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冷氣與家電-經驗分享

默默當了很久的潛水者,
在版上看到許多「慘案」。

在那當下的感覺。
充其量也只像是一幕幕新聞畫面。

雖然心裡有感,
但也未於心頭稍做停留。
直白點,
就是「事不關己」。

這趟獻給Mobile01的首po,
實因「慘案」就發生在人生第一棟新房子!
(我想,這也是唯一的一棟了)
於是在這邊留下個速寫紀錄…。

背景:
夫妻倆自小於都會區成長,不惑之年因工作之故,到了嘉義這塊地方落腳。

衝擊:
都會區有其優,亦有其弊,非都會區亦然。
落腳於此,與這塊陌生土地鄉親的觀念落差自然不在話下,
但入境就得隨俗,只是在於如何找到平衡點。

購屋:
都會區相對流程透明,對於紙本及契約等法律文件較重視。
這次購屋,諸多事宜因文化不同,著實花費不少心力在調和鼎鼐。

非都會區較講究「人和」,對於「契約訂定」、「履約保證」、「驗屋檢查」等,
並非嚴謹看待。甚至購屋契約當中,錯別字等漏洞百出,被有強迫症的我們一一糾出。

為了保障自身購屋權益,並兼顧這地區的「人和」文化,最後只好自行請教代書、
上網查詢功課,以親力親為方式來面對這人生中的大事。

夫妻兩人很龜毛,交屋時因堅持走履約保證路線,也和建商拉扯許久…
可能在地建商覺得這樣搞很麻煩,買賣雙方又得額外多負擔一小筆費用。
諸多事例,不勝枚舉。

家電:
因觀念及文化緣故,於添購新家家電時,捨棄了以往在都會區「價格取向」之選擇。
何以如此?都會區競爭大,商品若有問題,考量經銷商售後服務品質及維修據點較多
等實際狀況,處理起來較有效率,故購買家電可用「價格」為主要考量取向。

但所處區域不同,著眼點亦需改變。在嘉義這地方,我們一致認為「與廠商觀念相近」
及「售後服務」之重要性,遠大於「價格取向」之考量。

空空如也的新家,除了傢俱以及裝潢外,最重(昂)要(貴)的,
大概就屬大家電以及冷氣了。

接洽:
基於上述方針,開始進行網路資料蒐集,並實際走訪店家,
親身感受整間店的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以及接洽人員在專業及態度上的表現。

經過約兩週時間的尋覓,大家電找了A商廠,冷氣則找了B廠商。

A廠商,老闆娘人很好,對於所有家電的疑問都能回答。對話過程中,發現老闆娘也常在
進修,這點很得我們夫妻的緣。

個性:非常nice,太太愛死她了。
專業:85分起跳,若有當場無法解決的疑問,後續老闆娘也會找答案告訴我們。

B廠商,初接洽時老闆屬於慢熟型,酷酷的,在新家實地場勘後,對於我們的想法、冷氣
安裝位置、管線如何拉、需不需要改管線、哪邊用窗簾盒比較美觀…等問題。在夫婦倆的
密集攻勢下,面不改色,還能在現場用pad繪圖講解。從第一次面談,到最後確定要找這
家廠商,總計跑了三趟公司、花了數個小時討論,虧他耐得住性子。

個性:講話很直接!但觀念契合的話,慢慢會變朋友。
專業:非常專業,幾霸昏!

接下來終於進入主題「慘案」。

住進新家半年後,
發生了和這新聞一模一樣的狀況:
https://news.tvbs.com.tw/entry/26796

外面大雨,室內冷氣機猶如羅馬浴場的出水口,
一道道壯麗的瀑布就從出風口氣勢萬千落下,
直接衝擊位在冷氣底下的傢俱…。

(後來才知道,這就是「排水管與雨水排幹管共用,管線堵塞導致雨水倒灌」搞的鬼。)

這時候,很慶幸當初找的是B廠商,
第一時間內就過來了解狀況,
並提供了幾種解決方式,
及這些因應方式的優缺點,
讓我們做為善後參考。

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拆掉窗簾盒、牆壁洗洞、重拉冷氣排水管線、更換被髒水衝擊過之傢俱…
現在回想當時慘況,
真心覺得人生無望…。

回首來時路,
餘悸猶存乎。

結語:每個人的取捨不同,對於廠商的要求及切入點也同中存異。
重點在於,要找到符合自己tone調的人,
處理事情上觀念相近,
才不會買了房子又一直找氣受。

若您真的有耐心看到這邊,
相信可能想了解A及B的資訊?

因不想有業配之嫌,
僅留下線索供大家尋寶用。

A廠商在嘉義市,世賢路與民生南路交叉口附近,家電行。
B廠商亦於嘉市,興業東路與宣信街交叉口附近,空調設備公司。

希望大家也都能找到和自己有緣的店家,
也祝福各位不要遇到和我們一樣的慘案…。
2019-12-30 16:48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