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機時數:如同汽車的里程數,壓縮機運轉的總時數是決定壽命的關鍵。長時間不間斷使用,耗損自然比較快。
安裝環境:室外機若安裝在西曬、不通風或有腐蝕性氣體(如硫磺)的環境,會加速零件老化鏽蝕。
台灣的酸雨,以及工業區、沿海地區的空氣品質,確實是影響冷氣室外機壽命的一大殺手。
化學反應:雨水中的酸性物質(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會與室外機的金屬外殼、螺絲、支架以及最重要的散熱鰭片發生化學反應,造成金屬腐蝕、氧化,也就是生鏽。
定期沖洗:在非雨季、空氣品質較差(如沙塵暴後)或感覺冷氣效能下降時,可以用清水(自來水即可)輕輕沖洗室外機的散熱鰭片,將附著的灰塵和酸性沉積物沖掉。注意:不要用高壓水柱,以免沖壞脆弱的鰭片。
保持通風:確保室外機周圍通風良好,不要堆放雜物,讓熱氣和濕氣能快速散去。
品牌與用料:知名品牌在零件用料、抗腐蝕處理上通常較佳,耐用度也相對較高。
安裝品質:專業且細心的安裝非常重要。若冷媒管路沒處理好導致洩漏,或排水管斜度不對,都會引發後續問題,影響冷氣運作。
變頻冷氣:構造較複雜,有精密的電子控制板。雖然壓縮機是持續低頻運轉,磨損較小,但電子零件(如主機板)的壽命有時會成為主要考量點。
一台冷氣的壓縮機、馬達如果用料不差,機械結構或許能撐很久,但如果主機板(電控板)先「陣亡」,那整台冷氣就形同廢鐵。主機板就是冷氣的大腦,大腦壞了,四肢再強壯也沒用。
廉價冷氣主機板用料可能影響壽命的幾個層面:
電子元件的品質與耐用度
主機板是由無數個微小的電子元件(電容、電阻、繼電器、晶片等)焊接而成。一分錢一分貨,價差就體現在這些地方:
電容器 (Capacitor):這是主機板上最常見的故障點之一。高品質的日系電容(如 Rubycon, Nichicon)耐高溫、耐高壓、壽命長。廉價機種可能使用台製或中國製的普通電容,在長時間高溫運轉下,容易發生「爆漿」、膨脹或容值衰退,導致電路不穩、開不了機或功能異常。
繼電器 (Relay):負責切換大電流(如啟動壓縮機或風扇馬達)。廉價繼電器的接點材質和線圈品質較差,頻繁切換下容易產生火花、氧化或黏著,最終導致相關零件無法啟動或關閉。
微處理器/晶片 (MCU):雖然晶片本身不容易壞,但周邊電路的穩定性會影響其運作。廉價機種的電路設計可能對電壓波動更敏感,容易因突波或電壓不穩而當機或損壞。
優秀的電路設計,在選擇元件時會保留足夠的「安全裕度」。例如,一個地方的電壓理論上最高是 250V,好的設計會選用能承受 400V 的電容;廉價的可能就選用剛好 250V 或 300V 的。當市電突然出現不穩或突波時,安全裕度高的主機板能安然度過,裕度低的就可能直接燒毀。
散熱設計:主機板上的元件在運作時也會發熱,特別是功率元件。好的設計會考量散熱問題,將發熱元件佈置在通風良好處或加上小型散熱片。廉價機種可能忽略這點,導致元件長期在「亞健康」的高溫狀態下工作,加速老化。
定頻冷氣很多人用超過二十年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