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熱系統規劃
- 全屋除濕系統規劃
- 全屋空氣清淨機
施作管線為 PVC 管+尼龍軟管(設備連接及管線下放等)
包含 6 寸及 4 寸過樑器各一組,
出風 x5 口
迴風 x5 口,
每一個房間以及客餐廳空間各一組出回風口。
出風口新鮮空氣以及除濕機的乾燥空氣盡量靠近冷氣空調口,讓冷氣的風幫忙帶動循環。
Why 全熱系統?
主要考量晚上睡覺有時候想通風開窗但是又怕汽機車的聲音會影響睡眠,雖然住宅是在靜巷但是台灣的空氣品質有時候還是挺糟糕的。
由於全熱系統需要在天花板上面佈線,一旦木工天花板完成後,就無法在施作佈線。考量到這個要給家人居住10年以上的地方,就決定將這套系統導入新地方。
我自己是一個對CO2過敏體質的人,以前在辦公室如果太悶整個人就是昏昏沉沉需要新鮮空氣。
這次選擇的是 Honeywell ER250 + CO2自動偵測
後來選擇加裝CO2自動偵測的原因是,我不想要等到頭暈 或者是半夜起來才去自行開啟/關閉全熱交換器。
Why 全屋除濕?
因為近年待在美國加州,對比兩地最大的差異感受就是空氣的濕度。
加州夏天偶爾溫度會飆到40度然而也沒有台灣感受到的濕熱難耐,
在我身上還發現一個有趣的實驗,往年我回台灣大概超過一個禮拜鼻子就會開始刺痛過敏,鼻塞鼻水就開始報到。這次回台灣我刻意將舊家房間擺了一台日立除濕機,全天候讓房間的濕度盡量維持在50%左右,很神奇的是這次回台灣半年,我鼻塞的狀況幾乎沒有發生,也許這兩者有一定關連性也說不定。再來把室內維持在相對乾燥的濕度,除了體感外,也能減少塵螨微生物的生成,家裡有原木餐桌以及木製家具,維持在一定範圍的濕度也比較不容易受潮變形,甚至有霉味。
基於上述理由,新家安裝全屋除濕系統就在我的計畫內了。
我個人是從美國扛回 Aprilaire 1850機種,與台灣的價差相當大。
(需要自行承擔後續的保固維護問題)
Why 全屋空氣清淨機?
從屋外吸入屋內的空氣還是含有雜質甚至小蟲的屍體,
這部分可以分為安裝在
安裝在全熱機器前端,在空氣進入室內前就被阻擋,但是家裡其他地方開窗戶的話,從這部分進來的空氣就無法被過濾。
安裝在全熱機器後端,在室內自己做一個空氣清淨的循環,原則上室內的空氣循環通過管線的時候都會被過濾掉一層,我自己是選擇這種安裝方式。
選擇機種:阿拉斯加 FR3538 (便宜好用就好,主要還是要濾網要換)
後記:
與師傅討論施工圖很重要,這次由現場工程管理與師傅一起討論配線,在中間討論過程中讓師傅瞭解到之後木工天花板會包的範圍,才能讓管線的佈局更佳合理有效率。
這次裝修預算抓的很緊,很多材料選擇上上我是覺得夠用就好。
如果再做一次,預算夠的話,我想我不會讓全熱跟除濕共管使用。
如果不要影響天花空間太多的話,
就真的在挑房子時候最好選建商有預先打好過樑孔,
要不然風管走樑下,為了不犧牲太多空間,就要讓風管很快上升,以免犧牲過多低天花的空間讓全屋增加太多壓迫感。
與師傅合作的心得是,施工價位上,算是我比較一輪後是用料工法品質上以及價錢的權衡上,都極為有競爭力的一個店家。
其中施工品質與規劃真的最為重要,很感謝師傅團隊的用心,讓小弟一家都有機會享受乾淨的空氣以及舒適的濕度。
關於該師傅相關的資訊請參考他的作品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31&t=5348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