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機之冷噸數的知識與計算

冷氣機的冷凍/氣能力與能源效率值(EER):為冷氣機運轉一小時,可從室內所能移走的最大熱量,單位為Kcal/hr或BTU/hr
 
★1公制冷凍噸(Refrigeration Ton,RT)[熱容量]= 3320 Kcal[千卡]/h,將1公噸(1000公斤)攝氏0度的冰(冰的融解熱為79.68Kcal/Kg),在24小時內變為攝氏0度的水時所吸收的熱量
PS: 1000x79.68÷24=3320
≒ 13000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制熱量單位]/h: 1 BTU等於使1英磅(0.454公斤)的水升高華氏1度所需要的熱量
≒ 3.86 kW(額定冷氣能力)
 
1 kW=860 Kcal/h,1 Kcal/h ≒ 3.916 BTU/h
 
★1美制冷凍噸(Refrigeration Ton,RT)[熱容量]= 3024 Kcal/h,將1美噸(1美噸=2000美磅=907.2公斤)華氏32度(攝氏0度)的冰(冰的融解熱為144 BTU/1 US b),在24小時內溶為華氏32度(攝氏0度)的水時所吸收的熱量
≒ 12000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制熱量單位]/h: 1 BTU等於使1美磅(0.454公斤=1英磅)的水升高華氏1度所需要的熱量
PS: 2000x144÷24=12000
≒ 3.52 kW(額定冷氣能力)
 
1 kW=860 Kcal/h,1 Kcal/h ≒ 3.968 BTU/h
 
★ 1英制冷凍噸(Refrigeration Ton,RT)[熱容量]= 3386 Kcal/h,將1英噸(1英噸= 2240英磅=1016公斤)華氏32度(攝氏0度)的冰(冰的融解熱為144.64 BTU/1 UK b),在24小時內溶為華氏32度(攝氏0度)的水時所吸收的熱量
≒ 13500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制熱量單位]/h: 1 BTU等於使1英磅(0.454公斤=1美磅)的水升高華氏1度所需要的熱量
PS: 2240x144.64÷24=13500
≒ 3.94 kW(額定冷氣能力)
 
1 kW=860 Kcal/h,1 Kcal/h ≒ 3.987 BTU/h
  
★ 1日制冷凍噸(Refrigeration Ton,RT)[熱容量]= 2500 Kcal[千卡]/h,將1日噸(?公斤)攝氏0度的冰(冰的融解熱為?Kcal/?),在24小時內變為攝氏0度的水時所吸收的熱量
PS: ? x ? ÷ 24 =
≒ 10000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制熱量單位]/h: 1 BTU等於使1美磅(0.454公斤)的水升高華氏1度所需要的熱量
≒ 2.91 kW(額定冷氣能力)
{這是台灣人誤以為}。但其實日本使用的也是公制冷凍噸(RT)
 
1 kW=860 Kcal/h,1 Kcal/h ≒ 4 BTU/h
 
★1台制冷凍噸(Refrigeration Ton,RT)[熱容量]= 2000 Kcal/h,將1台噸(?公斤)攝氏0度的冰(冰的融解熱為?Kcal/?),在24小時內變為攝氏0度的水時所吸收的熱量
PS: ? x ? ÷ 24 =
≒ 8000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制熱量單位]/h: 1 BTU等於使1美磅(0.454公斤)的水升高華氏1度所需要的熱量
≒ 2.33 kW(額定冷氣能力)
 
1 kW=860 Kcal/h,1 Kcal/h ≒ 4 BTU/h
一坪約需要450 Kcal/h、一坪(西曬)約需要500 Kcal/h、一坪(頂樓)約需要550 Kcal/h
 
能源效率比值(Engergy Ffficiency Ratio,EER): 是指在標準溫濕度條件下的 冷房能力(Kcal/hr)或(BTU/hr)[或用kW]/ 消耗電力(W),此值愈高即愈省電,表示消耗越少的電力就可以使房間的溫度降低。以上敘述法可說為: 冷氣機以定額運轉時1W電力持續1小時所能產生的熱量(Kcal or BTU)。
所謂能源效率比(簡稱EER)是指額定冷氣能力(W)除以額定冷氣能力之消耗電功率(W)的結果,算式如下。簡單的說就是做多少工與吃多少飯的比值。當工作的多飯吃的少時,EER值就會越大,這就表示空氣調節機的能源效率越高。所以能源效率比(EER)值越高,產品之年耗電量就會越低,代表該產品越節能;消費者亦可由能源效率等級辨識出高能源效率產品,產品能源效率等級的數字愈小代表愈省能、數字愈大代表愈耗能。
冷氣機之冷噸數的知識與計算
 
冷氣機之冷噸數的知識與計算
年耗電量(度/年),計算方式為﹝額定冷氣能力(kW)/能源效率比(W/W)﹞×1,200(小時/年),數值均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後再進行計算,年耗電量四捨五入取至整數位。
每年1200小時的由來: 6~10月(共5月),每個月算30天,每天吹8小時=5x30x8=1200
 
過去消費者挑選冷氣時,除了研究室內坪數及匹配的冷氣「噸數」之外,通常還會參考「能源效率標示」上的能源效率比(EER)。EER的基本計算方式為冷氣的冷房能力(kW)除以使用電力(W),當算出來的數值越高,代表冷氣的能源效率越好且較為省電。但是自2017年開始,能源局改用冷氣季節性能因數(CSPF,Cool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取代了EER。CSPF相對於EER,不僅考量了台灣人開冷氣的季節性需求,更將各種不同的運轉條件納入考量,不像EER僅抓取了兩個固定的數值來計算,CSPF對於冷氣的使用量估計更複雜,但也因此更加精確,貼近台灣民眾實際使用冷氣的情況。對於消費者來說,雖然EER與CSPF的計算方式不同,但不變的是,只要冷氣機的CSPF數字越高,同樣代表能源效率越高且較為省電,在選購邏輯上不需要進行改變。不過就廠商而言,有了CSPF當作參考,就能為台灣消費者打造更符合在地氣候的冷氣,甚至做出更省電的產品。
冷氣機之冷噸數的知識與計算冷氣機之冷噸數的知識與計算
年耗電量(度/年),計算方式為﹝額定冷氣能力(kW)/冷氣季節性能因數(kWh/kWh)﹞×1,200(小時/年),數值均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後再進行計算,年耗電量四捨五入取至整數位。
每年1200小時的由來: 6~10月(共5月),每個月算30天,每天吹8小時=5x30x8=1200
 
冷氣耗電量計算機
https://airelec.0123456789.tw/
https://0123456789.tw/?p=3336
冷氣冷房需求kW、BTU計算機
http://btu.0123456789.tw/
2020-07-14 14:58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