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冷氣除濕功能

aa11zzxx wrote:
台灣冬天只能用B式除濕機,但是B式除濕機的缺點就是公升數做不大,除濕效率也遠輸A式除濕機。
另外適用於攝氏5度~35度的B式除濕機台灣也有在生產:...(恕刪)


疑?跟我的認知完全背離

除濕機在室溫15℃(左右)以下使用時,蒸發器的露點會趨近0℃,
環境低於15℃以下凝結在蒸發器的露水會直接結為霜,繼續使用時霜會結成冰,
會卡死蒸發器的鋁片,輕則會讓除濕機無法通風而失去功能,嚴重者傷及壓縮機壽命。

為了讓除濕機能夠在15℃以下使用,廠商在設計時會附加了一套除霜機制,
有「逆循環除霜」、有「電熱器除霜」、有「停壓縮機用氣流來化霜」等等方式,
因為化霜過程不能除濕,所以國家法規有「化霜時間不得超過30%開機時間」的規範。

據此,除濕機依有沒有除霜機制作區分
有除霜機制的稱之為「B式除濕機」,可以用在15℃以下;
沒有除霜機制的稱之為「A式除濕機」只能夠用在15℃以上環境。

台灣因為冬雨季節室溫經常低於15℃,所以業界幾乎沒有A式除濕機的存在。

另外,你說的「室溫高於冷排溫度就有除濕功能」要修正,
即使室溫高於冷排溫度,在通過蒸發器降溫過程必須降到露點才有凝結水
莎普羅這台也太猛了吧

今天溫度26DB,要達到20%RH來看

露點溫度1.4度!!

這真的做得到?沒有相關使用限制嗎?

太厲害了

深海裡的派大星 wrote:
疑?跟我的認知完全背...(恕刪)


https://www.hotaidev.com.tw/product1-2.asp

看敘述類似全熱交換器的概念
利用室外機的餘熱回收來加溫空氣

基本上除濕就是讓熱濕空氣透過冷凝作用來排出水分
我是不認為有所謂真假除濕這種說法

因此9成以上的機種都是會排出熱空氣(難道說這些都叫假除濕嗎?)

雖然目前目前台灣冷氣的除濕功能會讓溫度降低
但假設在密閉空間下 當溫度回升到同樣時 濕度是一定會下降的
(不然冷氣就不用裝排水管了)

假設不管耗電跟機器耗損
把機器的冷氣跟暖氣交互開
這樣也是能達到恆溫除濕啊






digitalhunter wrote:
基本上除濕就是讓熱濕空氣透過冷凝作用來排出水分
我是不認為有所謂真假除濕這種說法
因此9成以上的機種都是會排出熱空氣(難道說這些都叫假除濕嗎?)

+1
我冬天用冷氣除濕都是這樣除濕的,放個濕度計很明顯看得出來濕度下降,

其實冷暖空調用軟體就能實現的功能,不知道為什麼很少廠商去寫這塊,

還是怕影響到除濕機的銷量?

digitalhunter wrote:
把機器的冷氣跟暖氣交互開
這樣也是能達到恆溫除濕啊
digitalhunter wrote:
看敘述類似全熱交換器的概念...(恕刪)


有些許差異

全熱交換器是用一組雙向風道的蜂巢式熱交氣當介質,
在換氣的過程中,流出的冷空氣對熱交器進行冷卻,
戶外流入的熱空氣通過被冷卻的熱交器降溫,
就可以在換氣的過程中,避免過多的冷源消耗。

把機器的冷氣跟暖氣交互開確實可以消極性的做到恆溫,
但是冷熱交替會對消費者造成困擾,也浪費能源,
因此才有所謂日立的KARADO和大金的URURU SARARA不降溫除濕功能。
除濕機的運轉過程中,蒸發器扮演降溫、除濕角色,凝縮器扮演回溫的功能,
因為水蒸氣在冷凝過程中會釋出潛熱,加上壓縮機、馬達耗電能轉換的熱能,
基於能量不滅定律,冷凝器的散熱量要高於蒸發器的吸熱量,
所以才有除濕過程中出風口溫度會略微提升的現象,
也可以發現除濕機的冷凝器和空調機一樣都大於蒸發器。


所謂的不降溫除濕是有變頻技術出現之後才有的產物,
他把室內機的蒸發器分成兩段,中間以電子式膨脹閥串聯。

當冷氣或暖器運轉時膨脹閥全開,分成兩段的室內熱交器都當蒸發器或冷凝器使用,
當轉成不降溫除濕時,膨脹閥會開始運作,這時候的熱交器一半是蒸發器、一半是冷凝器,
前者扮演降溫、除濕蒸發器角色,後者扮演回溫的凝縮器功能,
多於應該會提升空氣溫度的熱能則交由室外機的冷凝器散發,
所以可以做到不降溫除濕。
因為應用到變頻無段的控制,一年四季的氣溫都可以適用。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