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小農夫 wrote:所以大哥進風口和回風...(恕刪) 還請您正常安裝啦~除非你家樓板高度有一座山這種等級的高度,不然根據布朗運動,二氧化碳應該都是均勻分佈。版主喜歡從地板抽應該也是沒問題,很酷,再請他裝完分享。
simonchai wrote:還請您正常安裝啦~除...(恕刪) 一直布朗布朗的。說說看你認為的布朗運動是如何。看你過往言論,不是要理性探討,何不來理性說明一下。如果照你的布朗運動,那任何氣體不都是混合均勻的。但這個我接觸到的卻有很大落差,天然氣為何會往上飄,桶裝瓦斯為何是往地面沉積。高山氧氣為什麼會比較稀薄,依照你的布朗運動不是要均勻嗎?
hosw wrote:一直布朗布朗的。...(恕刪) 有網友問我就建議他,你激動什麼,不是說了你喜歡在底部迴風就do it,等你開箱分享啊。布朗運動就是你貼的熱運動,你自己都解釋了還要我再講,在正常樓板高度範圍裡面,二氧化碳與空氣成分的位能差,相較氣體熱運動的影響在室溫下不明顯。所以二氧化碳分佈會不會跟高度有關,如下圖:確實是有關,七公里高的二氧化碳濃度確實比平地附近少了約50ppm,所以我說了,你家如果樓板高度真的這麼高,確實底部迴風是比較有效率的。
下面三個連結不確定有沒有參考價值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 居住空間舒適性檢測標準整合與開發計劃 (PDF)https://www.bsmi.gov.tw/wSite/public/Attachment/f1265700660891.pdfpage75 「圖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濃度會隨著人體熱氣流上升堆積於室內天花板處,此後隨時間變化往下沉積,二氧化碳濃度較濃區域為靠窗角落」。page76 有各感測器垂直高度的二氧化碳濃度分佈圖,「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主要來源於人體,圖中可以知道二氧化碳濃度範圍在 800 ppm to 900ppm 之間,濃度以接近內天花板較高」。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 整體換氣指標與換氣率ACH關係之研究 (PDF)https://labor-elearning.mol.gov.tw/base/10001/door/%E5%A0%B1%E5%91%8A%E5%8D%80/1284424917900000b047.pdf摘要中提到...「也就是障礙物增多而造成 CO₂ 累積;進迴風口配置以「側邊進風而下迴風」通風性能最差,「上方進風而下方迴風」且下方有障礙物與「側邊進風而上迴風」且上方有障礙物阻擋的情形通風性能較好」。不過,這篇的障礙物配置方式可能與一般家庭環境不同。另外,下方迴風非地迴風,迴風口離地面 30cm。樹德科技大學 - 不同空調通風路徑對工作空間室內污染物移除效果之比較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54 期,41~55 頁,2005 年 12 月] (PDF)https://www.pws.stu.edu.tw/paul/A_Journal/A009.pdfpage51 「地板出風呼吸帶 CO2 濃度值平均值低於天花板出風 49 ppm(約 6 %)」
我這幾天測試了結果頂送頂回送風口 假設CO2 5XX PPM睡醒床頭邊的CO2偵測為9XX PPM回風口是7XX PPM送風口是斜葉密網式風口 --> 送風很給力 , 有45度單方向噴射另外我也安裝了旋轉可調風口 及 圓盤可調風口這兩種風口 也是有噴射的能力 , 只不過是360度全方位噴射只要送風有噴出的能力 , 多少就可以帶動空間中的空氣循環我也是過開電扇吹 , 其實CO2效果沒有改善很多另外我有一間房間弄頂送中間回(圓盤可調風口)(弄再系統櫃下放離地大約1.5M)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 因為送風孔跟回風孔距離不到4M我個人結論是 , 裝了就去享受全熱了 , 只要風量夠 就不是大問題了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5f202e8dNBJXeb&id=545952164814&_u=n26ffj8la325JOEY_HS wrote:下面三個連結不確定有...(恕刪)
我家有裝全熱,房間都只有裝出風口,迴風口裝在客廳靠近房子的中心,當全熱有開的時候房間內的二氧化碳都不會超過1000,沒開的時候早上睡起來一定看到房間內二氧化碳偵測器的紅燈亮起來,都是1000以上,所以有裝還是有差的。補充一下,我家出風口跟回風口都是裝在天花板的,而且晚上睡覺時房間門窗都是關起來的,事實證明這樣的狀態下開全熱還是會有新鮮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