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冷氣耗電量大於除溼機嗎?

很多人都覺得冷氣耗電量大於除溼機,其實單討論除濕來說,冷氣是更省電的。

規格上冷氣耗電量大於除濕機是因為計算基準不一樣,
冷氣年耗電量是1200小時計算,除溼機年耗電量計算是540小時,計算的方式也不同,
我們用最強的三菱除濕機來比對隨便挑選的小冷氣,
三菱MJ-EV250HM 除濕機 除溼能力 24.8L/日,年耗電量213度 換算成冷氣的時數是473度。
日立 RAS-22NK/RAC-22NK 除溼能力34.08L/日,年耗電量379度。
冷氣的除溼能力是 1.37倍,耗電量只有80%

就原理分析,冷氣有更大的冷熱排效率好是應該的,就像窗型冷氣效率比不上分離式的。
使用經驗上,冷氣的冷凝水是狂滴,除濕機1秒2滴以上就少見了。

2019-03-29 17:53 發佈
我同意冷氣除濕能力更好且更省電這件事

但隨著室內溫度下降,冷凝的效果也會減弱

當冷房達到16度時,壓縮機停止運轉,冷排溫度升高不再產生冷凝水

只能說,功能取向不同

價格也差一大截

討論這個沒什麼意義...哈哈...
夏 冷氣
春秋冬 除濕機
寒流 暖氣+除濕機

冷氣與除濕機是不同季節的產品,也無法完全互相替代,拿來比較無意義
一直有原裝進口冷氣,不降溫除濕,適合4季,不過好像賣的不好,今年官網都沒放了
我家的大金冷氣開一陣子後,溼度反而提高

室外濕度60多,冷氣運作了一陣子後,室內拉到70多,但室外還是在 60

爬文了一下,也有其他樓友有類似情況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31&t=5467121

這樣要取代除溼機不太可能吧


冷氣頂多除濕到60,除濕機是20以下,不能這樣比較喔,但可以先開冷氣然後再開除濕效率最好。

senned wrote:
很多人都覺得冷氣耗...(恕刪)


不同的產品設計走向,不能這樣比
要不然你在冬天連續下雨過後,冷氣開除溼跟專用除溼機開2個小時比較看看.(固定地方放一支濕度計).
台灣濕度高,我通常將濕度控制在60-75,這種條件冷暖氣機就很好用,
就像這2天氣溫突昇外面空氣濕度都超過80%,
水泥建築的室內溫度又較低,一開大窗就會全室都是凝結水,
這時候關窗戶,用冷氣除濕設定低於室溫1-2度室內濕度就能維持70左右就非常舒服。
用除濕機反而室溫上升,且除濕比較慢效率不好。
濕度70是塵蟎最易生存的環境請三思,控制在55-60濕度,對有過敏體質的人幫助很大,所以除濕機才會誕生。
除了很高單價可以不降溫除濕的空調以外,一般的冷氣使用除濕功能,跟開冷氣是一樣的

會讓室內溫度下降

溫度下降,相同絕對濕度下,相對濕度會上升。當然冷氣會滴水,使用冷氣時,絕對濕度會下降

兩者綜合的結果,相對濕度是會上升或下降? 這很難說。通常在冷氣剛開的初期,溫度下降的過程,相對濕度多半不會改變,甚至會稍微上升。當室內溫度到達設定溫度後,因為溫度不再下降,但冷氣持續除濕,此時相對濕度才會開始下降

而除溼機的冷凝器跟蒸發器都在室內,除濕機排出的是加熱&除濕過的空氣

除濕機在室內使用是會讓室內溫度上升的(加熱功率=除濕機的消耗功率)

除濕機本身可以降低絕對濕度,室內溫度上升會使相對濕度下降。因此除濕機對於室內相對濕度的控制其實比冷氣的除濕功能要有效率得多。 每日除濕水量只是一個參考。不管使用除濕機或冷氣機來控制濕度,控制的目標都是相對濕度,不是絕對濕度。我們在討論什麼體感、發霉這些議題時,所提到的濕度,都是指相對濕度。

因此,在室內溫度偏低時,使用除濕機是比較好的除濕手段,因為不只可以除濕,還可以增加室內溫度(當然效果很有限),當然如果使用壓縮機式的除濕機,室溫過低時是無法工作的,這時需要考慮的是除濕輪式除濕機

如果是冬天時室內濕度偏高,不用開除濕機,直接開暖氣,氣溫一上升,相對濕度立刻就降得很低。同時可以改善濕度又能提高室內溫度

當然如果有冷暖空調的話,考慮到耗能,使用空調來產生暖氣是最節能的。如果沒有冷暖空調,打算用電熱來取暖,同時又有除濕需求,應該先考慮買一台除濕輪式除濕機,雖然加熱功率不能跟電暖器相比,不過同時可以製熱+除濕,應該要搭配使用

夏天的話,也不必開除濕機除濕,室內會越來越熱。直接開冷氣,冷氣稍微開久一點,濕度一樣會下降,同時還能降低室溫。

除濕機的使用場合,還是以臺灣現在這個季節為主,溫度還沒熱到需要開冷氣(不過這兩天應該已經很多人冷氣狂吹了),一直下雨又濕度很高。這是除濕機(壓縮機式)在臺灣的使用場合。除此之外其實除濕機派不上太大用場。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