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叫做洗產地?一般的民眾聽不懂。這是政府可以做的事情,不需要帶風向,廠商可依照政府規定來標示。例如有台灣原產地證明才能標是台灣製造。沒有原產地證明,在台組裝者只能標示"台灣組裝"。這樣民眾就能分得清楚了。
其實我一直有一點不太懂..但又不知道該不該問XD很怕表達錯誤變成引戰Orz 可是太多人講了我決定還是要提問!!!!就是~~~~因為很多工廠都在大陸、東南亞嘛畢竟台灣也就小小的可能沒辦法蓋那麼多廠(?)那所以當一個品牌是設廠在外地那邊生產出產品,這樣就是貼牌機的意思嗎?(那這樣iphone算是一種貼牌機嗎)
這就是美國跟台灣對中國製造的認定標準不同,美國是認定只要中國成分佔35%就是中國製,但台灣政府配合廠商的奸商思想,就算從中國進口50%原料,只要在台灣加工組裝,我們就算50%,就能掛MIT製造,也就是加上所謂的人工附加價值,問題是這只是組裝,沒有什麼加值吧,有什麼智慧?還不是找便宜的外勞在台灣組裝,這樣台灣附加價值50%就灌上去了。最後台灣廠商賺最多,東西不用自己開發挑一個大陸廠商開發的方案,人家日商還是自己開發,在東南亞花錢設廠訓練人員製造零件組裝,規則到台灣的就不是這樣玩了,有夠賊。所以美國認為台灣一直在幫中國洗產地就是說這樣的事!中國冷氣已經賣到全世界了,台灣廠商還在喝人家的奶水@@用這樣騙台灣人沉醉在MIT中還不自知。
solobaby wrote:其實我一直有一點不太...(恕刪) 提供我的理解參考。iphone不是貼牌,他是原公司有設計核心技術,單純將生產委託別的廠家生產。台灣很多空調品牌已經沒能力設計,是將中國品牌設計的產品輸入,型式有幾種:1.貼牌:直接整台中國廠商設計、生產零組件、組裝,貼成台灣的品牌輸入到台灣。2.洗產地:直接整台中國廠商設計、生產零組件,將零組件運到台灣組裝,搖身一變 MIT。這兩種因缺乏技術能力,長久下來的保固、服務是比較令人質疑的。但不用投資太多技術、生產設備,所以俗俗賣,也能爭取到市佔率。如果整台輸入,竄改標籤變MIT台灣製造,那可是觸法的。
denolin978 wrote:2.洗產地:直接整台中國廠商設計、生產零組件,將零組件運到台灣組裝,搖身一變 MIT。 我的認知「洗產地」是:整台機器中國廠商設計、生產零組件、整機組裝,進到台灣後換掉包裝&換掉產地標籤,搖身一變→「台灣製造」。
fight0123 wrote:作夢夢到有人...(恕刪) 終端消費者在意的其實只是好不好用、耐不耐用、安不安靜、價格是否實惠、後續保養維修是否方便、有沒有符合台灣的安檢規範,其它其實沒有這麼重要,不就是家電嗎⋯⋯倒是M01之前有高手(文章不知道還在不在)開箱兩大國產品牌日立跟Panasonic 的用料每況愈下,有比較好?別自欺欺人了!
實話說:我們有想過為何許多零件或代工都在國外嗎?因為國外人力便宜、或零件便宜導致很多工廠都在大陸,鴻海不也是嗎?iPhone不也是嗎?許多生活用品不也是嗎?先表明我不是喜歡國外或討厭國外,只是就整體性成本考量大家想過嗎?零件或生產成本低才能售價有競爭力一點,大家希望東西便宜又希望全部都在我們國家生產。我看很多商品會表明大陸製、墨西哥製、泰國製、日本製,雖一樣外型但不同價格,就看大家怎麼取捨了。我只能實話說:需求不同想法也不同,我們是勞工我也不希望我降低薪水去跟國外競爭來降低生產成本,全球化經濟的時代下,大家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