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表著:壓縮機在壓縮冷媒從氣態轉液態時,壓縮機的製造在功率上已大致定型了。
轉換的過程,經由管線送至室內風機釋放由液態轉氣態的冷卻量,再回至壓縮機這散熱壓縮至液態,
所以在新機安裝就可以排除控制只剩下安裝廠商的問題了。
1.安裝管線不抽真空:你怎知道有沒有漏氣?冷媒釋放過程有空氣混在裡面結冰,對壓縮機產生了什麼影響?
試想機車機油裡摻沙對汽缸有沒有影響?
2.冷媒量不足或是過多:不足還只是出風溫度降低,因為液態冷媒都氣化掉了,壓縮機運作來不及而已,冷媒過多,就像是機油灌多會倒灌至空濾,推空氣用的壓縮缸變成液態推送,為了節能,汽缸只為了壓縮空氣,做得很薄,它要推動液態,效能還能跟氣態速度一樣嗎?
3.噸數對應坪數,個人有各自的考量,但是取捨還是跟個人感受有關,體感或是室溫真的是二碼事,很怕熱的噸數就買到足吧。
4.有人說他到底需不需要雨遮:壓縮機是散熱裝置,有曬跟沒曬到的散熱狀況對壓縮機到底有沒有差?噸數夠都沒差,噸數不夠,就只好想辦法節能吧!
5.室外有日曬的情況下,大多數石油製品都沒有抗日曬的能力,最後都是保溫分解,管線外露結露,這是耗能。
排水的管線在日曬下會有青苔增生,不想日後塞住,就是要拿管線或護蓋遮蔽。
前日公司租的辦公室,屋主的大金冷氣不涼,按住遙控器說是主機板異常,電洽問到非原廠的直接說要換主機板報價六千次日修,
屋主反應二年前才換過不合理,要叫原廠排隔週才能到場檢修,結果說是溫度計故障,所以冷氣判斷室溫23度,維修1700還是2700沒注意聽..網路上牛鬼蛇神太多,真是太難了..
所以機械這東西,小地方還是會故障的,溫度計標準5%誤差,製造範圍是0~40度,所以差二度就是在產品合理範圍。
雖然網路上的冷氣都賣的多低多划算的,但是我跟住家附近的冷氣商買冷氣,施工保固就是找他!
所以該做的抽真空都不用提醒,進來就是問電源需要抽真空,還會拍照留存。
來安裝的師傅說 他們說這2年只裝過一台!
這是他們裝的第二台超高效能!
我房間是4.53坪!無西曬三樓透天一樓中間的小朋友的臥室房間!前幾天最熱的時候室外大約36度裡面都沒人沒開任何設備跟空調都能保持室溫不超過29度!
師傅來看的第一眼馬上說!這台不行太小了!至少要36或以上!我堅持安裝!師傅跟我說明了20分鐘!我還是堅持要裝!師傅就開始動工了!
老實說我安裝前已經看了10多天的網路資訊!大約20多小時的時間都在研究資訊!
按照資訊 其實我覺得我不需要加大噸位!只需要選擇剛好才是最完美最省電的!
安裝完畢當下真心覺得不冷 室外溫度34!設定了16度風速強!2個小時才能降到24度!然後持續吹5個小時左右最低只降到22!不會再往下了!
然後我樓上房間是日立63的大約吹7坪的空間!設定16度1個小時左右一定能降到22!我也開始懷疑是不少買錯了!後來我拿溫度計去測試!樓上那台日立出風口最低溫度6度!樓上這台國際牌超高效出風口最低溫度是14度!
我老婆還說 我做一堆功課還買成這樣!整個傻眼!
但是後面開始使用我覺得當初功課是沒做錯!這台雖然出風口沒有非常冷!但是整個房間的舒適度很好!設定26度我把溫度計放在房間最角落的中溫層溫度都很恆定在26!配合DC扇非常舒適!
然後我看國際牌內建的APP晚上12點到早上8點用電量都在0.8-1度左右而已!非常省電!說明一下我室外機安裝在窗戶外面而且通風非常良好!晚上室溫都在27-28度!我想是因為這樣所以非常省電!
然後假日的時候吹24H用電量是4-5度!看圖大約早上10:00-下午7:00這段時間室外溫度34-37度室內設定25度!耗電量最高!
只是我跟樓主一樣不知道出風口14度正常嗎?我問國際牌維修站跟網路資訊說的都一樣!只要入風口跟出風口溫差8度就是正常!!!但是樓上那台能吹出6度是怎麼回事!!!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