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688ex wrote:
昨天一晚使用到凌晨就斷掉了
機子一直發出聲音害我醒過來
今天拿出鎢絲線0.08mm
彈性很好~很容易彈出來
弄到好幾個折點
不知道能撐多久
這也太短了點,0.06MM的鎢絲這麼不耐用???
鎢絲的彈性抗拒彎折所以要全程一直拉緊鎢絲線,要不然容易折到
希望你這次能撐久一點
沒想到這台空氣清淨機的副產物臭氧也可以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機率
只是機器出口的臭氧濃度比實驗設定的臭氧濃度低蠻多的(0.05PPM VS 0.0016PPM),不知這樣濃度的臭氧是否還是有效果,不過機器內部的應該是夠的(只是接觸時間太短效果不知如何)
日實驗首度證實 低濃度臭氧能成功殺死新冠病毒
2020/08/26 22:51
日本藤田醫科大學今天表示,低濃度臭氧可中和新型冠狀病毒微粒,或許是醫院消毒診療室與候診區等的可行方法。這是全世界首度經實驗確認,低濃度臭氧也具有殺死新冠病毒效果。 藤田醫科大學科學家在線上記者會表示,他們首度證實對人體無害的0.05至0.1ppm(百萬分之一)低濃度臭氧,可殺死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病毒。 這項實驗在一個內有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密閉空間使用臭氧生成機,當暴露在低濃度臭氧達10小時,病毒的活性銳減超過90%。 領導研究的藤田醫科大學病毒與寄生蟲學教授村田貴之(Takayuki Murata)指出:「透過不間斷、低濃度的臭氧處理,可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即使在有人存在的環境裡,也可以使用這種系統。我們發現在高濕度環境裡,這種方式特別有效。」 臭氧是一種氧分子,已知可使許多病原體失去活性,而先前實驗顯示,介於1至6ppm的高濃度臭氧,可有效對付新型冠狀病毒,不過可能對人體有害。 藤田醫科大學指出,在此之前已知對人體有害的高濃度臭氧可抑制冠狀病毒活性,但低濃度臭氧也具有效果,是全世界首度經實驗確認。藉由此研究發現,如果在人群聚集環境也適切產生低濃度臭氧,可望降低感染風險。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Technology)最近研究發現,臭氧可消毒防護衣、護目鏡和其他醫療防護裝備。 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藤田醫科大學醫院,已在病房與候診區安裝臭氧生成機,以減少院內感染。(中央社)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world/1375877?from=Copy_content
r3688ex wrote:
最近有時間
把我之前弄的很糟糕的重新再綁過一次
提供一個想法
用醫療用的紙膠帶把每個固定點黏起來
要稍微修一下
讓繞線的時候不會去壓到膠帶
這樣的好處是能夠減低很多的難度
當然如果壓到膠帶會讓膠帶最後無法撕下來也就會失敗
撕膠帶把線帶出來也會失敗
可是我就用這個方法一個人綁成功了
線我拿著線盤用滾的然後另一手壓線或者拿夾子壓線
可惜的是還是有電流聲
頭和尾多餘的要完全去掉
可能是沒有綁太緊
可是我又怕斷掉
所以就堪用就好
等下次有多餘材料再來綁
電流聲有可能是末端線留太多?
這我不確定,但是我有發現如果發生級的電級接口的銅片如果很乾淨就不太會有電流聲,但是內部的末端多餘的線還是一樣長,因為我只是用氨水清潔銅電極而以並沒去修改內部的多餘線
不過關於多餘的線頭如何處理我有想法,就是用烙鐵跟焊錫收尾就好了
關於電流聲問題個人猜測是因為台灣是海島型氣候空氣潮濕,原廠是在大陸是大陸型氣候天氣乾燥,所以台灣的電極接頭設計不能照搬大陸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在大陸沒問題,在台灣就有問題(鏽蝕、銅綠、電流聲)
個人認為發生級的電極接頭應該設計成類似電源插座的雙面長接觸面夾頭(下圖右邊紅色部位),原廠是設計成雙面短接觸面夾頭(下圖左邊紫色部位),而且機器上的長圓柱型的銅電極也應該改成長片狀的

短接觸面夾頭電極的電流傳導效果不好,而且容易有火花之類的問題,相反長接觸面夾頭電極的電流傳導應該會更好,不過這要實驗來證明,要等我有機會(現在都沒斷)、有時間來搞
目前是希望有人如果有之前斷線損壞的發生級可割讓,個人願意出錢購買來實驗,如果有的話請私訊給我看看如何交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