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冷氣除濕,其實也只能在夏天發揮最佳效果(只能在製冷時除濕),在春、秋和冬季時要進一步除濕,則很可能造成過冷(並且隨著溫度下降,水分會更難蒸發)並且會使除濕能力下降;而一般的變頻冷暖氣機使用暖氣模式除濕(於秋冬季使用),則可使相對濕度降低(加熱會使空氣膨脹,從而吸收更多水氣),但不能改變空氣中水蒸氣的量(絕對濕度),久了有可能產生 “悶熱” 的問題;為了能解決上述問題,在日本日立、大金採用特殊 “不降溫除濕” 的技術及設計,同樣也是冷凝除濕,但是將室外機高溫冷媒引進室內機,把空氣再加熱後在吹出(因為有室外機散熱,室內機的熱並不會大於冷),達到 “舒爽除濕” 作用,而且除濕量更大;相較落地式除濕機,其優點是不會佔據地板空間,加上分離式的設計,不會有壓縮機噪音的問題,再者由於是全變頻(變頻壓縮機及變頻風扇馬達),可以更精確的控制濕度(降低不必要的耗電),即使是有人在房間或在睡眠開除濕也不成問題(遠比舊型的除濕機安全)。
Samuel Liluo wrote:一般的冷氣除濕,其實(恕刪) 我前面說的和你現在說的是一樣的道理。但我不像你說的那麼詳盡。很多人不了解溫度和濕度的關係。有些人雖了解但弄反了,以為低溫下更容易除溼。所以反過來質疑我的說法。
coka wrote:除濕機運作過程不是會"發熱"嗎?那濕度下降但溫度不降,不是很不舒服? 夏天開冷氣時當然同一個房間不會同時開除濕機。A房間開冷氣,B房間沒人就用除濕機(除濕機可移動),溫度高了沒差。冬天不開冷氣,可以開除濕機,提高室溫,更舒服。或是冷暖兩用開暖氣。冷氣排出戶外,暖風排進室內,也會過濾水氣,讓衣物棉被不會那麼濕冷。很多人忽略了,台灣北部天氣潮濕時通常在80度,除濕機幾乎要一直開。最少也要開4小時休息2小時。80度降到55度4小時,但停機後就算關上窗戶,2小時後就會回到70以上。所以除濕機是長期工作的。但是想要冷氣機開長期的話,要耗5倍電能。台灣北部不是有冷氣就不用除溼機。我有10台冷氣,但也有4台24升的強效除溼機。(我家才4個人,最多也只開3台冷氣。其他室內溼度維持都要靠除溼機)冷氣機的水自動排出,所以一般人不知道到底排了多少水。我有一台移動冷氣,水是要自己倒。這樣就知道冷氣排了多少水。24L除濕機耗能500W,每4小時排出5升水。移動冷氣900W,每4小時排出2升水。冷氣可以舒服兼除溼,但是 (除水量和耗能比) 就遠遠不如除溼機。
鯊魚冰棒 wrote:笑死你出門人不在房間(恕刪) 我說過24/7不關冷氣都恆溫恆濕,這樣還看不懂我也閱讀障礙??coka wrote:借問下除濕機運作...(恕刪) 我房間還沒換分離式變頻冷氣時就是定頻窗型+除濕機使用。除濕機24/7不關機+接排水管到小水桶定期倒水當沖馬桶用除濕機運轉一定會讓室內溫度提高,就算濕度有下降換新冷氣後除濕機就收了,自4月份裝好目前除了固定每周加熱除菌後定時開機沒關機過。可點我的文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