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請問除濕輪式除濕機好不好用?

邪惡 R wrote:
壓縮式除濕機基本不是15度才開始率不好
低於20以下就降低了

是嗎?
真的假的?
懶人包在結尾
既然講到濕度,讓我們學習相對濕度跟飽和水蒸氣量的概念(其實我也是上網查的)
飽和水蒸氣量就是空氣的含水量上限
直觀例子為1000毫升的杯子,只能裝1000毫升的水
而相對濕度則是在此上限中,水分的含量
直觀例子為1000毫升的杯子,裡面有500毫升的水,水含量就是此杯子的50%
那麼除濕機的用途是什麼?透過凝結或蒸發(壓縮機是凝結,除濕輪是蒸發)
將空氣中的水分轉換到除濕機裡
看到這裡你應該能分辨出,除濕機是控制相對濕度了!
但其實也能控制飽和水蒸氣量哦,很簡單,只要提高溫度就好了
這時我引言的表也就能派上用場了
大家可以看到15度,相對濕度100%,空氣含水量約12.8克/立方米(也就是飽和水蒸氣量)
25度,相對濕度100%
空氣含水量約23克/立方米
只要提高溫度,你就能提高空氣含水量
而只要你不開窗,那麼這空間的含水量假如是15°C相對濕度80%,空氣不會交換,含水量也固定,那麼25°C,相對濕度就只剩40%囉
看到這裡頭很痛嗎?沒關係我也頭痛
所以我們用直觀懶人包來形容
15°C等同於500毫升的杯子,裡面有400毫升的水
但由於你都沒加水
卻突然把溫度提高,也就是換成1000毫升
那麼杯子裡仍然是400毫升,但空間卻大升級
你感覺不再狹窄(潮濕)
這是控制溫度間接影響相對濕度的原因
那麼除濕機是怎麼控制相對濕度的
首先講壓縮機式,因為是冷凝,那麼我們就會提到露點(凝結)溫度
這東西很簡單,假如15°C相對濕度100%,那凝結溫度就是15°C
相對濕度變50%,那凝結溫度大約9°C,以此類推
假設除濕是80→50%的循環過程
那麼溫度越低,效率就越慢甚至歸0(達不到凝結溫度無法除濕)這還是沒凝結成霜的前提,如果結霜那還得等除霜,時間將更久,效率更低
類似的除濕機原理還有晶片式的,但運作溫度遠高於壓縮機所以效率很低
接下來談除濕輪
除濕輪就是用一個高吸濕材料將空氣中的水分吸到材料上,直到飽和後透過加熱蒸發,然後再將飽和的水蒸氣(100%相對濕度)凝結到水箱
所以它的適應環境溫度可以非常低
看到這裡就知道為什麼除濕輪的能耗比低,因為它比壓縮機的還要再多一個步驟
但在極低溫時更能吸取空氣中的水分(視吸濕材料而定)
至於溫度高低其實對除濕輪式影響不大,頂多溫度越低加熱比較慢而已
除濕輪的效率取決於材料吸濕速度
但通常不會高於壓縮機,這是其中一個令人詬病的原因
還有所有的除濕機在低相對濕度下,效率也會降低
直觀概念就是
抹布很濕的時候,你擰一次就能擰出非常多水
但抹布變乾時,你再怎麼擰可能也就幾滴水而已
講了那麼多
懶人包如下:
壓縮機以凝結的方式除濕,除濕效率跟溫度掛勾,低溫效率不高甚至歸0
壓縮輪以吸濕材料跟蒸發除濕,效率跟材料的吸濕效率掛勾,溫度影響不大
低溫下高濕度僅需提高溫度,就能降低相對濕度,不需除濕機
15°C相對80%只要不開窗不流通空氣
25°C就會只有40%
原理上面有
A986565 wrote:
假如15°C相對濕度100%,那凝結溫度就是15°C
相對濕度變50%,那凝結溫度大約9°C

15°C、RH:50%時的露點溫度好像是4.8°C
關於結露
我的認知是這樣,這表來說
在28度,70%,除濕機在吸入端的蒸發器,只要降6度,鰭片及U銅管表面就結露滴水
在15度,50%,蒸發器要降10度,到4.7度才會結露,,這溫度就接近或要結霜了
所以B式除濕機在20度以下效率就不好,另一方面溫度低,每立方米水氣也越低

反之只要室外30度,濕度80%,在超商內冷氣26度,,那面玻璃外就有結露

Mark43

和冰箱一樣,結霜機器不會馬上跳保護,不然你以為除霜計時器是擺好看的喔?[打氣]

2024-12-01 23:02
henry999

除濕機有除霜計時器這東西?google..除濕機化霜感溫器,它工作原理就是測頭測到低溫,電路板就停壓縮機只送風,霜退,回溫,壓縮機再動

2024-12-02 5:45
henry999 wrote:
關於結露我的認知是這...(恕刪)

除濕機在室溫低於18度C運轉時,露點溫度會達到結霜點,所以除濕機依有無除霜機制區分為無除霜功能(僅適用於18度C以上)的A式除濕機&有除霜功能(且適用於5度C以上)的B式除濕機。

為確保除濕機能在18度C以下也能正常除濕,CNS有一個「除霜時間不得大於整體運轉時間30%」的規定,所以除霜機能除了除霜加熱器、除霜溫度感知器之外,另外附加了可以延遲進入除霜點的除霜計時器。

除霜計時器的目的是讓除濕機即使在蒸發器已經結霜且溫度感知器已經進入除霜點時,壓縮機也能夠繼續除濕(結霜)而不停機,待完成除濕的循環時間後計時器才會轉到化霜點來啟動除霜加熱器。

舊型機器式控制的機型都會有一個四方形的計時器,化霜方式則有電熱器或系統逆循環的機構;現今的電子控制式除濕機則都已將計時器融入基板內,化霜方式則很多都改為送風模式(壓縮機停轉)模式。

有人誤以為除濕機一旦進入結霜點壓縮機就會停轉而喪失除濕功能,其實在除霜計時器的應用下,即使進入結霜點時壓縮機仍會持續運轉會使得霜層會越積越厚,那也是機器在正常發揮除濕功能。
graduate2003 wrote:
除霜計時器


我是想瞭解除濕機有沒有除霜計時器,有的話長什麼樣

這是除霜的動作,停壓縮機只送風,它有除霜溫度感測器,依照溫度啟停,為何還要計時?


內部構造:
日立除濕機Er 維修教學 (除霜感知棒+濕度模組+控制機板)

這是冰箱的定時器長這樣,以上連結,內部沒這東西



內部構造,齒輪
這是三菱25L 在60%,27度時的除濕量
這是在持續溫度與濕度的環境,當濕度越低越除不到水,會比下面圖表更少



在60%, 20度時日除濕量剩15L(耗電相同,效率剩一半)20度還不用除霜
在60%,15度時日除濕量只有10公升...
日除濕量只6L的機型,在15度的氣溫可說是除不到什麼水

結論:
在20度以下B式除濕機效率不好,因為每立方米水氣少,
外面無下雨時只需開窗通風,無需除濕(同樣不需要除濕輪式)


適合除濕輪式溫度是20度以下且外面下雨的環境,在台灣北部冬天有雨的地方有用
台灣南部夏天高溫潮濕,冬天乾燥....除濕輪式完全不適用
henry999 wrote:
我是想瞭解除濕機有沒有除霜計時器,有的話長什麼樣?

舊型機械式控制的除濕機,他的除霜計時器與你所示出的冰箱計時器大致一樣,由小馬達經由齒輪來帶動一個凸輪轉動,藉凸輪以改變接點位置(A→B→A→...),A接點接壓縮機電源、B接點接於加熱器電源(另有分流接壓縮機),以前我所接觸過的凸輪會讓A停留80分鐘、B接點停留3分鐘。

除霜計時器在A接點時,若溫度感知器不在除霜點,走完80分鐘的循環時間跳入B接點時(3分鐘),加熱器不動作分流迴路持續供電給壓縮機繼續除濕(3分鐘),3分鐘走完後繼續另一個80分鐘的循環;若跳入B接點而溫度感知器已進入除霜點,走完80分鐘的A接點除濕循環跳入B接點時,計時器會暫停計時,此時啟動加熱器進行除霜,待霜層化解、溫度感知器脫離除霜點之後,計時器恢復轉動且供電給壓縮機走完3分鐘B接點後開始另一個80分鐘A接點循環的除濕流程。

現在的變頻式冰箱或是電子式控制除濕機為了節省成本,應該都已經將機械式除霜計時器的功能融入電子基本內。

註:若除霜時間大於35分鐘(35/(35+83)=30%)則不合格
henry999 wrote:
在60%, 20度時日除濕量剩15L(耗電相同,效率剩一半)20度還不用除霜
在60%,15度時日除濕量只有10公升...
日除濕量只6L的機型,在15度的氣溫可說是除不到什麼水

若在15度的氣溫除不到什麼水,那是因為該機器所設計的冷媒蒸發(露點)溫度太高,與溫度高低無關。

溫度低於18度C以下時因為露點為負值(冰點),露水會直接變成霜,隨著壓縮機的持續運轉,霜層會越結越厚,代表機器還是有正常在除濕,只是凝露水被以結霜的方式附著在呂鰭片上,待化完霜救回流進水箱內了。

溫度越低除濕量會越少是因為低溫時空氣中的絕對溼度(g/m^3)減少所導致,壓縮機式除濕機如此,除濕輪除濕機也是一樣的,壓縮機式除濕機的除水量會略遜於除濕輪除濕機是因為他必須有30%的時間停止除濕來進行除霜。
graduate2003 wrote:
若在15度的氣溫除不...(恕刪)

露點溫度是因素之一
主因還是溫度越低,每立方米的水氣越少
15度60% = 30度25%.=27度30%....對B式除濕機來說,極限在40%的機型 = 除不到水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