深度又深,剛性比起國際的好很多,國際的就比較軟
- 前面板背面
- 日立導風環有反折衝壓
- 日立導風環的洩水口
防音板的設計兩家都有改善的空間,目前做這樣一定會造成靠壓縮機邊的鰭片空氣流速會較弱(日立的因為距離較短影響比較小),應該做成向吹出部傾斜氣流流場才會順
- 日立內部構造
- 日立防音板與鰭片距離
- 國際內部構造
- 國際防音板與鰭片距離
從防音板來看也是日立的造型做的比較堅固,日立(下);國際(上)

接管處側板也是日立在轉折處有沖壓許多橫條紋增強剛性(在下半部被黑色防音吊膏貼住了),再來可以看上面導環的內側跟這張側板的內側對照國際的可以發現日立在板件內側的烤漆還是烤好烤滿,一點都不馬虎,國際的就露出原本度新鐵皮的顏色,還有粒狀飛漆的樣態

在來看室外機背部吸風處保護鰭片的後網用料,其實在日本他們的冷氣是沒這玩意的,直接就是整面的鰭片,要裝那個後網還要選配加錢,台灣可能安裝師傅還有搬運工人比較粗魯所以外機紙箱子都還是整體的而且機體背面都有鐵網保護鰭片避免被大的物品壓到,不然日本他們的室外機紙箱紙有機體的下面跟上面然後用打包帶束起來而已
日立後網鋼絲:2.32mm
- 日立後網
- 鋼絲直徑2.32mm
國際後網鋼絲:4.21mm
- 國際後網
- 鋼絲直徑4.21mm
正面構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日立雙排冷凝器內側那排是歪的(上面間隙大下面正常),可能是曲折機放的時候沒固定好內側那塊跑位了才變這樣,反正蓋子關起來眼不見為淨也不影響使用,再來聽幾個經銷商老闆說日立現在R-32尊榮系列的變頻機板改成倒放設計的這款板子也是直接大陸做好運來台灣,國際的就我所知內外機的機板是委託新北有間工廠隱身很好的合麗實業做的,反正對我來說板子穩定性夠都不要故障就是好東西了
- 日立
- 國際
再來要來抱怨一下國際的室外機烤漆,之前洗冷氣碰到一台96年的國際室外機他整個的漆膜厚度明顯比現在的一般機來的厚,而且是有光澤的那種,且連底盤也有烤漆,現在的國際要買到跟以前一樣的規格還要選到防鏽款訂製機種直接跟原廠特注排單生產才有,這樣就知道很多廠家都從看不到的地方開始偷,看的到的當然越做越棒了,對吧!
- 國際外機高膜厚面漆
- 96年產
再來去年國際外機的底盤陸續改成這種深霧銀色的鍍鋅鐵板實務上發現又比原本的鍍鋁鋅合金更會生鏽,才用一下子跑暖氣有泡到水錶面就都白化了,這種白化後繡點就會跑出來,然後就整個大面積的生鏽了,之前也有版友看到我貼自家的國際外機生鏽照片,然後去私訊國際小編,但人家是這麼說的.......我也是看看就好,好在國際還有防鏽訂製機種這條路可以退
- 底盤鍍鋅表面白化
- 繡點出現
- 國際牌小編回覆
在看變頻機板前先來看抑制高頻交流電的扼流器,結果日立的扼流器跟以往的日立相比怎變小超過一半的體積!!反而國際的比較大顆,雖然我有做了小小的測試發現同樣的機子裝大顆的扼流器,運轉跑出來的功耗大概會多個5~6W,換小顆的功耗會減小一點,不知道是不是銅價上漲又要設法降成本了

- 日立扼流器
- 國際扼流器
- 日立的背面有絕緣貼片
接著來端詳兩家在變頻機板上的設計差異
日立的表面有塗凡麗水;國際的有塗矽膠保護,翻到機板正面日立的平滑電容用了兩顆;國際的一顆
- 背面(朝上)日立(左)國際(右)
- 正面(朝下)日立(左)國際(右)
日立的平滑電容規格是400V500uF耐溫85度兩顆

國際的平滑電容規格是400V800uF耐溫85度一顆

改變比較大的就日立這塊大陸製與日本同步的變頻機板了,這塊板子交流轉直流的部分從原本的橋式整流器改為用四顆電晶體來做功因補正跟整流的功能,電晶體型號是TOSHIBA K39J60WS

壓縮機驅動晶片也從原本的IGBT換成六顆電晶體來推,型號是15J341

室外機風車馬達也一樣由原本的IGBT驅動晶片變成6顆MOSFET來驅動,型號是R6004JNX138083

整體的配置比較大變化大概就在驅動元件不再用整合式的IGBT晶片而是改用一般最基本的6顆MOSFET電晶體來推壓縮機跟馬達,就功能性來講IGBT是比較能夠驅動負載較重的電機,MOSFET是用輕負載的電機,成本來講一定改現在最新款的這樣比較省錢

這是日立2021年尊榮/頂級系列的機板,左上方有塊晶片上面有散熱銅箔的就是負責驅動壓縮機的IPM

然後他的旁邊是橋是整流器

風扇馬達也是IPM驅動的

講到這一定一堆人會罵他媽雞八毛越改越差還年年漲價,所以我也找來了日本日立的カタログ和仕様書(她們日本很多品牌這些資料都是公開在官網的,不像我們台灣要賺你的票票都把這些資料當寶)結國發現日立真的會在這種時候跟日本技術同步,如果要求要搞個銅合金風道阿、波浪形風鼓、室外機V形缺口風扇、濾網掃除機構、風鼓反轉加清掃毛刷,或是什麼是外機風車反轉外加凍結洗淨要嘛推託台灣師傅不喜歡搞那些,要不就在那凍結洗淨1.0、2.0、2.0+、3.0、3.0PRO、3.0PRO MAX、4.0ULTRA......


首先是2011年日本日立最上位機種X系列末代壓縮機還採用IGBT來驅動的設計,室外機風扇已經是用6顆電晶體來推了

這是2009年日本日立最上位機種S系列壓縮機及風扇馬達都還是採用IGBT來驅動

有沒有覺得這台室內機、遙控器跟是外機有點眼熟阿,其實這台台灣日立曾經有引進過這台,我有點忘記型號了,但記得只有40級單一型號,後來才又進那個閹割板的SYT系列


回來看看國際的,國際的風扇馬達因為是內置機板所以只看的到壓縮機是IGBT驅動的,晶片一樣是上面有銅箔散熱的那塊,下面那塊是全橋整流器,跟以往日立的配置很像

壓縮機的防音雜棉日立包一層,國際穿兩件,國際的甚至連壓縮機底部都用上防音雜棉抑制高頻電磁音,有些機種也在壓縮機殼體上貼了吊膏來消音,不過貼在壓縮機上的黑色吊膏久了都會因為壓縮機高熱把吊膏融掉變黏稠就整個下垂呈現一種噁心的樣態,另外可以看到日立在壓縮機衣服的下側雙面都沒有貼付雜棉,防止吸到內部配管產生的冷凝水,久了底盤長期泡水烤漆就開始起泡脫落生鏽的問題,但日立也不是每一款室外機的壓縮機衣服都是下側雙面無雜棉的配置,有些也是跟國際一樣紙防壓縮機不生鏽卻防不住底盤生鏽
- 日立一層消音棉
- 日立防含水設計
- 國際兩層消音棉
壓縮機的配置日立家用清一色都是採用東芝的迴轉式壓縮機,22、28級是單迴轉,36級(含)以上是雙迴轉;國際的全部都是配自家大陸壓縮機廠出品的壓縮機22~50級是單迴轉,63級(含)以上是雙迴轉,但國際K系列的63級還是單迴轉
日立採用的壓縮機型號是東芝日本廠出品的NX66F0F-22D(R-410A、R-32冷媒共通)

查了一下這顆的規格是630W的電機出力,排氣量應該是6.6cc,感覺上日立這28級的配這顆是有點太小了阿,如果22級的搭車顆66F0F可能還夠力,28的應該要配到隔壁那顆89F0F才對,不然要撐到額定能力就要超頻了,或是加大風速來把冷氣能力撐起來

再來看看國際的,喔不,竟然配了一顆排量只有5.2cc的壓縮機,這排量真的夠推2.8KW的冷氣能力嗎?沒關係,我們下一篇在來了解一下他們都怎搞的

查了一下廣州萬寶松下壓縮機廠得到的資料


日立自從2019年換掉那顆招牌1000W出力的渦捲式壓縮機後換成東芝的迴轉式外機內部的空間就變得很大,壓縮機體積就跟你我在用的水壺差不多大
來到冷凝器觀察一下兩家的差異
日立尺寸:長77cm*寬3.56cm*高57cm=15624.8立方公分
日立的是外機冷凝器多縫式鰭片的片型沒有像國際來的那麼密集,但日立的厚度比較厚,估計也是達到相同的散熱效果,論長久使用後來講,日立在散熱性能的衰減會較低,因為片形衝壓的孔距較大,灰塵較不容易堆積
國際尺寸:長81.5cm*寬2.59cm*高54.5cm=11504.1立方公分
- 長度81.5公分
- 寬度2.586公分
- 高度54.5公分
- 26段
- 二進二出加過冷卻迴路
- 管徑7mm
電子膨脹閥
日立:閥芯---盾安DPF1.65C-057;線圈--盾安DPFX06-042
國際:閥芯---三花線圈1230 T0116036---三花22030311
- 日立盾安線圈
- 日立盾安閥芯
- 國際三花線圈
- 國際三花閥芯
迴圈設計:日立在膨脹閥的出入口都有做迴圈設計降低冷媒流速減少冷媒流動與級速壓降的噪音,國際在膨脹閥出口端也有迴圈的管路配置
- 日立迴圈
- 國際迴圈
風扇葉片:日立是一般常規三葉片的配置;國際則是雙扇葉設計,而且有明顯的翼截面設計跟背風側高爾夫球面造型降低空氣阻力
日立扇葉尺寸:直徑cm*厚度cm
國際扇葉尺寸:直徑cm*厚度cm
- 日立直徑43公分
- 日立厚度15公分
- 國際直徑42公分
- 國際厚度12公分
翼截面的部份日立比較不明顯,國際的就很清楚看的出來
- 日立前進角
- 日立離去角
- 國際前進角
- 國際離去角
風扇馬達一樣兩家用的都是大陸製的馬達
日立:Nidec SIC-58FV-F136-1 DC310V 8P 36W
國際:臥龍電機ZWA2410S02A DC280~340V 10P 35W
- 日立馬達
- 國際馬達
日立的馬達比較好拆解,前面鐵蓋撬一下就開了,採用8磁級轉子,軸承是常用的608Z雙面鐵蓋
- 日立馬達塑封鐵芯
- 日立馬達轉子
國際的馬達萬一要換軸承就比較難搞了,光是撬開馬達背蓋就有點傷到塑封殼體了,接著要先把內置驅動板跟塑封定子鐵芯連接的三個焊點解焊取出電路板,這時才能順利取出轉子,維修價值就不高了,好消息是國際的馬達軸承轉久了都不太會有異音所以沒差,日立的後來沒在用自己馬達廠生產的馬達改成採購大陸Nidec的馬達軸承的耐用度就好很多
- 1:撬開背蓋
- 2:解焊焊點
- 3:取下機板
- 4:取下的機板
- 10級轉子
- 608Z軸承
最後要講一下遙控器按鍵材質的設計,日立這掀蓋內頁的按鍵材質是有設計過的,摸起來是一種乾爽滑順的矽膠材料,這樣的設計跟左邊一般的矽膠按鍵相比確實是比較不容易沾黏灰塵及汙垢

最後來總結一下
1.現在家用空調很多零組件都是大陸進口的不易外,因為成本低才能賺更多錢,如果電子膨脹閥、四路閥都樣像以前加用變頻用到Danfoss、FUJIKOKI、SAGInoMIYA這些廠牌,那肯定沒辦法賺大錢的,現在只能在商用機還看的到這幾個牌子的冷凍系統配件
2.防鏽方面跟板金設計日立還是維持以往的水準,國際不知道是在哪時烤漆就換現在這種漆膜比較薄的,底盤從最早跟日立一樣有烤漆後來學日本用鍍鋁鋅合金的,現在改鍍鋅的等於少了一層漆膜的保護,反而更容易生鏽,只能說產品越是環保反而製造更多垃圾,設備商貨出的去才能發大財
3.兩個品牌整體內部看不到的用料是在走下坡的,壓縮機也越換越小顆,連帶周邊的元件、驅動都能縮小化以降低成本,既然這樣要如何達到標稱的冷氣能力,靠的就是變頻的頻率控制跟在風量上做文章達成,但消費者看的到、摸的到的部分是真的有在進步越做越好了,尤其國際的室內機一些設計是能夠看到有承襲日本國際冷氣的設計來的,像是左右獨立驅動的導風板,水平導風板內的馬達跟日本的冷氣一樣是齒輪驅動,所以開合聲音也比較大,那個RX、PX系列室內機外觀明顯是仿日本國際2015年的X系列,只是深度沒日規機那麼厚,日立的話完全就是台灣走台灣的路,日本是日本,他的機構設計倒是比國際的簡單一些,把經銷商的師傅照顧的很好,所以大家都推日立,因為好安裝、維修跟保養,不然記得大概十年前國際那時很有心出了一台GX系列,那台就是拿日本國際2012年的機子閹割掉濾網掃除模組來賣的,結果台灣冷氣師傅普遍不喜歡那台,後來國際財又出了外觀差不多的LX系列取代GX
4.論關鍵的壓縮機,很早之前國際的變頻機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28級的冷氣就用雙迴轉的壓縮機,扼流器也有兩顆,整個室外機塞的滿滿,跟現在換單迴轉的還越換越小相比真的差異明顯;講到日立的就又更搞笑了,日立渦捲式壓縮機,榮獲60項專利,靜音、省電、耐用,這些廣告詞從小聽到大,後來開始摸空調,確實發現渦捲式壓縮機的效率比較好,定速機在運作聲音方面跟迴轉式相比真的比較安靜,但並不是真的分貝數很低,其實是因為渦捲式沒有惱人的低頻噪音,所以顯得安靜,到後來變頻機渦捲式的跑起來低速也不會有迴轉式低沉豆豆豆的聲音,高速在跑音高偏高是比較清脆的聲音,不過我也是有遇到有人嫌那個高頻太吵,只能幫壓縮機多加幾層吸音棉跟黏土來降低高頻音,在迴轉式的壓縮機衝高頻會有一種聽起來很有力的重音,所以才會板上有人抱怨日立新機是外機很吵,最近看台灣日立以前渦捲式壓縮機打很大的廣告都拿掉了,只寫壓縮機日本製造,依照心理學角度來看,如果現在換東芝的迴轉式壓縮機要比日立的渦捲式強,日立應該會狂打廣告宣傳才是,絕對不會像日立反對R-32冷媒後發現事態不對默默的刪除之前的宣傳,這就像國小回家忘記寫作業隔天又來不及抄同學的當然要說忘記帶在家裡,總不會說自己沒寫作業吧
- スクロール1
- スクロール2
其實日立換東芝的壓縮機可以換這種汽缸休止的壓縮機,不然日立現在的低頻能力經過實測大概落在額定的一半超過(28級的低頻冷氣能力大約再1.7KW那),再下去壓縮機就切出了,可惜這樣要多一顆四路閥,配管也變複雜,這種設計在台灣絕對是不可能發生的

5.經過詳細的拆解研究用料後,臥房、書房、琴房的空調可以選用國際的,變頻的調控上會比較細膩,低頻能力也夠低,風向的控制變話也較多,若是要長久使用可以跟經銷商特注藥房繡訂製款的外機,如果是客廳、廚房、餐廳、韻律室要裝空調可以選日立的,冷氣性能出力上相比國際的是稍微強了點,其他的部分兩家都差不多,這也是當初為何會拿這兩牌最上位機種來比較的原因,就是因為發現他們倆在設計還有數據調校方面日趨接近,日立學國際、國際也學日立
6.如果你追求要有溫溼度精準的控制、同樣有漂亮的機體外型、多機能,性能數據沒有造假的空調,請直接找日規的日立、大金、三菱電機,對濕度沒那麼要求的還有國際、富士通、夏普可以選擇,不然就台灣富士通的Z系列裝一裝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