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全熱風量測出小數點的稀薄數字,是否是悲傷的悲劇

jianhc wrote:
出風柵的截面積


分風箱是這個嗎?那天有拍到兩個。


合理懷疑我現在是正在懷疑,不過已經做了目前也是在等他們的說法,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哩。
所以才想收集一下正確的知識跟數據,再看看怎麼溝通重做或是怎樣。
jianhc wrote:
查了一下PROVA AVM...(恕刪)


對但是為什麼廠商測出來比這個最小風數還小
kloudhsu wrote:
分風箱是這個嗎?那天有拍到兩個。


這是一對二的分配箱
比較常見的是這種一對多:
https://world.taobao.com/item/610580632792.htm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在比較八爪魚式跟分叉式的風路
但已經找不到了
我對風路的了解僅止於網路上片段的知識
如果真的要解決風量太小的問題
還是要找專業的廠商(會測量風量是最基本條件)

如果原廠商無解,可能需要找另外一家到現場諮詢
但估計也是要拆天花板的
jianhc wrote:
這是一對二的分配箱比(恕刪)


還是很謝謝你,感謝你提供寶貴資訊,
我持續跟廠商追蹤中,
現在最新情況是跟我說面積計算要算出風箱的框框.... 但算風管才是最準的吧~
但無論如何不管算哪種,數字都沒太高,最根本原因就是測得的風速實在小的可憐~

要不就是測量方式錯誤,不然就是管路配管的問題了。
也想請教各位大大


例如這台的出風量是 250 m^3/H

那麼 我要算全室內的加總 是 加總 SA的出風 大約= 250

還是 必須計算 SA + RA 總量 大約 = 250 呢??

這個細節沒搞懂的話 得出的結論就會天差地遠了。

想請專業大大釋疑了~~

kloudhsu wrote:
也想請教各位大大例如...(恕刪)

SA+RA
哪是設備端的風量 不是依據(不用癥結在哪)
要看設計圖才對 設計圖是要加上負載及壓損
才能符合現場實際需求
所以還是要看當初設計圖的風量(M3/H)
廠商只要每小時可以換氣達到設計量就通關了
如果達不到圖說 叫設計單位負責

還有廠商測試都不算準確(不要差太多就好)
只有公認第三方TAB測試單位或是SGS檢驗單位測試報告才算準
因為儀器一定會效正 要看SGS貼紙或是校正報告(有使用年限)
或是新買的儀器出廠都是有出廠校正報告
kloudhsu wrote:
也想請教各位大大例如(恕刪)


請參考日本三菱的 PDF
https://dl.mitsubishielectric.co.jp/dl/ldg/wink/ssl/wink_doc/m_contents/doc/TEC_MANUAL_IPPAN/GHIJYUTSU-SIRYOU_1311.pdf

在第 14 頁中以 500m³/h 的 LGH-N50RS 為例,就有提到該款全熱交換器的處理風量是 RA=500m³/h & OA=500m³/h。
JOEY_HS wrote:
請參考日本三菱的 PDF
https://dl.mitsubishielectric.co.jp/dl/ldg/wink/ssl/wink_doc/m_contents/doc/TEC_MANUAL_IPPAN/GHIJYUTSU-SIRYOU_1311.pdf


竟然有三百頁!!! 資料超級詳細,連風管長度壓損都提供了。

為什麼台灣三菱的資料這麼少?
http://www.mitsubishielectric.com.tw/hvac/assets/%E9%80%9A%E9%A2%A8%E6%8F%9B%E6%B0%A3RX5RS5%E5%9E%8B%E9%8C%84.pdf
chicken914 wrote:
哪是設備端的風量 不(恕刪)


沒有圖,設計公司說現場查看後再溝通,然後就封版了…

這是我的情況。
我只是想知道現在這樣是風損多少,少個1-20%在範圍內當然可以接受,現在我們算出來差67% 感覺差很大🥲

設計公司是有說先停工看看要不要找專業全熱的重做。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