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拆洗貫流風扇,集水槽與掛洗鰭片多年來一直覺得很麻煩.但為了健康還是每年要洗 1~3次,真的蠻煩人的.
即便這幾年我已經使用鹼性冷氣鰭片清洗劑洗,貫流風扇與集水槽因為拆下,可以噴漂白水殺菌,洗車用的高壓清洗水壓強,可以清潔到很乾淨,靠牆的鰭片,集水槽可以用轉 90度的噴嘴噴到(我是用洗車用的高壓清洗機改裝合適的噴頭),在鹼性藥水與強勁的水壓的清潔下,也能清除不少髒汙,靠牆集水槽溝,也能單側提起冷凝鰭片,用合適的工具刷洗到 1/2~2/3.


使用冷氣期間,室內機一定是水氣一堆,所以不吹冷氣就轉送風,用不停機來減少室內機機體內的濕度,家裡如果相對溼度高於 70%,就開除濕機或開窗通風換氣
即使搞了這一堆,這 1~2年觀察下來,是能延緩發霉的時間,發霉量明顯減少許多,但要室內機想2~3要完全不發黴,仍然難已做到
最近看到這個影片提到銅管做成水平的,冷氣容易髒大約 9:30 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m2igWZWRE


我想該作者要表達的應該是室內機完全水平,排水不好的,冷氣容易髒,早在 2007年左右我購買日立冷氣看原廠說明書,就看到類似如下的敘述:

原廠其實建議室內機傾斜一個角度,這樣有利於排水,請注意下圖的排水管也需要垂直往下排,而不是拉水平:
2020 年家裡1F客廳要換冷氣,我要求安裝師傅傾斜一邊安裝,但師父不願意,說他們都水平安裝,
我問:水平安裝不是排水會比較差嗎?
師傅: 不會,集水槽是中間高往兩側傾斜,所以水平安裝就可以.
我心想:那有集水槽次中間高兩側低的,顯然師傅不願意裝傾斜,所以我也不再為難他.
最近剛好發現家裡的排水管路會有沼氣,所以 DIY改裝排水管成有存水彎,以及前述的影片,才上我注意到,大部分冷氣排水管都會先接原廠的保溫排水管,而且大部分的接法都像這樣,排水管會在室內機底部水平鋪設一段距離.

安裝當時我就覺得很怪,為何師傅要故意挑集水槽比較遠的一端來排水,然後多鋪設這段水平的排水管路,後來我的推測就是為了美觀與方便,這樣排水管可以跟冷媒管平行拉出室內機.
而且這種排水管的安排方式,室內機還真的要裝水平最理想,不管傾斜那一邊一定都會增加積水量,由於排水管與集水槽高度差異很少, 傾斜裝, 只是水是積在排水管中,還是積在集水槽單側,但最後兩邊的水位要一樣高,所以還是容易積水在偏低的部位
從要減少室內機積水量來看,顯然還是排水管先垂直往下,而室內機往排水端傾斜.
因此,我決定自己把室內機弄斜,其實 2010左右我就把室內機 DIY 弄斜了,因為沒有真空 pump, 拆下室內機調整固定鐵板這樣搞太大,所以我是直接在固定鐵板扣的地方墊東西來使單邊較高

但不能墊太多,以免室內機容易脫落,原本也是依原廠的建議量兩側高度差,但這次我想到直接用水平儀量測排水槽是否足夠傾斜會更直接與方便:
單側墊高前:

單側墊高後:

室內機如果有鎖螺絲在固定鐵架上,就必須拆掉才能調斜,我家3台冷氣,有兩台這裡都沒有鎖螺絲.
調整完可以看到室內機機殼有一邊已經高於固定鐵架:底部螺絲不要鎖:

有時牆上的裝潢也不見得完全水平,量測高度差或許有差異了,但不見得對真正的地平線是有傾斜的,用水平儀確認傾斜,反而可以確定水也可因地心引力來排水
早年我一直不敢調高這麼多,怕地震會脫落,但發霉的問題實在讓我洗到很煩,而且我看冷媒銅管的強度還蠻高的,即使真的單邊脫落,我想也不太會掉到地上,更何況真的這麼大的地震很少,所以這次就完全調整到我想傾斜的角度
非排水側的凹槽,我也是每次拆洗看這邊水一堆就不爽,所以把這位置封平,先用紙與鉛筆拓印這部位,再用透明的商品包裝盒,剪出合適的大小,用筆描出要黏的邊線,塗上 silicon 膠,再放上預裁好的透明塑膠片就可以了.也不難做

原本的排水管使用約2年,竟然這部位也會發霉,不知道是冷氣冷凝水太冰使水管外部也潮濕? 還是緊靠冷媒管,反而導冷到此造成的? 不過改裝後應該這兩個問題都能被改善:


排水管我本來想利用管束鎖再裝潢的木板上,但這部位內部沒木條,挖孔加簧片螺母或簧片鐵皮孔又很麻煩,所以直接再薄木板上用小電膜+ 3mm合金洗刀挖一個大約 18mm的孔:
(這小洗刀,在我 DIY 維修時,要修整木頭,金屬,塑膠都好方便,比鑽石磨頭好用太多,一次一定只能買10支,但其實多年下來連一支都很難壞)




因為薄木板內還是有個位置有薄木條,單純穿管會卡住,最後還是用穿管器,用鏡子照牆內,長物翹一下穿管器才能拉出穿管器,穿管器黏接水管的周圍也要夠平順,才能順利穿出排水管:

噴1公升多的水進入排水槽,之後用鏡子看內部,看不到積水了:

最後改裝完的樣子:



實際量測兩側的高度差,也剛好接近 1cm, 剛好是日立原廠建議的最大傾斜量,之後再觀察看看是否可以再延長發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