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EER要計算非常簡單
就冷氣能力瓦除以耗電瓦
如冷氣能力2800瓦除以耗電650瓦
EER就是4.3
而且透過公式反推
還可以計算耗電瓦式
大家標準相同,馬上知道誰家技術能力高
可是目前的CSPF
一直摸不懂他的算法
耗電瓦數也算不出來
拜託指導
簡單說就是依台灣的氣候,用外氣溫度約26~30浮動狀態,統計冷氣壓縮機啟停升降頻,以測出冷氣的總耗電量。CSPF其實是針對於變頻冷氣因為能源效率比測試結果不公平所研發出來的公式。
因為冷氣的能源效率分級是以固定的模式去測試,大略為氣溫35度為滿載條件、冷氣開始使用(台灣一般民眾使用冷氣統計大約5個月)、每天使用8小時(約1200小時)。計算出來後分為1~5級。一級為最省電、五級為最耗電,五個等級。
相對於變頻冷氣因為降頻啟動、室內溫度接近設定溫度時也會降頻運轉、統計後發現只有再啟動時的降頻啟動有省電,當滿載時,一樣屬於高耗電設備。因為實驗溫度是固定的35度。所以對於變頻設備來說,這樣的試驗公式是不公平的,因為空間的溫度是會變化的而不是固定的。所以變頻機在實驗過程中必定有升頻、滿載、降頻的,而不是像定頻機只有啟停動作。
以上是我去看過之後,大概的感想。僅供參考。所有公式標準檢驗局跟能源局都有,可自行查閱。
我個人覺得,所有的測試數據都是在實驗室出爐的,僅供參考,不用想太多。
因為一樣的設備會因環境的不同,溫度不同,耗電量跟著不同。
要想知道自己的冷氣用了多少電費,除了參考數據以外,買一只數位式電錶來用,才是最直接的,每個月耗電多少一目了然。
尤其是變頻冷氣,因為實際使用功率是一直在變動的
大概只能說,你用冷房能力除以EER值就應該等於額定功率,如果算出來不對的話,表示廠商亂標
但我還沒看過在EER時代哪間廠商會亂標的
亂標是違法的,罰很重。
CSPF只是用另一種比較接近實際使用條件的方式來測試能效而已
以變頻冷氣來說,看CSPF"通常"會比EER來得接近實際使用條件
但也只是比較接近而已
並不能代表每個人實際的使用狀況
不過用來判斷冷氣的省電能力還是有參考價值 (也比EER更有價值)
所以使用者其實也不必太深究測量方式
只要知道挑選冷氣時,CSPF越高通常越省電即可,因為更細節的東西也不是CSPF會告訴你的了
但確定人是算不出來的
跟以前的EER差不多
公式跟原本的一樣
冷氣能力除以耗電輛
但是
但冷房能力取的數據 不再是以室外35度來測試
照工研院的資料來看
應該是取室外溫度23~37度和我國季節狀況來加權比重

CSPF=不同情況下的冷氣能力加總 除以 不同情況下的總耗電電量加總
大概是這樣
原始資料在這
http://www.energylabel.org.tw/themeWEB/CSPFALL/%E7%84%A1%E9%A2%A8%E7%AE%A1%E7%A9%BA%E6%B0%A3%E8%AA%BF%E7%AF%80%E6%A9%9F%E7%94%A2%E5%93%81%E4%B9%8B%E8%B3%A3%E5%A0%B4%E6%9C%8D%E5%8B%99%E4%BA%BA%E5%93%A1%E6%95%99%E8%82%B2%E8%A7%A3%E8%AA%AA%20(final)(1).pdf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