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今年初裝了台國際一對二冷暖氣機,到了夏季開始使用冷氣就發現室溫可以下降到設定溫度沒有問題(溫度計看出),但是整個空間都是濕悶的感覺,非常不舒服,開啟除濕機相對濕度直接顯示爆錶,因此開始檢查冷氣是否有異狀,先將兩台內機都設定在除溼模式(冷氣模式有試過壓縮機不會跑到最高頻)16度、急速模式運轉,等穩定後勾取電流值及冷媒壓力,發現都有在原廠額定標示值內,此時室外溫度大約在35度,室內25度
標示值高壓為3000kPa=30.591kg/cm2 G,低壓為1300kPa=13.256kg/cm2 G,電流為6.5A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在兩台內機都滿載運轉狀態下低壓為13.2kg/cm2 G,電流為6.46A,非常的正常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但其中2.8KW的內機出風溫度只有20.5度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另一台小台2.2KW的出風溫度只有21.3度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迴風口溫度兩台都在24度左右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可以看出出迴風的溫度差大概只有3度!!!
這時開啟除溼機濕度已經超過溫溼度感知器的量測範圍直接顯示HI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之後關掉2.2KW的內機後並把2.8KW隱吊式內機進入工程模式把風量靜壓從H4調到L1,這時幾乎沒什麼風感,出風溫度終於小降了一些來到13.9度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按進階設定10秒鐘進入工程模式,再按四下進階設定到螢幕顯示52,接著按上下鍵調整到L1按確認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目前經過推論計算頓時豁然開朗,為何同樣使用R-32冷媒,但國際牌卻特別省電,但01上也一堆抱怨臭酸的問題,其原因就在於國際把冷排的溫度提高,但保有降溫的效果(可從出風溫度看出),但是用手摸出風口可明顯感受到出風的空氣是濕涼的感覺,不像自家日立窗機28NA及日規大金滿載運轉時那種冰凍乾爽的感覺,以下用一張圖來解釋一下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國際設計的低壓壓力是1300kPa=1.3MPa,這時對應的蒸發溫度約18度,如果國際能將膨脹閥及壓縮機轉速等運轉參數調整到蒸發溫度5度,此時因為空氣通過鰭片都能迅速達到露點溫度以下,除濕效果就能變好,出來的風就能像其他廠牌一樣冰凍,也不會造成整個空間潮濕的感受,但調低蒸發溫度這樣會造成壓縮機的壓縮功率增加(藍色箭頭),整體能源效率就沒那麼省電好看了,目前國際的調效就是在圖中淺藍色箭頭的狀態,能降溫,但是空氣沒辦法完全到達路點溫度以下進行除溼,就會感覺潮濕悶熱,但其實溫度很冷,是因為潮濕才使人體感覺很熱
手邊也找來了日立一樣是一對二的冷氣,雖然是採用R-410A的冷媒,但不同冷媒有不同的蒸發壓力及對應的溫度,RAM-50NK的外機搭配22+28級的內機在CNS標準室外35度,室內27度滿載運轉的狀態其低壓為9.8kg/cm2 G,利用冷媒尺查出對應的蒸發溫度為9.29度,比起國際的相差了大概8度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低壓壓力9.8公斤對應的蒸發溫度是9.2度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後來突發奇想將室外機內兩顆電子膨脹閥的感溫棒移除,想說看會不會電腦感知到經過膨脹閥出來的冷媒還是很熱,而加大膨脹閥開度,結果還是無效,個人覺得應該是電腦已經鎖住膨脹閥的最大開度的步進馬達步數,避免效耗電功率太大而不省電
準備拆解室外機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室外機板件拆卸中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A室膨脹閥出口感溫棒移除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B室膨脹閥出口感溫棒移除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另外最近也發現室外機壓縮機啟動時因為這台配置的是單迴轉式的壓縮機,剛啟動因為冷媒高低壓力差還未建立,造成壓縮機運轉不順,就會有答答答答.................的異音,等到壓差建立起來運轉才會順
下圖是剛買來時拆開外殼來看看國際有哪些厲害的結構設計拍下的照片及壓縮機圖,室外機那個兩葉的風扇送風阻力應該很低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扇葉還有高爾夫球面設計,也可減低送風阻力從而減少馬達耗電量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壓縮機是配置國際單迴轉的壓縮機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壓縮機型號
大家的國際牌冷暖氣機冷氣出迴風溫度差???
壓縮機啟動時的異音,影片大約50秒時才開始平順運轉

總結:目前大概知道很多使用國際牌壁掛型的冷氣為何會有臭酸味了,其一就是因為原廠的設定就是為高顯熱空調的設定,再來壁掛型的內機水盤保溫保力龍竟然是設計於內層用膠與塑膠水盤貼合,長久高濕的環境以及空氣中的髒污堆積在水盤生菌就會產生異味,而目前自身這台冷暖一對二搭配的是隱藏式的內機,加上因為感覺都濕氣很重,最後都保持設定16度急速運轉,所以壓縮機長期都維持在高頻運轉,加上水盤是鐵製加上烤漆,所以還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空氣還是潮濕的感覺。之前也去國際牌的嘉義分公司詢問想調整冷氣的運轉參數,但卻說台灣國際的冷氣是依據日本母廠的參數下去設計製造的,不是說想調就可以調,還要徵得日方的同意才可以,又講道說保固的問題,但本人其實最不在意的就是保固,因為空調的大小毛病自身只要有零件工具大概都能處理,保固是給沒辦法DIY維修的客人有個安心的靠山
2021-06-12 19:51 發佈
cylte97693 wrote:
今年初裝了台國際一對(恕刪)


台灣國際的冷氣是依據日本母廠的參數下去設計製造的,不是說想調就可以調,還要徵得日方的同意才可以

也就是說台灣國際...是照日本原廠設計的

那日本的國際冷氣有同樣的臭酸味嗎?
cylte97693 wrote:
台灣國際的冷氣是依據日本母廠的參數下去設計製造的,不是說想調就可以調


話術,說話的技術...XD
DDT ~BoD~ wrote:
話術,說話的技術..(恕刪)


+1
可以去日本國際牌網站看它有沒有廣告自己最省電
台灣賣的機種跟日本松下 エオリア系列差那多 還日本母廠參數下去設計 騙很大。

Google 日本松下 エアコン 可沒台灣那麼多酸臭發生, 中國 東南亞也有賣國際牌冷氣也沒台灣國際牌那麼誇張酸臭案例層出不窮。
cylte97693 wrote:
如果國際能將膨脹閥及壓縮機轉速等運轉參數調整到蒸發溫度5度,此時因為空氣通過鰭片都能迅速達到露點溫度以下,除濕效果就能變好,出來的風就能像其他廠牌一樣冰凍,也不會造成整個空間潮濕的感受,但調低蒸發溫度這樣會造成壓縮機的壓縮功率增加(藍色箭頭),整體能源效率就沒那麼省電好看了,目前國際的調效就是在圖中淺藍色箭頭的狀態,能降溫,但是空氣沒辦法完全到達路點溫度以下進行除溼,就會感覺潮濕悶熱

一語道破。
要想爭省電第一就必須減少壓縮比,蒸發溫度會升高而失去除濕的潛熱,讓冷氣房的相對濕度居高不下,進而衍生受潮、發霉、酸臭味的問題。
Samuel Liluo

這種情怳若要乾爽一點,可能要邊開冷氣邊開除濕機,不過代價是耗電量會增加,這樣變頻冷氣省電反而變得沒有意義(除非讓壓縮機馬力全開,才有可能達到除濕效果)

2021-07-17 11:16
best6888 wrote:
台灣國際的冷氣是依據日本母廠的參數下去設計製造的,不是說想調就可以調,還要徵得日方的同意才可以

應該是說「國際的冷氣是依據日本母廠的參數下去設計製造的」,台灣松下的技術人員不具備調整參數的概念和能力,所以「不是說想調就可以調」的。
cylte97693 wrote:
國際設計的低壓壓力是1300kPa=1.3MPa,這時對應的蒸發溫度約18度,如果國際能將膨脹閥及壓縮機轉速等運轉參數調整到蒸發溫度5度,此時因為空氣通過鰭片都能迅速達到露點溫度以下,除濕效果就能變好,出來的風就能像其他廠牌一樣冰凍,也不會造成整個空間潮濕的感受,但調低蒸發溫度這樣會造成壓縮機的壓縮功率增加(藍色箭頭),整體能源效率就沒那麼省電好看了,目前國際的調效就是在圖中淺藍色箭頭的狀態,能降溫,但是空氣沒辦法完全到達路點溫度以下進行除溼,就會感覺潮濕悶熱,但其實溫度很冷,是因為潮濕才使人體感覺很熱
手邊也找來了日立一樣是一對二的冷氣,雖然是採用R-410A的冷媒,但不同冷媒有不同的蒸發壓力及對應的溫度,RAM-50NK的外機搭配22+28級的內機在CNS標準室外35度,室內27度滿載運轉的狀態其低壓為9.8kg/cm2 G,利用冷媒尺查出對應的蒸發溫度為9.29度,比起國際的相差了大概8度
(恕刪)


感謝您的資訊分享!


(借用到圖片的朋友 不好意思 因為忘記是從哪邊來的 之前要買前收集的資料)
你看大金的 低壓更高2760...另外一個RX63的 低壓1100 我家QX63 應該跟這個差不多 外機不好拍
日立的查了很多圖片似乎都4150 /1980 所以算法是那樣算的嗎???
我家切16度五格風 半小時 QX63的溫差....影片18度 有時會差到19度
(不好意思 手機爛爛 上面冷氣顯示26 眼睛努力一點看應該看得清楚 我的那個溫度計曾經放入風口 跟冷氣顯示一樣 只是冷氣沒小數點 所以可能有一點點小數點的溫差 扣起來應該不會多過1度)
耗電量:目前沒有量功耗的(不知道超頻超多少 不過依照以前LX90量過 切五格風16度 一定會超的)
幾年前舊的冷氣壞掉後,因為國際牌變頻冷暖器的節能數據,相較同級的日立、大金(家裡都有)漂亮很多,所以就裝了一部來使用(當時最頂級的LX系列,使用R410A舊冷媒)。

幾年下來,實際的經驗發現,真的很省電,冷氣也可以降到所設定的室溫。從機器運作的方式來判定控制邏輯的程式編寫,應該是以創造最漂亮的節能數據為主,但人體的舒適性並非最重要考慮要素,從版主的實驗,印證了我多年來的懷疑。

如果是「規格控」,只看數字規格來買,這部冷氣沒什麼問題,甚至完勝同級其他諸如日立/大金等品牌。但就實際使用的「人體舒適性」來看,我還寧可犧牲一點省電效率,換來比較舒適的感覺,而這不就是開冷氣的目的嗎?若為了「極致」的節能數字,而犧牲人體的舒適感受,似乎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cylte97693 wrote:
今年初裝了台國際一對(恕刪)


很專業的研究精神!

不過這個在2年前,我和大家都討論過這個問問題了!
最終還是建議
買2級省電的冷氣用起來的最舒適!且機器省錢,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吹冷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