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切聲真的很大(turbo模式和吹頭髮的吹風機差不多了)
2、藍藍的一片「光觸媒濾網」,好像照不到光,形同「雞肋」。
3、有自動收線功能,電源線卻很短。
4、LCD顯示的目前濕度,似乎「僅供參考」(尤其是剛開機時)。
5、側噴射孔「超級好用」

第1點,真是缺點,不過沒出現更惱人的壓縮機運轉共振聲,還可以接受啦。
2-4點是目前發現,有點莫名其妙的地方。但和除濕能力無關。
第5點,側噴射孔撥片,可調整側吹風的角度,鞋櫃、衣櫥…等等都可以用這台來加速乾燥。很實用的功能。
為此我家另一台七歲的除濕機:日立RD-116CB,旋即被我拆開,用水管沖洗後,晾在一旁。
用新除濕機的側流風來幫洗完澡的舊除濕機除濕。

根據說明書,側吹蓋同時也是「低濕乾燥」模式的開關。實際上,有個觸動開關和側吹蓋連動。
側吹蓋掀開到相當程度,會聽到「喀喀」的觸動開關啟動聲。我喜歡把扳開側噴射孔的模式稱為「強制手動」。
因為要用手去扳動側吹蓋,而且在「強制手動」模式時,其他自動化除濕鈕會失效。
有作用的按鈕剩下「定時」、「風量調整」。讓不滿意內建自動除濕功能的人,得以手動操作。(實驗發現,開側吹孔,把風量調整到「弱」,風切聲最小)
或者,有一天除濕機內建的溫濕度感應計故障了,至少還有手動模式可以用。
原本,強大的風切聲,就想把這台退掉。但前一陣子,三洋、大同、東元、歌林、吉普生、富及第、惠而浦召回可能會自燃除濕機的事件,改變了我對除濕機的觀感及使用習慣。現在,只有人在附近才除濕,雖然吵,但除濕力夠強,配合定時功能,在睡覺前後各除濕一小時,對五坪大小的房間也就夠了。既壓低了噪音的影響,也兼顧到安全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