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tHA wrote:我吹冷氣都+電扇,冷(恕刪) 原來如此, 還有點複雜.我家今年裝國際牌K系列冷氣, 預設值就是冷氣吹完, 關機, 但機器會改成防霉吹風10分鐘, 才會真正停機.看來各廠牌的預設值都不太一樣.
RentHA wrote:大金/國際/日立/三(恕刪) 吹大風量+1,但對於溫度不調低個人有以下看法關窗吹冷氣,空間相對密閉的情況下溫度不調低,絕對只會讓冷排沾黏棉絮跟灰塵機率增大,也容易讓室內與蒸發器上培養出更多細菌。所以大大主張的增加送風機會我反而覺得應該是在開窗通風的情況下進行。台灣詭異的CSPF規範開啟後,一線品牌卯起來搞各種省電偏方,其中一項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帶來極低或是根本沒有效用的低頻的除溼率。反觀以往定頻甚至EER時期的變頻冷氣反而較少聽到。關窗時壓縮機跳停室內機送風,蒸發器溫度低遇上室內溫度緩升,此時壓縮機又跳停的情況下熱氣無法帶出去給室外機,一個冷一個熱即帶來濕氣。此階段在冷氣幾乎沒有除溼力的情況下,冷凝水不足,蒸發器便出現類似家中反潮的現象,這種要濕不濕要滴不滴黏在鳍片上,再透過沒製冷的室內機風扇把濕氣吹出來,不斷在室內反覆循環反而才是發臭的主因。我反而覺得如若選擇CSPF偏高的機種,盡量挑選剛好甚至可以小一號的冷氣,盡量避開低頻甚至跳停。因為CSPF高的機種低頻除溼力太差了。或是用調降溫度的方式讓機器適當的保有除溼力。p.s 我去年夏/秋季就吹過號稱可以控濕的大關u很長一段時間,在室外機風扇極慢速轉未跳停的情況下室內溼度上升到8X% ( Sharp清淨機未開加濕功能,機上顯示出來的濕度參考 )。綜觀以上,以下分享小弟的淺見變頻已經夠省電不用一昧追求極低頻。省下的電費冷氣臭一次就倒貼了。而變頻最開始的初衷一直都不是省電,而是安靜與恆溫。
barbai321 wrote:吹大風量+1,但對於(恕刪) 很多觀念正確!但有一個我是覺得千萬不可,就是冷氣裝小一級,要不然天氣一熱室外吹個焚風,這就好笑了!這陣子有幾篇冷氣裝太小的文章.......連原廠技師都說裝太小了!我記得這邊有一個朋友他也是跟我一樣推薦大就是好,吹出來就是冰冷的爽風,可以問問看他調停濕度會不會增高!我是覺得不太會,因為已經把大部分濕氣都排出,就算跳停,在啟動的露點也夠,一下子就可以又把濕氣排出!總歸一句話,冷氣買cfps低一點的臭酸比較不會有,例如 三菱,LG!吹的又舒適一點比較不會低頻悶住!另外大不是大十級,大個1-2級 一年電費也才多少錢!不要聽一些裝剛剛好的說什麼耗電就感覺很恐怖,洗一次冷氣可以補貼好幾年的大一級電費了!
11moon wrote:很多觀念正確!但有一(恕刪) 裝小一級可能比較侷限在睡房,當然這只是概論,中間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例如 東西曬挑高、水泥牆的吸放熱、還有最重要的室內機 / 室外機擺放的位置!我相信大級數在相同跳停時間內送風出來的溫度絕對小級數的更低且更乾冷 ( 冷排更大、蒸發器更冷 )不過以我經歷過大關u系列在4坪不到使用2.8kw,睡著時體感非常差 (無西曬挑高、無任何窗戶、長形房間室內機裝在短邊)所以在這次挑選冷氣才刻意選擇剛好,甚至醒著的情況下使用是刻意讓空間更大( 房間使用空間3.5坪不到,含走道及廁所的話會到4.2坪,平常使用會將廁所門打開電扇往廁所內吹確保室內氣味能流通出去避免悶住,睡覺時則會將廁所門關閉 )以我目前使用來看,開燈且打開廁所門,2.2kw的恆溫性最佳且能一直維持低頻,反觀睡著時將廁所門關閉情況下幾乎都是跳停狀態。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近期夜間溫度相對偏低,7-8月的情況下可能有所不同 !不知大大提到的是否是國際牌 ? 前陣子國際牌兩篇文章讓我印象極深刻,一是照官網建議坪數吹不冷,另一則是分離一對多的案例。每每看到這種文章總是讓我慶幸當初沒有盲目選擇CSPF高的一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