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要先來講一下,為了避免等一下版上一些三菱電機、東元、LG、大金、日立、國際、東芝的側翼在那邊玻璃心嘴說你他媽實驗都亂測試、根本不準、不要抹黑品牌有的沒的阿沙布魯的鬼話→台灣政治不也都搞這一招,我就拿之前測大金日規的數據跟原廠測出來的CSPF值部分來比較( 台灣只看C S P F值日本則是測試CSPF與HSPF的值最後綜合起來運算得到APF值), 結果我這邊測出來的CSPF是2.83,日本大金原廠的仕樣書標示為2.74,等於我這間實驗室測出來的數值會比原廠的還要好3%
- 實測值
- 大金原廠仕樣書記載
接下來到節能標章網站查詢要測試冷氣機型原廠送檢後登入的規格
- 日立
- 國際
再來就開始裝機跟佈置感溫線以及連接風管道受風室
日立裝機佈局
- 室內機測溫點固定
- 室外機測溫點固定1
- 室外機測溫點固定2
- 內機風管連接
- 外機取樣管放置
- 外機位置
國際裝機佈局
- 室內機測溫點固定
- 室外機測溫點固定1
- 室外機測溫點固定2
- 內機連接風管道受風室
- 外機取樣管放置
- 外機位置
設備機器都平衡運轉穩定後先來測試大家認為買冷氣要看最重要的CSPF值
額定冷氣能力測試:用遙控器調整溫度跟風量讓冷氣最後出來的能力跟原廠カタログ標示的額定冷氣接近(不可能會完全一樣,最多就是趨近,因為會根據每一批生產線鰭片漲管的品質,內部管路焊接有無些微堵塞、內部配管在生產中有無撞凹,甚至原廠在抽真空的真空度,都會加減影響到性能的表現,但不會差異太多)
大家看到照片會發現為什麼日立的會是設定23度強風,其實我測了很久原本用16度強風能力會跑到3.3KW( 日立溫差超過7度會自動快速運轉),用原廠的16度弱風試俥模式能力剩下2.4 KW, 都調不到他原廠的額定冷氣能力後來4到23度強風剛剛好達到2.8KW的標稱能力; 國際的再調整設定上就發現他比較吃力了,要直接用到16度5格風它才跑得上去
- 日立額定設定
- 國際額定設定
測出來的額定冷氣能力數據整理幾個關鍵數值如下表:


從數據上來看日立的其實已經有一點降頻運轉,但是冷氣能力剛好壓在2.8KW,國際的看壓縮機的運轉頻率已經來到270Hz左右,幾乎是用到他全力速度在打額定能力,消耗電力也明顯比日立的高,還記得上一篇拆解的有發現國際的壓縮機又比日立的再小一級嗎?這種手法就像汽車界要符合法規在一遍downsizing風潮下一顆1.6 3缸掛渦輪的引擎要炸到300匹馬力跟V12引擎同樣掛渦輪跑300匹的馬力,兩者對引擎的負荷來說肯定是不一樣的,這也印證了為什麼有些師傅會說要買大一級大兩級的原因就在這,還有人家說什麼R22冷媒最冷,410冷媒最不冷,32冷媒好多了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對的,要打到低溫其實這幾種冷媒都可以只要把壓力差拉出來,膨脹閥的壓降做得夠大,讓壓力很低都沒有問題的,像日立的凍結洗淨就是讓室內機的風扇不要運轉然後把低壓打得很低才能讓鰭片結霜,換個角度想如果要讓鰭片維持那麼冷的溫度又要讓風扇運轉送出冰凍的空氣勢必要加大液態冷媒的流量,這代表著壓縮機的排氣量一定要加大,膨脹降壓系統也要重新設計過,不然原本設計的液態冷媒流量要打那麼低溫一定壓降要大,變成膨脹閥要縮的很小,冷媒到室內機蒸發器可能流到一半就全部變成汽態冷媒造成更沒有冷凍效果
額定中間冷氣能力測試:用遙控器調整溫度跟風量讓冷氣最後出來的能力跟原廠カタログ標示的額定中間冷氣接近(不可能會完全一樣,最多就是趨近,因為會根據每一批生產線鰭片漲管的品質,內部管路焊接有無些微堵塞、內部配管在生產中有無撞凹,甚至原廠在抽真空的真空度,都會加減影響到性能的表現,但不會差異太多)
在中間能力的調整上我也試了很久發現在日立的設定上假設現在冷氣機感知出來的溫度是26度,我要設到27度靜風才有辦法達到中間能力設到28度溫差兩度壓縮機就切出,這代表什麼?代表日立的中間能力就等於低頻能力;國際的要跑到中間冷氣能力的設定一樣機體感知到26度我要設定到27度風量大概在3格或4格風可以達到他機體貼紙上面寫的中間能力
- 日立中間設定
- 國際中間設定1
- 國際中間設定2
測出來的額定中間冷氣能力數據整理幾個關鍵數值如下表:


這時發現日立的中間能力實測值竟然還比他室外機銀色銘牌貼紙上標示的中間能力高了約莫30%啊,然後試了很久都一直壓不下去,把溫度往上再調1度就直接停機了;另外從數據可以看到國際牌的壓縮機及室外散熱風扇轉速頻率明顯降下來,但可以發現壓縮機入口的冷媒過熱度國際比日立來的高,因為液態冷媒已經在室內蒸發器中途完全蒸發汽化,流到末端整個過熱度上升,當然迴回來的冷媒溫度就升高了,然後幾乎沒有除濕量,等於就變成了個高顯熱空調Hold溫度而已,前面有說到日立的中間能力就等於低頻能力,以這樣的數據來跟國際的中間能力比較,可以發現國際在部分負載的表現穩定度比日立好,其實國際可以做個再熱除濕的功能,讓一部分的蒸發器還是保持很低的溫度可以除濕,然後一部分當熱排如此一來混合後的出風口溫度也是能接近現在的水準甚至更高達到不降溫除濕,因為台灣真的太潮濕了非常需要有針對除濕性能強化的設計
這時我們已經測完台灣計算CSPF值所需的額定冷氣能力與中間冷氣能力的值和對應的消耗電功率,依照慣例把數值輸進去試算表就得出答案了
日立第一次測試CSPF值=6.57

日立第二次測試CSPF值=6.59

國際第一次測試CSPF值=6.34

國際第二次測試CSPF值=6.32

接著測試大家關心的
低頻冷氣能力:
低頻的調整方式就是把設定值調到比機體偵測溫度高一度或是相同,風速用最弱檔,等冷氣慢慢降頻(國際的壓縮機從中等轉速到低速這區間大概分成了十段轉速,降頻大約是每格40秒到一分鐘下降一階轉速,慢慢降下去會等比較久; 日立的控制法是強弱微靜四段風速都會對應一個壓縮機轉速,以0.5度為一階感知到溫度又上升壓縮機往上拉轉速每段風速各有三段變速調控,所以日立要降到低頻運轉會比較快
日立、國際低頻表現:

從數據可以看到國際的壓縮機頻率可以來到84Hz日立的只有90Hz,低頻能力對應額定的冷氣能力日立大約在額定的60%國際的可以壓到40%,風量的部分日立是比國際高了一點,當然還是一樣國際的過熱度會比較高,但是在低速運轉國際的功率因數表現上明顯比日立要好,這個在看完內部用料後也能夠理解,通常每一顆馬達都有自己的效率曲線,電動機在最好的效率點大概是在80%的轉速左右,國際他用的壓縮機又比日立更小所以當然在低速的表現上效率更優異,當然這樣測試下來還是沒有一款的低頻能力可以直接跟日規機互相匹敵
高頻冷氣能力:
高頻能力的設定調整原則就是把冷氣溫度設到最低、風速最強,再按快速/急速運轉等壓縮機拉轉速到定位穩定運轉再開始抓數據
日立、國際低頻表現:

在高頻能力的運轉中可以發現日立的冷氣性能到真的比國際強了一點,他的高頻28級可以撐到3.3KW的冷氣能力,當然跟之前的NB、NK系列原廠カタログ規格標的3.6KW還是差了點,講大家最有感的冷氣出風口溫度日立約在12度,風量8.8 m3/min;國際13度,風量8.6 m3/min,回風27度,溫差也有15、14度,風量跟除濕量都是日立略勝一籌,當然消費者的感覺會覺得日立比較強冷,再來看到壓縮機頻率表現日立只用到244Hz就達到3.3KW的冷氣能力,國際已經跑到272Hz我等了很久最終就只能跑出3KW的冷氣能力;再看看風扇的轉速,日立的只跑約660rpm;國際已經來到820rpm,上一篇拆解文有提到雙葉的風扇按照流體力學在相同的轉速下空氣流量會比三葉片的稍微多一點點,而且國際在那個旋葉扇上下蠻多工夫的,結果轉速還是要拉那麼高,從實體的數據來看那大概就是國際的風扇厚度比日立的薄,所以還是只能把轉速拉高來提升散熱風量,另外在高頻就能看出國際壓縮機運轉Hz數對比日立Hz數可看出國際的壓縮比比較低,他的壓縮機出口冷媒溫度只有70度而日立有80度,通常冷凍效果要起來壓差一定要先建立出來,難怪國際的機子人家會說他的風比較軟,而且冷度沒有日立那麼強,且日立在溫差對應到過冷、過熱區的冷媒溫度控制做的比較強,不過話說回來壓縮機搞這個downsizing風潮絕對對省電有幫助
一般使用條件設定不同風速冷氣跑出來的數據:
下表測得的數據是當室內環境乾球溫度27度、濕球溫度19度;室外環境乾球溫度35度、濕球溫度24度,將冷氣溫度固定在16度,切換不同風速下得出的,如此才能看出冷氣是否能跑到標稱的額定能力

做這個測試的目的是因為我發現有很多人買了冷氣,結果他的風速都是用在最小風速,然後在那邊機機歪歪抱怨冷氣不冷、暖氣不熱,一方面是現在設備商都在偷料(看日立的高頻以前標稱冷氣能力是3.6KW,現今剩3.3KW;國際28級的我要撐到2.8KW的冷氣能力測試就等了一下,搞了很久才撐到3.0KW的高頻能力就知道了),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使用的問題了,其實要讓大家知道假設今天這次拿的是28級國際跟日立的來對決,這個2.8KW的冷氣能力通常都是在最強風速下跑出來的,你用到最小的風速冷氣能力可能剩1/3,設定溫度跟室溫溫差大一點可能還有2/3的能力
室內機各段風量下的風速與噪音:

國際跟日立的風速與對應的噪音其實差不多,但是國際比日立多了一段最小的風速,所以前一篇拆解文有講過國際的更適合裝在房間睡覺用
現在台灣天氣越來越熱,尤其什麼台北盆地高雄有時候夏天還能熱到38、9度,再加上現在大樓有些室外機的安裝條件非常狹窄,當很多台冷氣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會發生部分熱氣的短循環,因應現金這些條件所以我也來做一下測試從室外30度一路往上昇溫,室內一樣保持乾球27度,濕球19度,觀察冷氣能力及消耗電功率的變化

這張圖是做了很久很久的實驗最後取消耗電功率跟冷氣能力得出來的結果,先看冷氣能力的部分,日立在室外30度的溫度下大概都維持在2.9KW的能力跑,一路到室外41度的時候降到2.8KW的額定能力,室外47度的時候冷氣能力急劇降低,一路來到室外溫度67度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沒有冷氣了,從詳細的數據來看反而是室內機變成在排熱室外機在吸熱,結果壓縮機竟然都不會跳停,所以我又一路測到室外溫度70度,已經是焓差測試間能調節的最高環境溫度了日立的壓縮機還是不會因為過熱停機保護,其實是因為他壓縮機一直在一段一段卸載,所以最後就以室外70度作收;接著看看國際的能力變化,國際在室外30度的環境都還維持在2.8KW的冷氣能力然後慢慢下降到室外34度,非常奇怪的是在室外35度的時候能力忽然又衝到2.86KW,過了35度的室外溫度後就又持續下降到室外溫度49度,接著室外49度過後就急劇下滑,52度切出停機
耗電量的部分先看日立的,在46度的室外溫度之前日立的消耗電功率都是呈現波段式在上升(跟他的電子膨脹閥、壓縮機頻率還有室外機風扇轉速有關)過了46度以後消耗電功率開始比較快速的上升,接著後面就會看到好幾座的山脈波形就是當壓縮機的排氣溫度越來越高它又降轉速,然後這時還是HOLD不住又再降轉速產生的;國際的則是在30度一路往上升,但是到達室外35度的時候消耗電功率忽然上升跟隨著冷氣能力也達到額定能力,之後忽然急劇降低,然後室外溫度一路到38度後電腦限制了一次壓縮機頻率,所以功率又盪下來,接著室外溫度一路上升到46度時電腦又在限制一次壓縮機的頻率,最後室外溫度一路來到48度後整體冷氣能力跟消耗電功率就急劇下降到52度直接停機
因為這次比較的國際RX系列沒有暖氣功能是冷專的機種,所以沒辦法測試他的表現,日立尊榮系列因為要凍結洗淨加熱烘乾所以全系列都是冷暖機,就順便來測試一下他暖氣的表現
暖氣額定能力測試:
這次測日立的暖氣能力,發現設定到32度強風而且還要按到快速運轉,跑出來的能力還是達不到室外機側邊銀色銘牌貼紙標示的額定暖氣能力3.4KW,所以下面測試全程都是用32度暖氣強風快速運轉的設定來測試
日立暖氣額定能力試驗遙控器設定

CNS標準暖氣高溫工況(室外7度)


暖氣模式測試下就連法規CNS標準的室外溫度7度下,冷氣都跑不出規格貼紙上面標示的3.4 KW暖氣能力,頂多就2.8~2.9KW那邊徘徊,而且這是已經用到最緊繃運轉了,可能是因為台灣法規沒有要求要測暖氣能力,所以規格也隨便標一標沿用舊機種的數據,反正根本不會測,買家買回去也沒有設備可以測能力有沒有達到那個貼紙寫的規格
CNS標準暖氣高溫工況(室外2度)


室外溫度越低暖氣的能力也會開始降低,到室外溫度剩兩度的時候日立28級暖氣能力大概只有2.5KW而已
暖氣室外-5度低溫運轉跑分


至於這個測試為什麼會測室外溫度-5度,因為在兩度的時候其實是外機的鰭片就在結霜了,後面0度以下室外機鰭片只要開始累積冰霜就會跳除霜,根本沒辦法恆定放送暖氣,所以最後就沒有測CNS法規規定的暖氣超低溫-7度工況的測試
一般使用條件設定不同風速暖氣跑出來的數據:
一樣藉由不同風速下的測試讓大家了解暖氣一定要在最強的風速才能勉強撐到跟冷氣一樣能力的暖氣能力,基本上不要看DM上面寫著28級的暖氣能力有3.4KW而造成計算好空調負荷結果選機錯誤的囧況,另外再使用暖氣風向板一定要調整到最下方的角度吹送, 風量也建議設在最強才能把暖氣往下壓不然射哪種綿綿細風,暖氣一送出來又往上升,部分又被回風口吸回去當然房間都吹不熱,而且台灣的空調導風板沒有像日規的冷氣又長又大上面還有翼截面的流體力學設計,只能靠大的風量去提升送風指向性

最後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兩牌的冷氣CSPF值測出來都只有6.3~6.5,根本沒有達到能源局測試後標示的8以上,之前板上不是有人討論什麼暴風模式嗎,其實那個原本的美意是為了對應變頻冷氣頻率會一直變來變去,可是測試CSPF的標準只測試額定能力跟中間能力,你電腦一直控制變來變去我是要怎麼測性能,所以那個模式就是為了要讓冷氣機可以固定在額定跟中間的能力下穩定運轉,結果後來一間為了要打省電第一的廣告,開始在這個工程模式上動手腳,去年年初我還有發一篇文就是發現日立跟國際的數據明顯是用調的調出來的哪有可能相差那個0.1、0.2的,這原理就是你數據8.33我操他媽的就來個8.35(看每間廠家都會打什麼銷售第一省電第一,反正廣告都要有一個第一就對了),所以最後我還是附上大家討論度最高的國際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測到他DM跟能源局送測上標示的數據
國際工程模式與正常使用額定冷氣能力測試:


可以看到送測的工程模式消耗電功率直接砍掉1/3,室內機的出風溫度與消費者能用到的工況大約高了五度,所以除濕量也幾乎沒有了,真的變成傳說中的高顯熱空調,但是冷氣能力還是有達到,省電的黑科技就在於室內機的風量從6米6提升到14米5,室外機的風車轉速也些微升高了約每分鐘80轉,因應是內外機風量的提升,壓縮機的入力從數據來看跑額定冷氣能力少了約70Hz
國際工程模式與正常使用額定中間冷氣能力測試:


在中間能力的部分送測模式消耗電力硬生生的比消費者正常使用能用到的工況少了40瓦多,室內機的風量也從約6米5提升到10米5,室外機風車的轉速也大概提升了每分鐘120轉,壓縮機頻率降了約莫15Hz,因為風量整體都加大了就能把最耗電的壓縮機頻率降低一點,這個概念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像4+6=10;2+8=10,把數字10想像為所需的額定冷氣能力,我可以控制風扇出4分的風量加上壓縮機出6分的力,產出10的冷氣能力,我也可以控制風扇出8分的風量,壓縮機出兩分的力,最後也是產出10的冷氣能力
最後點一點試算表算出國際工程模式下運轉的CSPF值
第一次測試:8.28

第二次測試:8.48

國際牌2022.04カタログ標示CS-RX28JA2/CU-RX28JCA2的CSPF值是8.02,實測跑分第一次為8.28,第二次8.48,誤差值為+3~5%,跟之前測日立雙吹式、日立除濕機、日規大金的誤差值差不多

綜合上面測試,這很明顯就是現在的空調技術跟壓縮機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上限遇到一個無法突破的瓶頸, 只能開始用這種奇奇怪怪的手段來提升省電效能,當然其實國際跟日立的機子在一些零件跟冷凍元件的用料上都還可以有進步改善的空間,但為什麼不改,講到最後也是都是為了成本跟售價問題,商人最注重的一定是可以賺多少錢的問題,像現在被美國爸爸收養的日立導入日本日立的凍結洗淨功能,結果日本日立雖然前幾年也是一年出一點新功能但是我們台灣通常都落後日本日立好幾十年的技術,人家都已經搞的日趨完整了,為什麼台灣還像在老人漏尿一樣一點一點的下放過來,還不是為了要賺錢就像蘋果手機一樣,所以我們還是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商業頭腦
另外看到板上這板終於有人分享一些跟空調有關的技術跟點破一些盲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01空調討論板
最後來聽一下國際/日立兩位選手運轉的聲音吧
最後依照慣例來看一下時事新聞與國際接軌,不然台灣真的越來越可憐,甚麼萊豬、疫苗效力技術資料封存30年、黑道、黑金......真的很可悲啊
1.福斯集團汽車舞弊事件
2.黑心商人2/鴨血產量只占全台1/10 混合雞血成業界公開秘密
3.造假 38 年!又一日本工業巨頭承認了 製造「金字招牌」 顏面一傷再傷
4.三菱電機又有造假醜聞,偽造空調檢測數據長達 30 多年