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熱交換機系統有必要安裝嗎?有哪些優缺點?
承前編,先談了一些概略式的需求評估文後,今天大致就再深入些談”全熱交換機”的優缺點.
熱交換機系統就是把室外空氣淨化後送進室內,同時室內的汙濁空氣排出去。今天我們就從幾個角度來大概介紹一下全熱交換機系統。
先大致說明一下熱交換機,嚴僅來說應該依其濾芯材質分為以下二種。
"全熱(潛熱+顯熱)"交換機(紙質熱交換芯)ERV>>空氣加濕度中的溫度
"顯熱"交換機(鋁質熱交換芯)HRV>>空氣中的溫度
另外有塑料(熱交換的功效是很小)或樹脂類的新材質。但這兩類所可能產生的問題需要時間及案例去驗証,所以應該歸類在"空氣交換機”。所以先不討論。
但目前此二種現在大都混稱為”全熱交換機”,也稱”新風機”。因為台灣市場販售的百分之90以上也都是紙質交換芯的全熱機型。所以若是有鋁質交換芯的顯熱機型進口商為求單純化,也都稱為"全熱交換機",且應該上都是進口的機種。 所以為單純化認知,我就順應而模糊的統稱為”全熱交換機"。
“ 紙質”交換芯的熱交換率較高,濕氣吸附功能較佳。但這也是它的缺點,因為台灣大都高溫多濕,紙質想當然更容易黏附灰塵甚至滋養細菌及滋生黴菌而產生空調疾病。因容易吸濕氣,所以也易變形、變質造成阻塞。所以有必要時就要更換。價格大約落在1~3萬間。
“鋁質”交換芯大都為進口,因為台灣目前並無廠商製造。也應該說市場還不夠大而有廠商願意引進此一技術,且機箱設計上有其它更需技術克服的地方。鋁質風阻較小,對馬達的運轉負擔較小,內外空氣的熱交換率沒有紙質好(約差5~15%)。有"露點"問題,沒有濕度調節的功效,方便維護、可耐水洗沒有更換交換芯的成本問題。亦因鋁質黏附灰塵或滋養細菌的問題亦較紙質低。
另外依型式可分:
吊隱式全(顯)熱交換機
避掛式全(顯)熱交換機
窗型全(顯)熱交換機
今天先談全戶吊隱式的熱交換機。
1、為什麼要裝熱交換機
通風不佳的戶型加強室內外換氣,空氣質量不佳地區淨化空氣,附帶節能、防塵和一定除濕功能。隔絕戶外噪音,不開窗開也能交換空氣維持室內空氣品質。更不用一室好幾台各種功能的機器。
熱交換機系統主要的來說就是把室外的新鮮空氣送進來,把室內的汙濁空氣排出去。在不開窗的情況下,在與室內外空氣交換的過程中更能淨化、過濾室外空氣中的污染與細菌後,將空氣送入室內,以防室外的灰塵、霧霾與異味入侵。
同時還可祛除室內甲醛、TVOC、油煙、二氧化碳、香煙味、細菌、病毒等各種對健康存在威脅的氣體,將室內潮濕汙濁的空氣排出,防止發黴和細菌滋生;以及減少噪音污染,不用再忍受開窗帶來的嘈雜,使室內更安靜更舒適
2、熱交換機安裝注意事項(這題留待下次再深入些討論)
水電前確定方案。主機佔用層高多,建議安裝在廚衛、陽台等區域;排管盡量減少轉角,注意進出風口距離;不同區域配置稍有不同。最好和專業空調團隊討論。
3、全熱交換機的主要“缺點”
初裝成本和使用成本較高、佔層高、有噪音(可做降噪處理)。
4、關於全熱交換機的常見問題答疑
*全熱交換機系統和空氣淨化器的區別*
熱交換機能把外面的新鮮空氣經過過濾後換到屋子裡來,將室內的髒空氣完全排出去。空氣淨化器只能實現某個小區域的內部空氣淨化,但無法實現室內外通風換氣。這會有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問題,且甲醛及TVOC等有毒揮發物並不容易過濾。主要還是要以通風來稀釋發散。
所以是否有必要安裝全熱交換機,主要考慮:
A、 房子的通風效果
如果純粹為了全熱交換機的空氣循環功能的話,通風好的戶型開窗通風的效果肯定要更好。但是如果本身戶型不好,或是臨街開窗灰塵、噪音比較大的,又或是地下室這種相對封閉的區域全熱交換機是個不錯的選擇。
B、 室內外的空氣質量
像台灣這種亞熱帶的海島型氣候濕度較大,全熱交換機的內外溫度平衡的作用或許不大。但更換新鮮空氣及淨化作用卻是很實用,若能塔配全戶除濕的系統更合適。尤其是有孕婦和小孩等抵抗力比較低的成員的家庭。現在很多家庭中會設計開放式收納架,大家都擔心積灰問題,裝了全熱交換機就再也沒有這個顧慮。而濕度對空氣品質的影嚮很重要,這題改天再聊。
C、預算
全熱交換機系統一般在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加上施工、管材等。算是比較大的一項支出。前篇大略也述明了一下。
5、全熱交換機安裝注意事項(概略說明,下篇會再詳細分析)
A、進場時間
工程師及室內設計師一起規劃布管方案、確定設備、插座、打孔位置,大約都在泥作及水電埋管拉線後進場,在木工天花板施作前完成安裝。
B、主機安裝
一般全熱交換機主機安裝佔用空間在30~50CM左右,多安裝在對層高要求不高的區域。
C、管道安裝(此篇先概略重點說明,下次再詳加解示)
規劃時若連空調一併安裝的話,要先以全熱的管線安排為先,冷熱空調為輔。但施工時卻需要冷氣的銅管先行施作。因為足量有效的新鮮空氣比體適感重要的多。更因冷熱空調可以控制,但全熱交換的換風量當受到不良的規劃而導致換氣量不足卻是很難補救的, 等於白花錢了。盡量減少轉角,轉角處盡量避免直角而用彎角或45度彎頭,而變徑斜三通或過樑器能不用就盡量不去使用,過多不適當的接頭會增加風阻、加大風損及增加噪音值;室內外的進風口OA和出風口EA都要相距要盡量的遠,最好的距離一般在1.5公尺以上,避免造成短循環。而室內進出風口也要有一定的距離,來避免剛剛進入室內的新鮮空氣就被馬上排出。當然,以上都是在理想的條件下能注意的就注意。另,若有一並安裝中央冷暖空調倒是建議可以串接成一整個系統效能更好(改天再談)。
D、機型功能
目前台灣市面所售的全熱機多為美日的舊機種,功能上大都是獨立再組合的。例如台灣地區最需要的各種”過濾系統”、除濕系統、檢測裝置、RS485智能控制系統、WIFI、行動APP…等等都可能需要另外加價購。有些甚至還沒有的選,這對於現代家庭的需求使用上都要考慮。這些都會影嚮空間及預算等。
6、吊隱式全熱交換機的缺點
A、使用成本高
一般家用全熱交換機輸入功率在100~200W,取150W,24小時,每天電費3.6度電左右,一年1314度電。就要差不多5,000元。空氣濾網更換成本以HEPA過濾網+各種前置過濾。也差不多要2~3,000元。另外加上紙質的全熱交換芯一段時間就需更換(顯熱為鋁質交換芯不用更換只需用水清洗)。最後還需要不定期的管道清洗(台灣目前做的人不多)。
B、佔層高
主機和管道都需要吊頂,如果走地管也需要額外的高度。不過如果本身就需要安裝中央空調的話,這個缺點其實比較好接受。這也相當考驗室內設計師及設計施工的專業度。
C、使用時的噪音
機器運行時難免產生一些噪音,和機器本身的設計品質與質量、安裝、管道的規劃都有很大的影嚮。而風量大小和每個人對噪音的敏感程度都有關。建議送風口盡可能離床頭遠一點;另外使用PE消音管,在送風口添加消音棉(對風量有一定影響),使用消音箱(併入全熱交換機系統一起安裝)等措施。所以說好的機器更需要好的管材與專業的規劃及施作團隊才能有相對應的品質享受。
一昧的追求便宜,常常得到的也是不好的體驗,那就真是花錢找罪受。
最後,裝修好後能否裝全熱交換機?
若是己經裝潢好或是預算不高的人,可以考慮”壁掛式”全熱交換機,適合局部空間使用,安裝及使用與維護成本也很低。裝潢後可以安裝,安裝難度不大,風量相對比較小,產品設計感覺偏向空氣過濾及增加空氣交換的功能為主。但主要注意的是他需要開外牆孔,這就要注意法規上的問題。
但熱交換效率比較低,不過台灣的氣候室內外溫差不像北方國家的大。熱交換的功用相較上需求不是那麼高。反倒是交換及過濾室內外空氣的功用更為必要。故窗型全熱交換機或是壁掛式全熱交換機就更適合已經裝潢好或是局部使用在婦幼兒房。或是較為體弱的長輩房內,這些機型就是不錯的選擇。
也因”壁掛式全熱交換機”比較沒有"管道髒污""滋養細菌"的問題,也是其一大優點。這題我們留待之後再討論。
以上是大致對"全熱交換機”的一些基本概述,其中若有謬誤的地方再請不吝指正。
下一篇:選購及安裝全熱交換機應該要注意的事
西隱孤月 wrote:
現在市面上的熱交換機多數都已有空氣過濾裝置,若沒有的大都是很舊的機型。所以都還要另外再買空濾箱。或是有些機枱內的空濾裝置效果都很陽春。這點都要消費者用點心去深入了解。
就空氣品質的問題,各品牌都已經有推出附加pm2.5濾材的高靜壓機型。
NWP Andy wrote:
夏天到了室內人多且抽(恕刪)
國內目前市場上的全熱交換機其實品質都差不多,不論是噪音、熱交換率、功耗其實都差不多。要注意是應該是空氣的過濾效能,因為台灣的溫差並不像寒帶國家室外溫差極大。全熱所標榜的"熱交換率"就會是考量重點,所以在台灣所用全熱交換機的熱交換效率反而只是降低空調耗能而己。需求的功能反而是引進好的新鮮空氣才是需要注重的。
這時在機枱選購上就要多注意機枱本身是否有高效的過濾裝置,而且最好不是另外加裝的。因為這必竟會影嚮機枱本身的進排風動靜壓系數,進而影嚮風機本身的功耗及穩定度。再來就是其它是有否附加的功能或操制面板是否智能或是否方便,以符合需求。
而安裝全熱交換機這類全戶式的通風設置,其實重點在管道的規劃及設計能否在裝潢的美感及機枱的效能間得到最大化的平衡。
另外,因為在一樓,空氣品質一向略差於高樓層。所以全熱的取風口的設置位置要好好考量,而室外端的進風或排風口到機枱的位置不論是長度或是管道的順暢度是否適宜..等。這需要和你的設計師及全熱規劃人員好好討論,一位專業的通風規劃人員應該都會把許多需要考量或是取捨的問題盡其詳盡的告訴你。
這部份再向你的規劃人員好好討論,不要因為想要但房子或室內設計條件不適合而硬裝上去。那後面所產的問題會更煩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