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大你好,我從上面的圖看到一個專業的亮點,也可以順便讓廣大的網友了解,想請教一下,很多廠商都不建議浴室設計出風或回風(我問過Honeywell原廠,他們的全熱加除濕只有共管系統),(還有位在西部的一間知名冷氣店家被專門介紹冷氣的Y T介紹是全台灣走線最漂亮的空調公司,他們也很有經驗做全熱加除濕共管系統)。我親自問過這兩家公司,他們都說不可能在浴室做出風或回風,他們也從來沒有替客戶這樣實作過。
但是陳老闆經研究實驗可以在浴室出風,也實際裝在客戶家中。
剛好版大,你的部份也是浴室有設計到出風,那回風的部分均設計在外面。

以下幾個問題在勞請版大回覆:
1.版大使用這幾個月下來在浴室設計出風,外面設計回風是否會把浴室的臭氣或髒污帶到室內?例如:上完廁所空氣中的臭味經過浴室出風口打出來的正壓帶到寢室的回風口,所以人在寢室就會聞到臭味? 然後回風到除濕機再經過全熱會把臭💩味道帶到其他空間來(某知名空調公司講說會這樣)
2.很多廠商設計都是一個空間一個出風一個回風,例如:一個客廳就一個出風一個回風
有三間臥室三間臥室均有一個出風一個回風。
那版大的圖面我看是有五個出風,只有兩個回風(房子的最右上角跟房子的最左下角),應該是以全屋的大循環模式(正壓到負壓的風場去跑)
這個樣子的部分你覺得運作起來全熱空氣二氧化碳濃度或者是除濕的速度感受如何?
3.既然版大會在浴室架設出風口,請版大具體說明一下,單純用浴室用的冷暖風機對浴室的除濕效果跟浴室有使用全熱及除濕機共管系統出風口下去跑差異性如何? 比如說我洗完澡浴室都濕濕的,我也沒刮水使用全戶除濕機出正風下去打浴室,多久浴室會完全乾燥?
再請版大回覆,我想這個也是這一家公司真正硬實力厲害之處。
willliu wrote:
版大你好,我從上面的...(恕刪)
Q1.版大使用這幾個月下來在浴室設計出風,外面設計回風是否會把浴室的臭氣或髒污帶到室內?例如:上完廁所空氣中的臭味經過浴室出風口打出來的正壓帶到寢室的回風口,所以人在寢室就會聞到臭味? 然後回風到除濕機再經過全熱會把臭💩味道帶到其他空間來(某知名空調公司講說會這樣)
A1.內人和我都很在意味道的問題,所以室內所有排風排水都使用有逆止閥的設備,並規劃浴室有人使用時自成一組小循環。浴室內全熱出風和浴室排風扇成對角線,開燈連動排風扇形成浴室的內循環排氣,浴室使用完畢關燈後將排風扇延遲3分鐘關閉,交屋至今從來沒有味道傳出。就算沒有使用逆止閥,浴室的排風扇也會將浴室味道排出。今天詢問剛入住新居沒有使用逆止閥朋友家的使用情形,他也說全熱出風在浴室沒問題,沒有聞過異味。我個人覺得如果有異味,就算不裝全熱也會有異味,應該解決發生異味的原因,而不是反對浴室裝全熱出風口這種做法。
---------------------------------------------------------------
Q2.很多廠商設計都是一個空間一個出風一個回風,例如:一個客廳就一個出風一個回風,有三間臥室三間臥室均有一個出風一個回風。
那版大的圖面我看是有五個出風,只有兩個回風(房子的最右上角跟房子的最左下角),應該是以全屋的大循環模式(正壓到負壓的風場去跑)這個樣子的部分你覺得運作起來全熱空氣二氧化碳濃度或者是除濕的速度感受如何?
A2.您內行,看得好仔細。內人和我是頂客族無需過多房間,所以將建商規劃的小三房空間濃縮為一房(含更衣室)、客餐廳二大獨立空間,讓使用空間舒適最大化。規劃的方式不完全算是全屋大循環,如A1的說明內容,浴室使用時自成小循環,浴室不使用時就是全屋大循環。
溫溼度計我用了五個TESTO-608-H1(主臥床頭回風、客廳出風、廚房出風、主廁出風、客廁出風),每個都託朋友校正過達到誤差1%左右。二氧化碳濃度用三個不同品牌,分別是TWINTEX-TE701(客廳出風處)、ZG-1683R(主臥床頭回風)、AIRRUN-Q10(含PM2.5、TVOC功能)(餐廳回風),放在一起測出來的上下誤差約30PPM,我覺得可接受,差別在sensor反映數據的速度,Q10反應最慢。
二氧化碳的部分,室外背景值約430PPM。
全熱風量1格(範圍1~4)、臥室房門打開全戶大循環,二人24小時不出門,三台監測器在550~650PPM
全熱風量2格、臥室房門打開全戶大循環,二人24小時不出門,三台監測器在450~500PPM
全熱風量3~4格、臥室房門打開全戶大循環,二人24小時不出門,三台監測器在430~460PPM
可見當初規劃的機型換氣量剛好符合我們夫妻的需求,朋友來時(最多來過八個)就一定要開到3~4格才能維持在600PPM左右。
就寢時關閉房門,空間內有更衣室和主衛二個出風口,全熱風量1格,睡眠時間八個小時後,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800PPM。當初有刻意將更衣室、主衛的出風量調小,怕晚上風噪影響睡眠。後來發現多慮了,全熱要開到4格才會在更衣室、主衛聽到風噪。客廳、廚房出風大,全熱開到3格才隱約聽到風噪,開到4格會明顯聽到風噪但不覺得吵,二人平常交談聲就會蓋過風噪聲,比分離式冷氣的弱風還小聲。手邊的分貝計送人了,不然有實際數據比較科學。
除濕的部分,米多力除濕機設定50%,我自己研判在相同回風位置用TESTO測約55%,這是我自己的舒適濕度。
客餐廳大空間在二人使用時,濕度都能大致維持在55%~60%,人多才會上升到60%~65%,幾乎很少到65%。天氣熱開了冷氣,除濕機完全不會作動,光是冷氣就能讓濕度下到45%~50%。
浴室除濕有作非常多次實驗,回答在下一題。
--------------------------------------------------------------
Q3.既然版大會在浴室架設出風口,請版大具體說明一下,單純用浴室用的冷暖風機對浴室的除濕效果跟浴室有使用全熱及除濕機共管系統出風口下去跑差異性如何? 比如說我洗完澡浴室都濕濕的,我也沒刮水使用全戶除濕機出正風下去打浴室,多久浴室會完全乾燥?
A3. 除濕的部分,米多力除濕機設定50%,我自己研判在相同回風位置用TESTO測約55%,這是我自己的舒適濕度。
每次洗澡會關門,浴室抽風扇設定開燈連動,全熱除濕都不更動,浴室濕度55%上下,洗完熱水澡未刮水前的濕度上升到80%~90%(視主衛溫度而定)。
刮完水擦乾身體約1~2分鐘,濕度就降到75%~80%,以下為憑記憶未記錄不定時的實驗結果
情境一,夏天(室溫25度以上),開排風模式(換氣)
1. 關燈關門,排風機運轉五分鐘,大約40~60分鐘地板全乾。
2. 開燈關門,排風機持續運轉,大約30~50分鐘地板全乾。
3. 關燈開門,排風機運轉五分鐘,不到30分鐘地板全乾。
4. 開燈開門,排風機持續運轉,不到20分鐘地板全乾。
情境二,冬天(室溫23度以下),開乾燥模式(抽風、加熱自動循環交替)
1. 關門,暖風機設定十五分鐘,大約40~60分鐘地板全乾。
2. 開門,暖風機設定十五分鐘,不到30分鐘地板全乾。
冬天洗澡很少單開排風扇,所以沒有夏天那麼多樣的測試,冬天環境溫度低也相對乾得慢些。
以上乾燥時間是粗估,與開燈開門正相關,且環境溫度也會有極大影響,非以比例推估,請知悉。
沒測試過沒刮水的狀況,也不會這麼測試,因為我超痛恨水垢XD
--------------------------------------------------------
以上僅憑記憶、不專業、沒留下紀錄的測試,供您和需要的網友們參考XD
willliu wrote:
版大你好,我從上面的...(恕刪)
請問willliu兄,二家知名廠商說不可能在浴室安裝的理由是什麼🤔?
我完全無法想到「不可能」的原因,只要規劃好氣流並評估案場的條件,有什麼原因「不可能」呢?
會不會是因為沒經驗、沒把握而直接用「不可能」來回絕您的需求?
規劃全熱初期我曾提出數個不常見的要求,雖然廠商之前沒做過卻很願意嘗試。很開心他會針對理論可行的部分說出「我們可以一起試試看喔!」,如果窒礙難行也會詳細解釋原因,光是這點就擄獲我滿滿的信任。
自去年七月入住至今,從來沒有異味問題,而且浴室乾燥速度讓我非常滿意。
有網友私訊質疑全戶大循環除濕有必要嗎?
以我的經驗是絕對必要,沒除濕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發霉的高危險空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