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先講最重要的結論,有意要裝全熱除濕的網友們,請務必考量以下建議
1. 個人認為術業有專攻,專業全熱廠商還是和一般冷氣廠商不同,請找專業全熱廠商施工。
2. 預售屋或是舊屋翻新的時機最佳,天花板淨空才好規劃。
3. 機器選擇大品牌,全熱除濕分開安裝為佳,一體機成熟度有待考驗。
4. 吊隱空調如全熱、除濕、冷暖氣機,最好找同一廠商或彼此有長期合作經驗為佳。
5. 多看安裝影片一定可以看出差異,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廠商。
6. 一分錢一分貨,品質藏在安裝細節中,不要東省西省,裝了事後才後悔。
7. 全熱除濕是否共管要視空間和個人需求而定,只有自己才知道要的功能和配置是甚麼。
8. 一定要找設計師列席開會,才能確實銜接施工界面和工程進度。.
--------------------------------------------------------
多年來從網路上汲取眾多熱心網友分享的知識,心想該是回饋網路社會的時候。
非業配文,若有不符版規或不洽當處還請網兄們不吝告知。
小弟覺得以下連結的內容很值得參考,謝謝這些網友先做足功課慷慨分享,節省大家摸索的時間
建議可以先看過這三則專業的分享文章
全熱主機選擇 、 風量與空氣品質評估 、 全熱和除濕及冷氣Q&A
我的文章中照片多數為廣角拍攝,很多看起來很大的空間,其實都很緊繃或是要預留給維修孔及後續設備安裝的,請知悉。
--------------------------------------------------------
分享文僅以我的出發點考量因素供大家參考,網友們有疑問的話,我會在工作之餘儘快回覆。
緣起
從小住雙北地區就是個過敏兒,鼻過敏常讓我分不清到底是感冒了沒。退伍搬到中部後少了濕度的問題,鼻過敏在中部秋冬乾燥天氣有改善,但住北彰化用肺發電多年居然被醫師認證過敏引發氣喘。於是四層樓的透天厝開始緊閉門窗,陸續在每層樓添購空氣清淨機淨化室內空氣。
因為室內密閉造成濕度過高,鼻過敏變嚴重還衍伸塵螨的問題,所以又在每層樓添購除濕量最大的除濕機,浴室加放一台小型除濕機。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各樓層不斷的倒水循環。
緊閉門窗幾年後,因為呼吸中止去做睡眠檢查,和醫師諮詢後才發現還有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問題,又多增加一項每日定時開關窗的例行工作。
人生下半場開始,身為頂客族想要調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自己更舒適些,決定從透天換到大樓。不用每天追垃圾車,不用請鄰居代收掛號、快遞,不用每天上下樓倒水,不用每週清潔四層樓梯和地面,準備迎接全新的生活方式。
---------------------------------------------------------
買房、挑選設計師的部分略過,僅著墨於全熱、除濕的部分。因為是高樓層小宅,寸土寸金,全熱、除濕、冷暖氣皆採吊隱式安裝。都決定要用了,電費增加不會是主要考量,電耗問題以實際使用狀況再做調配。
再加上小宅天花板空間有限,而且還受到消防灑水頭位置的限制,全熱除濕共管是我最後必要的選擇。不考慮全熱除濕一體機是個人執著考量,擔心萬一機器故障維修會同時失去全熱和除濕的功能。
事實上,我覺得共管是全熱安裝的趨勢,全熱除濕同時開啟是浪費除濕效能的做法。用廠商獨家開發的共管同步控制器,同一時間只開一部機器,沒必要多浪費寶貴的空間和金錢安裝一組出風迴風管路給除濕專用,找專業全熱廠商是必要的。
---------------------------------------------------------
裝全熱、除濕主要是減少對我影響最大的環境致敏因子…塵螨、濕度、PM2.5。
對我而言
全熱優點:降低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及新裝潢甲醛濃度、減少室內落塵和PM2.5
缺點:管線配置用高、定期濾心更換費用(各式濾心自行採買更換的話,可以省很大)
除濕優點:降低濕度減少塵螨滋生以及室內物品發霉的機會。
缺點:噪音(後來發現封在客廳天花板內還算安靜,主臥聽不到)
--------------------------------------------------------
機器選擇:
1. 三菱全熱LGH-35RVX-E
(吊隱式冷氣也選三菱,原因是可加購集中控制面板,控制全部三菱全熱、冷暖氣)
2. 阿拉斯加前置空氣濾淨箱FR-3538
3. 米多力除濕機MD-70LB
4. 台達電加壓風機VDB34AKXT2
(除濕機送風加壓用)
原本是想找設計師配合的廠商,經過廠商的說明後,發現光是他們口頭上的施工方式就和我想像的就有極大落差,現場的配置困難全說沒問題。
拍胸鋪打包票的說法讓我有極大疑慮,最後選擇了網路上頗負盛名的專業全熱廠商施工。公司地點雖在桃園,但他們團隊幾乎是西部跑透透,東部的網友若有需求再電洽。
因為是成屋才找專業全熱廠商諮詢,增加了許多困難點,光是要閃過眾多的消防灑水頭和管線,還要預留空間給吊隱冷氣,也和冷氣廠商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討論。同時為了天花板高度幫我們多花了大半天的時間調整管線,超感謝設計師願意妥協配合調整天花配置。
圖片說明
全戶配置圖(實際施工完成有部分微調)

左側為阿拉斯加前置濾淨箱、中後是米多力除濕機、右前方是台達電加壓風機

相信有很多網友都是看YouTube 影片找此專業全熱廠商施作,影片中很難看出前期規劃和施工過程的專業複雜考量。有意施作全熱的人,在建物規劃設計的第一時間可以找此專業全熱廠商協力,將後續施工的困難降到最低。魔鬼藏在細節中,沒有和老闆面對面的討論,沒有親眼見到他們團隊現場的施工狀況,就無法理解老闆職人精神的執著。
和老闆閒聊中談到,十年前就領先業界,開始用不同顏色管線區分出風迴風,並自行印製各類貼紙標示不同設備,以利後續維護。封板後若搞不清楚各設備和管路走向,對維護查修人員是件極大困擾的苦差事。他也喜見目前很多同業跟進使用相同的標示方式,放在影片中的各種施工方式不怕同業學,而是希望大家能一起進步、建立全熱專業分工的形象。
按圖施工安裝精準確實
- 出風迴風用不同顏色區分1,(白色出風、綠色迴風)
- 出風回風用不同色管區分2,(白色出風、綠色迴風)
- 水平校正、多預留排水孔位給冷氣機,也讓冷氣廠商少做一遍工。
- 精準放樣定位,所有設備位置已完全緊繃,須預留維修空間與尚未進場的界面空間
藍色箭頭是預留全熱濾心抽換空間,紅色箭頭是閃避梁柱與消防管線
- 風管固定架安裝,閃避消防管
- 按圖施工,並貼在牆上留給其他工班參考,以利不同工種施工界面銜接順利
小坪數安裝充滿困難
- 吊隱冷氣在左側緊靠
- 消防管線緊靠,冷氣的冷媒管也塞滿,左側還預留120吋隱藏投影幕的空間
- 為了消防管線吃足苦頭
- 為了拉高天花,努力裝在消防管上方,看到天花板刮痕就知道安裝多不容易
- 消防管線緊靠,盡可能讓室內天花提高
- 到處是完全緊繃的空間
- 老闆為了我們要求儘可能提高天花,多耗費了半天時間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 金屬管上下間隙都剩不到1cm,看到油漆刮痕就知道有多難裝
- 四處閃避消防管線,所有空間都已完全利用,避無可避
實際進場施工時,廠商的團隊默契和工作效率很高,老闆和工班十分忙碌連騰出手來接電話的餘裕都很少,機器設備、管線安裝同時要二三人一起施作才能精準定位。從一早進場到第三天傍晚施工完成,除了簡短的中午用餐時間外,幾乎沒見到他們休息的時候。
安裝完成的試機
- 面板功能測試
- 不同空間風量分配與測試
- 各空間測得的風量,並做細部微調
試機完成後,機體套袋保護
- 我說不用但老闆很堅持去買了一桶漆來補刮痕,還很懊惱買不到同色號
- 現場雜亂的線材是建商客變預留的,全熱工班的線材每天都收得乾淨俐落
- 除濕風量加壓用的管道風機套袋
- 全熱主機套袋,紅色箭頭處看得出安裝走線很緊繃也用心
- 紅色為機體套袋,藍色為全熱除濕共管處
- 師傅重複檢查套袋是否確實,不讓後續施工粉塵有機會進入機體
我很滿意共管的配置,控制器運作會以除濕機為主,除濕機啟動時會暫時關閉全熱,降到預定濕度後會再次啟動全熱裝置。控制器是以輸出訊號的方式和三菱控制器溝通,非網路上以訛傳訛的土炮電磁閥強制斷電方式。若原本全熱並未啟動,除濕機停止運作後也不會再次啟動全熱。
幾個月來我的使用模式是除濕機保持開啟自動控制濕度,外出時我自己手動關閉全熱達到些許節電效果,回家再手動開啟全熱。因為冷氣、全熱集中在同一個面板,回家、出門隨手一鍵開關很便利。暫時不考慮使用智能控制方式,也是想要回復單純的生活,多一個裝置遇到問題就多一隻鬼要抓。
驗收後照片
- 客廳出風,冷氣出風在左側,右區書房的配置相同,中間門櫃上方內藏6寸進氣管。
- 餐廳玄關集中三口迴風
- 位於玄關處的冷氣和全熱集中控制面板
- 主臥迴風口
- 更衣室出風口,與主臥回風呈對角線,對流效果較佳
- 主衛出風口
- 廚房出風口
- 全熱、除濕獨立面板
- 全熱面板,有link符號和廠商開發的共管同步控制器相互通訊
如果想做全熱的設備,愈早規劃愈能減少後續的施工困擾。若該縣市有全熱合作的冷氣廠商,也強烈建議找配合廠商一同規劃,有他們的合作默契可以事半功倍。
目前全戶空調已使用九個月,很慶幸當初在網路上找此專業全熱團隊來施工,他們給我的專業感受遠比YouTube影片上看到的還高,設計師的工班後續封板也說第一次看到施工這麼專業的全熱團隊,也難得遇到會替其他施工界面著想的廠商。
過去家裡每個空間都有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佔空間又要天天倒水。安裝全熱+除濕應該是節省昂貴空間和提高生活便利品質的最佳選擇。
意料之外的收穫是全熱系統也避免開窗通風落塵過多的問題,以前掃地機器人積塵盒每週要清二次且灰塵很多,現在一個月清1~2次且多是毛髮和皮屑。若空間不大可考慮全熱除濕共管,節省空間和施工費用。
唯一後悔是未能在預售客變前就請設計師規劃,我們全熱規劃時間點已經在成屋驗屋階段,建商預留的室內6吋孔位全沒用到(很離譜的全被消防管線擋住),也造成後續不盡完美的客廳空間與天花板配置(對不起我家太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