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氣中最大的含水量叫飽和蒸氣壓
2. 超過飽和蒸氣壓的水氣會凝結成水滴
3. 相對濕度= (現在的蒸氣壓 / 飽和蒸氣壓) * 100%
4. 温度愈高, 空氣中能含的水氣就愈多, 所以飽和蒸氣壓會愈大
根據第3和第4點, 開暖氣==> 飽和蒸氣壓上升==>相對濕度下降 (分子(室內水氣量)不變, 分母(飽和蒸氣壓)變大)
除濕機的原理是先用壓縮機泠卻空氣, 使飽和蒸氣壓下降, 相對濕度就會達到100%
根據第二點, 超過飽和蒸氣壓的水氣會凝結成水滴, 降低空氣中實際的含水量
然後把空氣加温 ==> 飽和蒸氣壓上升 ==> 相對濕度從100%下降到目標值 ==> 送出除濕機
重點是我們常說的濕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並不單單指空氣內實際的含水量,
它是指跟最大含水量的比例, 所以要降相對濕度有二種方法:
1. 降低空氣內實際含水量 --> 除濕機
2. 增加空氣內最大含水量 --> 暖氣機
白鷺鷥 wrote:
其實我也是一直疑惑...那個水分到底是被排去哪裡了? ...(恕刪)
Brooks 兄講得很清楚囉,當溫度上升,空氣可以承載更多水分,所以衣服與地板上的水,還有皮膚、鼻孔裡的水,就會更快蒸發到空氣中了,自然我們就會覺得空氣乾燥爽快。
反過來說當溫度下降,空氣無法承載水分,就會凝結為水珠,所以冷氣會滴水,皮膚與鼻孔嘴唇也因為自然排汗蒸發慢,感覺濕潤。
一般我們家裡用的除濕機就是一部冷氣機,只是排熱孔也在室內(不像冷氣把熱量排到室外去),所以總和來說熱量比原本更高(因為還要加上您繳交的電費,以及水分凝結排放的熱量),排氣端就熱呼呼的啦。
大樓用的中央空調,有的時候會有化學吸收式的除濕機,原理就跟冷氣不同了。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