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3個很重要,請參考:1.適用坪數要大上一級很重要:按實際坪數、挑高、西曬..等條件算出來的噸數(或kW或適用坪數),「要在大上1到2級」,讓冷氣進早進入變頻,才省電。如果剛好適用坪數或坪數不足,壓縮機持續運轉,很耗電。2.要省電,CSPF(冷氣季節性能因數)很重要:2016年起新的CSPF取代舊的冷氣效率EER。在臺灣不論國產,還是進口冷氣,上市前都要將實機送經濟部能源局「實測」,測得冷氣CSPF,依不同級距CSPF,訂出節能1級、2級,供消費者參考。(網址:https://ranking.energylabel.org.tw/product/Approval/list.aspx?key2=&key=&con=0&pprovedateA=&pprovedateB=&approvedateA=&approvedateB=&Type=49&comp=562&RANK=0&refreA=0&refreB=0&condiA=0&condiB=0&HDA=0&HDB=0&SWHA=0&SWHB=0&pageno=)上面網址,三菱重工要選「上洋產業」、大金要選「和泰興業..」,臺灣市售每一台冷氣都可以找到。去查詳細規格每一台都有CSPF,如果再細看雖然能源局都列為同樣節能1級,但不同廠牌CSPF差很大。如果有做功課,會發現各級中CSPF最高的不是大金,也不是三菱,而是......(下面網址請參考,下方有日系4家冷氣CSPF比較:https://blog.fuchia.tw/?p=8637)冷氣是全台夏天最耗電的家電,為全國節電,能源局是玩真的,只不過能源局不能指定推薦什麼廠牌,只能訂出1級、2級、3級供消費者參考,消費者要做功課,雖然是同一級,但還有再細分。按上述原則,家裡前年4月底及5月分別換了2間臥室 1對1分離式冷氣,最有感是夏天電費(每2個月收一次),「每2個月」由每年5、6千元降到1千多元,也沒有網路上說這款冷氣吹久了有酸味、異味發生。爬文其他家廠牌也有發生這種行情,後來查出來可能廠商為了追求能源效率,將室內機,制冷「鰭片」設計過密,容易卡灰塵。按關機,室內機會自然送風吹10分鐘,讓鰭片冷凝水不要殘留。(做了3、4個月功課,我裝的是PX系列)3.冷氣廠牌不是很重要,安裝的人才是關鍵:因工作的關係,每年都會裝7、8台左右,甚至十幾台冷氣都有,國際、大金、東元、聲寶、禾聯等1對1、1對2都碰過,經過3、4年間「使用者顧客」反應不冷,廠商檢查結果大部分都是跟安裝有關,導致冷媒漏掉,室內、室外機有問題不多,最誇張有換過室外、室內機機板,還是一線品牌,如果預算沒這麼多,國產二線品牌也是不錯的選擇,挑CSPF高的。 選對安裝的人很重要。
summeragain27 wrote:下有3個很重要,請參(恕刪) 只要一級都很省電台灣國際牌為了多省一點電鰭片密成這樣又沒特殊不沾滑落設計,還是不要推給樓主比較好會臭不是沒原因,找人來洗都不只省那些電費。可以看看日本國際牌鰭片是怎麼做的,日本國際沒主打省電第一但不會酸臭在日本就賣的很好,台灣製就一些亂搞省電第一酸臭是第幾? 不要害樓主就算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