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年內換了5台冷氣了,原先都一直選用窗型的。原因是:
(一)20年舊大樓,都有留窗型孔,想說直接塞入比較快。
(二)分離式要裝,最快的就是在原來各間房的窗戶陽台上安裝,一直想讓陽光、風照入,所以不要分離。
但最近買的都改窗型了(換了3台,留2台窗型,也是3年內的變頻),改變的原因是:
(1)窗型CP值太低了。各家有出的窗型、且有變頻冷暖的機子少選擇性且價高
(2)20多年的房子,留的窗型孔比較少,要買的機型也會被這窗孔給限制住
(3)窗型真的比較吵、且分離式的產品選擇性很多。
(4)省電性和分離式的相比,分離式的真的比較省電
(5)現在裝分離式的價格沒有比窗型貴、有些還比較便宜
(6)原本我一直想說的要讓陽光、風從各窗戶透入;但使用上的習慣、、、仍是有一半是長期是擋住的,且這一半也都是窗戶、也是無法通風;且窗型裝在各窗的陽台上也至少有1/2~1/3 能通風;所以是差沒有多少的;
所以、、、、、我的觀念也改了,之後要裝都是會選分離式的吧。。
至於有人說的分離式的管路問題,我不裝潢的、也都是選最短管路徑(覺得這是最有效率的),所以裝了3台的分離式就都是多買一個壁掛架(1500~2500)、加一個冷氣插頭(200)的費用。其它的費用都沒有了。
所以我是從窗型跳到分離式的使用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